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提高高速经编机在电子横移系统的速度和稳定性,本文在满足高速经编机对梳栉横移运动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描述了电子梳栉横移机构的机械结构,分析了梳栉横移时应遵循的运动规律,更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梳栉横移运动规律的几种因素,提出了较好的减小这些因素对梳栉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威东  夏风林  张琦 《纺织学报》2021,42(1):162-166
针对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控制系统高速响应性不佳的问题,根据经编机梳栉横移的运动要求,搭建了一套梳栉横移运动响应性的测试平台。通过测试电子横移系统中伺服惯量比、电动机选型(如电动机功率、磁极对数等)等参数改变后,横移伺服电动机的实际运动曲线与控制系统指令曲线,分析这些因素变化对电子横移控制系统高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横移系统的伺服惯量比参数设置应与实际的负载情况相吻合,否则会导致横移时梳栉振荡、或运动刚性不足,影响横移精度;伺服电动机选型应考虑磁极对数与功率大小,增加伺服电动机的磁极对数可大大提升系统的响应性,而电动机功率的选择以够用为宜,增大电动机功率无助于系统响应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无停留修正梯形加速度曲线作为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的控制模型,在KS4高速经编机上进行不同条件下带梳栉实验,对比分析高速运动中梳栉驱动系统的适时动态响应特性曲线表明,选择该运动曲线作为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控制模型是合适的,并且具备良好的控制效果。实验同时表明,为有效提高车速,在针前横移区间,电子横移控制所采用的横移起始角度要超前于实际机械横移起始角,最大可到5°;而在针背横移区间,电子横移控制所采用的横移起始角度要滞后于实际机械横移起始角度,至少为20°;并且在两种情况下,电子横移控制所采用的横移结束角均要提前于实际机械横移结束角。  相似文献   

4.
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机械式横移机构对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制约,提出采用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机构将是经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详细介绍高速经编机横移运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及流程,并对如何确保横移运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机械和控制两方面得出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该电子横移机构可靠性高、花纹设计方便,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编机梳栉电子横移控制系统由于无法满足高速的要求而成为高速经编机全电子化的一个瓶颈。针对采用位置控制模式的高速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定位时间长、动态响应不足等缺陷,研究了一种基于双PID速度控制模式经编机电子横移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先基于工艺预先规划出横移速度曲线,再结合运动控制卡和伺服驱动设计出双PID控制算法,保证整个横移运动的位移可控和低刚性冲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证实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高速经编机高速度、高精度、高响应和高频率启停的横移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经编机梳栉横移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横移运动的规律。阐述了经编机梳栉横移机构的发展,机械横移机构有花板式横移装置和花盘式横移装置两种,电子横移机构包括SU电子横移装置、高速机电子横移装置和铜绳花梳横移机构,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此外,还预测了经编机横移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运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梳栉横移运动,减小横移冲击,通过分析梳栉横移运动的工艺特性,运用机械运动学理论,选用适合高速凸轮机构的组合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作为梳栉横移驱动曲线,研究影响横移运动特征值的4个因素:织针针距、横移针距数、经编机主轴转速和横移允许主轴转角。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大横移允许主轴转角的方法来优化横移运动,即在确保横移安全可靠的条件下导纱针横移提早起始点,延后结束点,增长实际横移时间,从而显著改善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的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交流伺服控制花梳横移系统的原理。分析了影响生产速度的主要因素,在经编机主轴横移角度一定的情况下,伺服控制多梳经编机生产速度主要由横移时间决定,横移时间的长短与伺服参数的优化程度、电机的响应性和一次横移的针距数密切相关。适当的伺服系统响应性是满足多梳经编机横移系统"停止→运动→停止"运动特性的关键,对多梳经编机生产速度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花型组织一次横移最大针数决定横移该针距所需的脉冲数和横移时间,它的大小对伺服控制多梳经编机生产速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宝平  蒋高明  夏风林  张琦 《纺织学报》2012,33(10):122-127
针对目前采用的位置控制模式和速度控制模式无法满足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高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需求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转矩控制模式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并设计出电子凸轮的运动规律曲线和运动控制卡的PID控制算法,实现梳栉横移的柔性冲击和高定位精度。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推导出电机的选型计算公式,选择高响应伺服电机。并从梳栉横移振动和电机实际反馈速度分析验证了转矩控制模式下梳栉横移的高定位精度和高动态响应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伺服控制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工控机为系统支撑,三菱伺服为执行机构,实现了高效花型传输、存储、参数设定以及生产监控等功能,具有传统的机械式经编机横移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今后国内经编机的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响PASSIM卷烟机重量控制精度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详细分析了PASSIM 70 0 0型卷接机组中影响烟支重量控制精度的各种因素 ,其中有系统本身设计不完善的原因 ,也与原辅材料的情况、设备自身状况以及现场使用与维护有很大关系。针对此 ,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法 :①供丝系统采用电子齿轮控制 ;②改进放射源供电及温度控制 ;③改进劈刀控制方式 ;④增加紧头自动调整功能 ,另外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对于提高烟支重量控制精度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置控制的伺服系统定位精度高但动作响应慢,基于速度控制的伺服系统响应性能好但易产生位置超调定位精度差。针对采用单一控制结构难以满足经编机高速电子横移高精度和高响应双重控制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变结构控制策略,即根据当前的主轴转速和垫纱数码,利用速度控制的高频响应特性启动梳栉,利用位置控制的高精度定位特性停止梳栉,将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实时组合到一次横移运动中予以动态切换,用远离槽针处电机速度的快速调整获取后续较短的定位整定时间,用动态的变结构控制来保证系统对快速响应和精确定位的同步要求。通过在DSP系统上编写算法进行测试验证,该动态变结构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改善经编机高速电子横移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纸幅张力测定仪与纸机传动系统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控制方案上采用速度控制和张力控制的复合控制方式,同时通过软硬件对张力测定仪的零点漂移进行补偿和现场校正。运行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功态控制精度达到0.01%,适用于薄页纸机。  相似文献   

14.
赖森财  任雯  刘永桂 《纺织学报》2016,37(10):135-140
针对结构复杂、多板卡级联形式的传统经编机电子贾卡控制系统存在可靠性低、占用物理空间大、安装与检修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将微控制器、花型数据存储器、贾卡驱动电路、升压电路以及通信接口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在贾卡导纱针块内部的嵌入式电子贾卡控制系统,电子贾卡导纱针块采用了全双工、低功耗的 MAX488 实现串行菊花链式通信模式。在系统分析压电陶瓷贾卡提花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嵌入式电子贾卡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该系统无需额外接入高压电源就能够独立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功能完备,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运动控制器结合PLC的控制方式,实现运动轴的同步控制和封切温度的精确控制,并通过触摸屏实现往复式枕式包装机系统的参数设置及运行状况显示。将该系统应用于双端封往复式高速枕包机样机中,提高了包装机的包装精度和速度,简化了枕式包装机的伺服布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经编电子横移系统易受外部机械振动等因素干扰的问题,根据经编机横移控制原理,通过对电气传动机构与机械传动结构进行建模,依据二者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经编电子横移系统的空间数学模型。再根据线性最优控理论下的性能指标为基础,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出经编电子横移系统最优滑模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当外界不存在干扰时,最优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当伺服系统外界存在干扰时,最优滑模控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干扰影响。通过对比参考模型,在单位阶跃响应的仿真中进一步验证了最优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国产粗纱机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介绍了国产粗纱机的技术进步,国产粗纱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机电一体化水平空前提高;粗纱质量水平稳定提高;机械水平整体提高;全自动集体落纱从无到有。指出我国电脑粗纱机应进一步加强软件开发,提高控制精度与自适应能力,完善数学模型,提高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方便纺纱生产。  相似文献   

18.
刘刚  陈宗农 《纺织学报》2008,29(8):105-108
为提高国内织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增强其竞争力,通过分析电子多臂剑杆织机的运动过程,提出采用层次式有限状态机的概念设计电子多臂剑杆织机的软件控制系统,使织机控制任务结构化、层次化。明确了电子多臂剑杆织机运动过程中的状态转换关系,给出相应的详细设计过程。针对电子多臂剑杆织机的复杂工艺控制流程,基于ARM微控制器,选用菲利普公司的LPC2214为主控芯片,构建硬件平台,结合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了整个电子多臂剑杆织机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