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射线应力测定仪各种机械构件在制造时往往会产生残余应力。在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是产生变形和开裂等工艺缺陷的原因;而在加工以后,残余应力则将影响构件的静载强度、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及形状尺寸的稳定性等。一个构件的残余应力状态如何,是设计者、制造者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盲孔法对Ti700SR材质测试件进行铸态、焊接态、退火态残余应力进行测定,分析在特定焊接工艺下进行3种温度热处理后残余应力消除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热处理方案提供了可靠数据。研究表明,焊接态试验件中残余应力相较铸态升高了300%左右,经高于700℃热处理后应力得到释放,且低于铸态下的残余应力。结果显示,采用700℃、1h退火工艺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3.
振动时效技术在环式隔板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是用机械方法调整残余应力的一种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降低能源、适用范围广、无大气污染,因而被广泛采用。文中介绍了振动时效技术在汽轮机环式隔板部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传感器残余应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海见  俞新杭 《衡器》1999,28(1):34-36
造成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稳定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内部的残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使其残余应力越小越好。如何处理残余应力使其降低到最低水平,是在制造过程中必须采取工艺措施予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车轴表面的应力状态是决定车轴的使用寿命和机车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工艺参数对车轴表面应力状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EA4T车轴车削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各因素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规律,揭示了工艺参数与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关系之间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可以反映拉应力和压应力状态的残余应力综合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对残余应力的产生起到较好的预测效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工艺参数中进给速度对表面残余应力作用最为显著,随进给速度增加,表面残余应力显著增大;其次为切削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切削深度增加表面残余应力逐渐减小;切削速度对残余应力影响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6.
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基础件的低应力制造问题,研究了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从优化制造过程工艺参数出发的降低残余应力方法。明确了铸造、机加工是两个对残余应力的产生起主导作用的工艺环节,采用有限元法对某加工中心床身进行了残余应力分析,得出了该床身在铸造与机加工环节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据此优化铸造残余应力振动时效处理的工艺参数,并分析了铣削加工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对数控机床大型基础件的低应力制造提供理论依据,有效保证基础件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对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YSP-15型钢瓶的残余应力进行测定,得出钢瓶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热处理对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TC4钛合金高精度螺栓根部圆角滚压强化技术的工艺参数开展仿真研究。根据滚压工艺建立螺栓根部圆角滚压强化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应力分布云图;以螺栓根部圆角的残余应力积分中值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了应力提取路径。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滚压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并利用结果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大小的影响。建立残余应力积分中值-工艺参数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滚压转速、时间、摩擦因数和滚压力进行仿真试验,研究参数变化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钛合金螺栓根部圆角的滚压强化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吴林峰  郝用兴  雷冀南 《机械》2006,33(8):39-40,62
对接焊缝在不同坡口型式时残余应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坡口型式焊缝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型式焊缝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大小,为制定正确的焊接工艺、改善焊缝性能等实际生产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箱形结构对接板在自由状态、受到约束状态、载荷作用下和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时施焊的应力状态,探讨了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提高现场焊接质量的工艺方案。指出了2段梁在对接焊接时,降低约束作用、减小残余应力是制订箱形梁对接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散索鞍鞍体焊接工艺及如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以满足产品工艺要求进行了研究。根据该构件结构大、刚性大、质量重、焊缝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着重对散索鞍鞍体焊接及振动时效的工艺制定,如何测量焊缝残余应力及消除焊缝残余应力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介绍散索鞍鞍体焊接工艺及振动时效工艺流程,总结消除散索鞍鞍体焊缝残余应力生产技术的应用成果,以达到进一步解决消除重大结构件焊接残余应力及完善振动时效工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残余应力是影响钢板板形的重要因素,回火热处理是消除热轧淬火后马氏体钢板残余应力的重要手段。研究了热轧低碳马氏体高强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回火后的残余应力变化规律,为降低残余应力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回火工艺制度。用小孔法进行了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回火温度为550和600℃,保温时间为2h时,回火后得到的钢板的残余应力有较明显的消除,残余应力分布也更加均匀。同时还指出,随着回火工艺的改变,钢板回火时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改变存在较显著的不同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不同焊接工艺对厢形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以及校直前后残余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机械零部件中存在的残余应力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例如大型铸、焊零部件在热处理和焊接过程中常常发生自行开裂,这是因为这些工艺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残余应力;有些机械零部件在机械加工中引入了很大的残余应力,它和工作应力的叠加,造成了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反之,也有采取某种工艺措施,造成残余压应力,(如喷丸、辗压、冲边等措施)增加它们的抗疲劳能力。因此弄清楚机械零部件中存在的残余应力对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轴承》2016,(12)
为了预测渗层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选用不同工艺参数对M50Ni L材料进行复合化学热处理,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渗层的硬度梯度及残余应力,研究硬度梯度与残余应力的关系,建立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经过残余应力的测定,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残余应力是影响感应淬火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重要而且复杂的因素之一,因为残余应力本身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各种感应淬火工艺及齿根拐角半径的影响,进而运用四点弯曲平板试样及标准试验齿轮研究了残余应力对其弯曲疲劳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汽车渗碳淬火齿轮的表面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汽车齿轮生产中渗碳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冷却和回火状况,以及磨削加工对汽车齿轮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充分淬火冷却有利于表面残余压应力的提高,正确的磨削工艺不改变残余应力的分布,但过多的磨削热会在次表层产生高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8.
EA4T车轴车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鑫  李世涛  孙杰 《工具技术》2014,48(9):77-80
基于EA4T车轴车削正交试验,研究了车削加工工艺参数对车轴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分布等表面质量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轴向与周向残余应力产生较显著影响,且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具有相似的影响规律,其中进给量是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成形磨齿通常是齿轮切削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磨后齿面残余应力对齿轮的服役性能与寿命影响显著。传统基于X射线衍射方法的齿轮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并未考虑齿面特殊几何特性,导致测量精度低。此外,磨齿工艺参数与磨前齿面状态对磨齿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不清。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齿轮特殊几何特性的齿面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与辅助工装夹具,并建立基于磨齿工艺参数的齿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最后探讨了磨前齿面残余应力对磨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本文为非平面残余应力的测量提出了新方法,所提的齿面残余应力预测方法能够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焊接顺序对天然气管道在役焊接修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修复套筒的影响,在第1和第2道焊缝焊接过程中,堆焊工艺的峰值温度、冷却时间和熔池截面尺寸显著大于角焊工艺,而第3道焊的温度场特征基本相同。随着圆周角的增加,沿圆周路径的轴向残余应力逐渐减小,环向残余应力逐渐增大,角焊工艺的残余应力略大于堆焊工艺。两种焊接工艺沿轴向路径的焊接残余应力在焊缝位置迅速由残余压应力转变为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