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z1):77-81,94
振动辅助式静力触探是我院提出的一种新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是在现有传统静力触探基础上,通过增加振动力穿越深层密实粉土、砂土层的触探方法。为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我院课题组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试验装置,采用两类四种能量不同的振动源进行了场地试验,选取了典型分布的不同深度、不同密实度的三层粉土、粉砂土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记录了每贯入10cm对应的锤击数,对振动贯入效果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了振动辅助式静力触探技术的可行性结论,推荐了后续改装应用的有效振动源类型,为后续集成式仪器的研发提供了试验依据,通过本次试验,为静力触探技术向更深的土层应用提出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PADMA公铁两用大桥地质条件为深厚沉积粉细砂层,设计桩长超过100m,深部砂土层极密实,常规静力触探因不易穿透密实层、探杆侧向约束不足、测试深度有限等,远远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重套管技术,采集分析多个超过120m静力触探孔数据,并结合地质钻孔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重套管可增加探杆侧向约束、提高探杆抗弯和定位导向能力,进而提高贯入深度;测试数据与常规静力触探数据(未采用多重套管)、地质钻孔剖面、标准贯入试验吻合,验证了多重套管技术对测试数据影响较小,对孔压静力触探技术的拓展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多重套管技术可以应用于水域、陆域,极大地扩展了静力触探的勘察范围。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大量的粉土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液化破坏。根据不同的沉积历史选取4个典型研究区,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剪切波速测试等原位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饱和粉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及其液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采用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方法结果较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震液化破坏主要发生在埋深1~5 m的黏粒含量为10%~15%的饱和粉土层中,建议该地区粉土层的地震液化初判条件中考虑土层埋深的影响,同时对是否发生液化的临界黏粒含量百分率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大量的粉土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液化破坏。根据不同的沉积历史选取4个典型研究区,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剪切波速测试等原位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饱和粉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及其液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采用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方法结果较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震液化破坏主要发生在埋深1~5 m的黏粒含量为10%~15%的饱和粉土层中,建议该地区粉土层的地震液化初判条件中考虑土层埋深的影响,同时对是否发生液化的临界黏粒含量百分率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陈兴长  陈慧 《四川建筑》2005,25(1):62-64
针对绵阳地区广泛分布的粉质粘土,分别进行了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通过对比这两种试验结果,确立了绵阳地区可塑性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为绵阳地区采用静力触探确定可塑性粉质粘土承载力提供了计算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制备结构性黏土进行了5种贯入速率下的室内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把结构性黏土的流变分为滑移流变和损伤流变,在沈珠江堆砌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过应力理论,建立结构性黏土流变模型。引入一个接触面模型,编制大变形固结程序并采用所建立的流变模型模拟结构性黏土室内孔压静力触探试验,验证了程序和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程序模拟不同门槛损伤力q0的孔压静力触探,反演出该参数的原位测试公式。  相似文献   

7.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5.7级地震,震中地区出现典型罕见的大范围砂土液化现象。通过震害现场调查,结合钻探取样、标贯试验、波速测试及静力触探等试验测试手段,查明震害情况和场地特性,初步分析此次大范围砂土液化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区域面积约80km2,宏观现象主要以水稻田内表喷水冒砂为主,未造成建筑物大规模破坏,且区域内土层分布相对单一,液化分布主要受地震动、地形地貌及地下水位等因素控制;液化土层埋深主要在10m以内,并且钻探揭露一处埋深17m左右黏土层中的液化砂土上升通道,证明本次地震中出现明显的深层砂土液化现象,该现象在地震现场调查往往被忽略;静力触探在鉴别液化层位、获取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上具有一定优势,较适用于震后现场调查工作。另外,松原市具有发生更大规模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在防震减灾规划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等项目中,对该地区的砂土液化情况需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对滨海新区不同沉积成因下的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层的锤击数和锥尖阻力指标进行统计,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锤击数与锥尖阻力的比值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同一土层而言,两者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公式较为合理,为实际工程中利用土层锥尖阻力推算土层锤击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涛 《山西建筑》2010,36(1):112-114
分析了由上海松江地区得到的静力触探Ps值和室内土工力学性指标(粘聚力c、内摩擦角)资料确定的部分地基承载力数据,建立了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土工试验指标和第②层地基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对现行规范中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区域性的修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汉平 《广东建材》2008,(7):163-166
对目的常用的几种粉喷桩检测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静力触探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对喷粉桩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测,采用静力触探法用于粉喷桩桩身质量前期控制或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7天龄期),采用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用于后期质量检测或检验(28天龄期以后)。实践证明静力触探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可有效的控制喷粉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