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Ku资源的充分发掘和使用 卫星通信在带宽上的客观限制是无法改变的。常用于静止通信卫星的C频段和Ku频段已被捷足先登者瓜分殆净。尚未充分开发使用的Ka及更高频段,由于很难抵抗降雨衰耗的影响,通常被认为不适用于VXAT,而只适于大天线的宽带应用。 大口径地面天线对邻星的偏轴干扰相对较小,抑制邻星干扰的能力也较强。从理论上说,只要相邻卫星的地面系统都加大天线口径,就可以减小通信卫星的轨位间隔。国际电联在邻星协调方面的规则支持先登先占。在轨卫星的操作者出于保护己方商业利益的考虑,轻易不会同意减小现行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邻星协调方面大致有这样的共识,两个同频段、共服务区的静止通信卫星之间的最小轨位间隔为2°。理论上,只要双方都愿意使用口径足够大、波束足够窄的地面天线,就能有效地减小和避免两个系统之间的互扰。但在实际上,协调地位优先的一方通常都不愿意限制己方地面系统的使用条件。为此,另一方往往需要委曲求全,采用单方面加大天线口径、降低载波功率谱密度等手段,争取在不影响邻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偏安于一隅。 现已在轨运行的S星与C星的轨位间隔为0.5°,两颗卫星都工作于常规Ku频段,其波束覆盖在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和新…  相似文献   

3.
1 国际电联对于上行站载波的限制 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中,为了防止地球站发射的载波对邻近卫星形成干扰,对上行站载波的偏轴辐射的功率谱密度提出了要求。按ITU-R S.524-5建议要求6GHz频段上发射的各地球站天线在其偏离主轴2.5°以上及对地静止轨道3°范围内,其偏轴辐射EIRP不超过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4.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采用三轴稳定的大型遥感平台、装载多台观测仪器的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其地面接收天线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准确捕获卫星,高可靠、高精度地跟踪卫星,为系统上下行信道提供高品质的射频通道。风云四号B星在风云四号A星的基础上增加Ka频段数传。风云四号15米Ka/X/S频段天线是其地面应用系统获取工程数据和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风云四号B星的Ka频段信号的接收、X频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S频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Ka频段的频率高、波长短、波束窄的特点对地面接收天线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主要分析研究风云四号地面接收天线新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1卫星传输 从播控中心传来的节目信号,经站外地面微波中继或光缆传输设备,送至上行站的基带终端设备对电视信号进行基带处理、信源编码、节目复用、信道编码等,成为符合卫星传输要求的基带信号。然后将基带信号送入发送系统,对70MHz中频载波进行调制,变频为6GHz上行信号,送HPA放大,最后馈送到天线系统向卫星发射。接收天线将卫星传送的电磁波接收下来,送至高频头,经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后,送到接收机解调、解码、编码后得到节目信号,供监测使用或加入有线前端供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期,通过卫星传送频道可以收看电影节目了。原始录制的磁带或影片上的电影变换成NTSC视频信号,以该信号调制卫星上行载波频道,通过卫星收-发系统(转发器)向当地有线电视系统的地面接收站转发。那时,接收系统采用大天线(10m),因为这种微波(4000MHz)天线放大器的噪声  相似文献   

7.
卫星移动业务C频段的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卫星移动业务与地面固定业务共用C频段时,对该频段地面固定业务的干扰情况。以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议题提出的卫星移动业务候选频段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卫星移动系统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对固定业务的干扰情况。利用国际电联相关建议搭建了干扰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在假设的场景下,卫星移动业务的上行链路会对地面固定业务产生干扰,而上行链路不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8.
4.9.2.2 下行线路在空间位置上的卫星上,星内接收机接收6GHz频段的上行信号。接收机激励下变频器,把6GHz信号变换到4GHz频段内的一个频道上,该下变频器又激励连接到卫星发射天线上的功率放大器。该天线对遍布全美的接收站提供下行信号。因为在卫星正下方的路径最短,所以,赤道上接收信号的强度最强。在美国不同地区上,接收信号的强度是不同的。在地面上接收到的输出功率是  相似文献   

9.
5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是由空中、地面两部分构成的转发、接收系统。空中星载设备主要有转发器、天线、电源及控制系统等。转发器把接收的上行信号变换为下行调频信号 ,放大后由定向天线向地面发射 ,地面接收站将收到的下行信号经过变换转播出去供人们收看。另外 ,上行发射站也接收下行信号用来监视信号质量。测控站的作用是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控遥测等。图 1是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由图 1可见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上行发射、星体转发和地面接收 3大部分组成。上行发射站的作用是将节目制作中心送出的图…  相似文献   

10.
地球站是卫星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变频、放大等信道处理并通过天线发送至卫星,它同时接收卫星的下行载波信号,经变频处理和解调后恢复出基带信号传送给用户。卫星转发器将地球站发送来的信号放大变频后再发送回地面接收站,实现卫星的广播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卫星接收设备主要可分这几部分。天线系统,含天线和馈源;连接部分,含高频电缆、接插件及电源连接;卫星电视接收机,含模拟及数字两种接收机以及彩色电视机等。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卫星电视接收过程。 由电视卫星上的转发器天线送出电视载波信号,又称下行信号,它有C和Ku波段之分,从特性看,有模拟和数字压缩方式。该信号被地面站天线所接收,目前接收天线常用的是前(正)馈抛物面天线,它用于 C/Ku波段;偏馈天线(单偏馈抛物面天线),它可用在C波段,但更多用于Ku波段。下行信号会聚在抛物面天线反射面的焦点(F)上,…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5G信号在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质量,904-915MHz(上行)/949-960MHz(下行)频段被重耕用于5G网络的建设。全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工作在904-928MHz频段范围内。由于两系统同频共存,ATIS可能对5G基站产生干扰。为研究两系统共存的干扰缓解措施,本文基于不同传播模型计算常发式或压发式ATIS对5G基站的干扰情况,指出在实际部署时,5G基站要尽量避免天线主瓣方位面正对ATIS地面自动识别设备(AEI)天线;ATIS要尽量采用压发式装置;两系统近距离部署时要避免5G基站控制信道与AEI同频。  相似文献   

13.
卫星地球站发射接收天线系统包括天馈系统及自动跟踪系统。天馈系统是卫星地球站发射上行信号的必经通道,也是卫星地球站接收下行信号的关键设备。而自动跟踪系统是使地球站的发射接收天线(大型天线波束宽度较窄)在卫星存在摄动的情况下实时、准确地指向卫星的一套自动跟踪装置。  相似文献   

14.
第三讲直播卫星的应用与技术选择一、直播卫星业务的优点数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业务的开展,能够使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用户享受到数字化所带来的高品质节目内容。与现有的通过通信频段开展的广播电视卫星业务相比,直播卫星业务有以下一些突出优点:⊙国际电联为直播卫星业务划分了专门的频段,即广播专用Ku频段(我国属全球规划Ⅲ区,上行为17.3~17.8GHz,下行为11.7~12.2GHz)和Ka频段(有待开发),不受地面频率分配的限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范围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在本覆盖区内不受其他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转发器功率较大,下行EIRP可达60dBw左右,而且地面场强分布均匀,电波利用率高。家庭可用0.5m以下直径的天线接收。⊙按照需求设计,可通过赋型多波束或单波束覆盖全国,频率利用率较高。⊙投入产出比较快,周期短,效益投资比高。  相似文献   

15.
(上接2008年第06期)卫星上行站和下行站的天馈线系统之职能,是将上行频谱内的已调制射频信号送到卫星上去,并接收卫星发来的下行频谱射频信号。利用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其天线必须满足增益、G/T值、噪声温度等重要技术指标要求。此外,要求天线的指向能自动调整,对卫星漂移所  相似文献   

16.
卫星信号干扰器是一种和卫星电视C波段下行频率一致、同向发射且功率较大、每隔5ms时间在600MHz通带内扫描一次的连续宽带脉冲干扰、压制扫频信号,其场强远远大于正常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时的信号场强,在3.6GHz~4.2GHz频段范围内对卫星接收通道  相似文献   

17.
天线系统是卫星地球站的重要设备,系统由修正主面、副反射器、频率复用馈源及连接波导组成。它把发射机输出的大功率上行信号6GHz的微波信号馈送给天线初级辐射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卫星作定向窄束辐射。同时接收卫星转发器的下行4GHz的微弱微波信号,经馈电系统送入接收设备的低噪声放大器。为了使上行站窄波束天线能自动跟踪信号,天馈系统需同时接收卫星下发的信标信号,从中取得误差信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导航卫星全向测控方法.能够消除两副测控天线射频合成产生的干涉区。将对地天线和背地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遥控射频信号分别解调.然后进行数字合成;将下行遥测数字信号用两组不同的扩频码调制.然后分别通过两副测控天线发送遥测射频信号.地面用对应的两组不同的扩频码分别解调,再进行数字合成。该方法能够实现测控天线的360°全向覆盖,大大提高导航卫星的安全性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9.
韩锐  张晓燕  刘畅  王冠 《电信科学》2016,(3):99-104
为分析在1 518~1 525MHz频段附近部署IMT系统的可行性,在梳理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书和《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就1 492~1 518MHz频段IMT系统对1 518~1 525MHz频段卫星移动系统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IMr系统基站对卫星移动系统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干扰链路,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阻塞干扰与邻频干扰进行计算仿真.仿真结果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阻塞干扰概率以及两个系统邻频共存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对该频段邻频的未来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卫星地面防护范围是指干扰站通过干扰卫星上行链路导致卫星下行通信失效的区域,研究该防护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卫星地面防护范围计算方法,首先判断干扰站是否在卫星上行波束覆盖范围内,如果不在,则地面防护范围为零;反之则需要计算卫星下行波束覆盖区域.所提方法适用于任意高度的卫星,且对于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