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气动微震机构新结构——并联式气动微震机构,并对这种机构的参数选择和震击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并联式微震机构兼有弹簧式和气垫式微震机构的优点。建议采用动压实力作为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压震效果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许勤    杨丰毓    胡溢    李燕雯    冯达贤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4)
根据液压冲击机械设计主要目标参数要求,针对影响液压冲击机械主要条件参数的因素,从机构的进油口尺寸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冲击机构进油口尺寸不仅直接影响机构内部压力和流量的脉动程度,也是导致机构工作过程中压力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或选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合理匹配工作压力和流量这两个主要条件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煤机调高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煤机调高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找出了影响调高机机构工作可靠性的因素,为正确合理地设计调高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空区突水动力灾害的微震监测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采空区突水监测及控制效果,理论分析了采空区突水的微震现象,提出了微震能量释放率、能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微震活动性进行了时间、空间上的参数表达;提出了采空区突水分区分时微震监测法,指出对不同时期、不同危险区域采取针对性监测分析方法和危险控制手段以避免采空区突水事故的发生.采空区突水微震监测案例分析表明:采空区突水灾害有微震活动前兆信息,微震活动性与突水危险存在内在联系;突水发生前微震能量、频次、能量释放率均有增强的趋势,采用能量释放率可实时分析判定突水危险区微震活动强度的发展变化,采用能量密度可对突水危险区各区域微震活动强弱进行量化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是微震资料处理的基础,针对微震资料信噪比低,传统方法拾取精度差、无法适应噪声强度变化、复杂波形拾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特征的微震信号初至拾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震记录的信噪比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滑动时窗提取其提升小波包能量不纯度特征及改进的时窗能量比特征,根据构造的特征函数进行能量特征分析从而得到特征曲线,最后利用特征曲线的极值点拾取微震信号的初至到时。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实际微震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抗噪性好,不受噪声强度变化的影响,能够准确拾取最大峰值有延时的微震信号初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动压对煤柱下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和顶板动态监测仪,研究了2200工作面底板微震活动特征和动压对4106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2200工作面底板微震事件具有非对称的特征,呈现下大上小的形态,微震事件集中发生深度约24m,4106材料巷受到2200工作面采动影响较小;2200工作面采空区对4106运输巷影响范围为120~140m,4106运输巷变形速率影响区域与2200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基本一致;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4106运输巷变形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最后趋于稳定,4106运输巷变形破坏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和区域化分布.  相似文献   

7.
新型舰炮供弹系统仿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某型舰炮新型供弹原理,应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供弹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了“模拟运动轨迹“的仿真设计,同时对系统关键机构(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某型舰炮系统供弹的影响因素之一后座力参数进行分析和修正,通过关键工作步的仿真试验和定性分析结果说明:实战状态下,供弹过程实质上是多因素、变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弹鼓供弹、单线扬弹、多向供弹的系统结构能够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满足实战条件下对机构小冲击、高速度供弹的设计要求,同时具有紧凑、设计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冲击破坏过程不同阶段微震波形的多重分形及其时变响应特征,提出了将最大多重分维数D_(maxq),多重分形谱参数Δα和Δf(α)作为煤矿微震波形多重分形特征量.研究表明:冲击诱发微震波形的多重分形特征明显强于冲击前后的常规微震波形;D_(maxq)和Δα能够反映微震波形的非均匀性和波动程度,D_(maxq)和Δα越大,微震波形的非均匀性和波动性越强,多重分形特征越明显;Δf(α)是反映微震波形信号中大小峰值所占比例的度量,Δf(α)越小表示微震波形中大峰值所占比例越大,即微震波能量越大.冲击破坏前微震波形多重分形特征量D_(maxq),Δα和Δf(α)的时变响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当D_(maxq)或Δα超过其下临界值并持续增加接近其上临界值时,或当Δf(α)小于其上临界值并持续降低接近其下临界值时,特别是当上述3种时变响应特征同时发生时,极易发生大的冲击破坏事件;微震波形多重分形特征量D_(maxq),Δα和Δf(α)的时变响应特征能够作为有效的前兆信息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9.
利用ADAMS软件建立牛头刨床工作机构仿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揭示其机构运动规律和状态,为牛头刨床机构的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牛头刨床刨头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为牛头刨床机构尺寸合理设计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有效方法。设计人员在物理样机建造之前能快速、直观分析其性能,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多座矿井开采深度已超千米,采动效应增强,围岩失稳现象频发.为提高深部围岩控制效果,以口孜东矿140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微震监测分析裂隙发育顶板活动特征,构建顶板稳定等级与微震信息的关系,为深部顶板分区、分级控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深部厚煤层开采超前采动应力水平升高,影响范围增大,引发煤壁片帮、顶板漏冒等围岩控制难题;裂隙发育顶板微震事件超前萌生位置距煤壁180 m,基岩全厚进入采动影响范围,微震事件具有空间非均布特征,能级服从正态分布,高能级事件占比8.4%;根据高能级微震事件数量将顶板岩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强扰动区、弱扰动区和基岩表面活跃区;初采阶段高能级微震事件呈簇状沿面长方向动态分布,一次见方阶段高能级微震事件非均布程度降低,二次见方阶段推进速度升高,高能级事件向采空区转移,高能级微震事件空间分布的动态特征表明裂隙发育顶板沿面长方向存在分区破断和动态迁移的现象;顶板活动受断层构造、采动强度和推进速度影响,微震事件活跃度升高,工作面分区则导致微震事件时空分布的非对称性;提出了基于微震信息的顶板损伤度确定方法,对140502工作面基本顶稳定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支架阻...  相似文献   

11.
具有最佳电路及合理工作点的放大器,其性能在工作过程中会受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及元件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晶体管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管的集—基反向电流 I_(CBO)、发射结电压 V_(BE)、电流放大倍数β都会随之变化,这些参数  相似文献   

12.
磁泫变阻尼装置的参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参数影响及其设计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单自由度仿真分析表明,合理的选择参数,能够很好地控制结构的反应,从而说明磁流变阻尼器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半主动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3.
以Stewart平台机构为基础 ,将 6杆 6自由度的Stewart平台机构演变成 3杆 3自由度的Stewart平台的简化形式 ,并将该机构与机床结构相结合 ,建立了 3自由度虚轴机床的结构模型。运用机构运动学与数学理论 ,建立了虚轴机床运动学方程 ,分析了机构结构参数对机床作业空间的影响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画出了各影响因素与作业空间的关系曲线。对虚轴机床的活动平台在空间运动时关节摆角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虚轴机床作业空间的分析结果 ,运用Matlab软件对虚轴机床的作业空间进行了计算仿真。从而 ,确定了该虚轴机床在空间中X、Y、Z三个方向的运动范围。为在机床领域合理利用机器人技术作了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研究,总结主流分插机构的优缺点,针对在插秧过程中取秧针同时肩负着取秧插秧动作、在优化分插机构时面临限制参数多且相互制约、插秧精度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分插机构,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此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及虚拟装配以验证其可行性。为避免振动因素在分插机构实际工作过程中影响插秧精度,对建模后的机构导入到ANSYS中进行模态分析,分析出机构固有振动频率和前20阶位移云图,得出使机构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支承方式与震击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支承反力曲线的形状对震击力和震击频率的影响关系,得出了并联式微震机构兼有震击力大、震击频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支承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搓捻粗纱机的参数设计与设备维护.论述了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和搓捻卷绕机构参数的合理范围.依据生产实际经验,提出了优选的工艺参数.探讨了机构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合理调整搓捻粗纱的参数,生产出合格的粗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已建立的描述引信用气体阻尼机构运动的数学模型(微分积分方程组),对影响机构运动性能的一些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参数分成了二种类型,一种是影响气体阻尼机构总作用时间的参数;另一种是和机构运动稳定性有关的参数.文中对气体阻尼机构在设计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参数选择原则也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同步机构的运动分析,得出了同步机构两个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砖长和测速托辊到驱动传动比之间的比例关系,保证同步时摆R臂膀计算式,文章最后分析了摆臂工作范围对切割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新型3分支6自由度3-UPS并联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反解模型,给出机构主要约束,应用三维极坐标边界搜索方法绘制出在定姿态工作空间截面图和边界三维实体图,分析了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体积大小的影响规律,为机构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该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大、连续性好,适合作为机器人步行器的腿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后靠规定位机构是影响模切机模切精度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了找出机构对纸张模切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合理假设条件下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并简化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高速工况下后靠规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模切机在两种不同转速下后靠规的动态响应曲线.通过对曲线进行分析表明:随着机器工作转速的提高,后靠规的定位精度有变差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