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在养殖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查干湖野鸭湾野鸭救护繁育站为研究对象的水循环体系,以养殖尾水水质净化为目标,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开展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后于鸭舍、沉淀池、湿地出口设置3处水质检测采样点,通过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潜流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区典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永定河引水口和湿地退水渠两个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分析.重点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季节变化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率.该研究为北方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是由天然湿地发展而来的。基于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诸多优点和成熟的人工湿地建设技术,本研究将这项新型的水质净化技术应用于寇河的水污染治理中,在寇河建立可行的湿地水域。通过种植湿地植物构建人工湿地,处理寇河的水污染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寇河的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缓解辽河的水体净化压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人工湿地构建实习水环境生态的建设和恢复,利于河道景观的建设,并通过实际的技术实施,形成一套可在小支流推广应用的河道人工湿地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4.
付凌  刘磊 《中国水利》2013,(21):38-40
为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重点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多年运行的湿地,出现了堵塞、水质深度处理能力下降、植物维护等问题,经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该研究为北方低温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南方某水库补充水源存在污染风险,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净化水质,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布置及主要设计参数,并介绍湿地基质的配比及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总结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工程经验。湿地处理系统出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近自然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组合工艺。设计实施了济宁市截污导流蓄水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恢复了湖滨带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入南四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生态处理在人工水景观水质维护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工艺选择与设计、工艺参数与工艺流程,阐述生态处理的低成本特点及其优越性。生态处理的水质净化方法为人工景观水体的低成本维护提供了可能性,生态湿地与水景水体结合,可营造出更自然更优美的人工水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城市河湖水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人工湿地技术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根据自然湿地净化污水原理强化后的水质净化技术,融合了土地处理和水生植物处理技术.由于人工湿地具有生态、高效、节能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推崇,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验研究,目前技术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冬季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实验参照排入西安市兴庆湖的混合污水水质,测定了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并分析了季节变化对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后续湿地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人工湿地在低温环境运行条件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分宜县龙须沟水环境提升项目为例对水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面流人工湿地群提升水源地入库河流水质的适用性及效果。在完成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后,龙须沟流域仍存在一定面源污染和雨季溢流污染问题,表面流人工湿地群可提高生态净化能力,适用于提升沿线分布有池塘及沼泽地的微污染河流水质。龙须沟沿线建设了5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成的人工湿地群,总占地面积为458 813 m2,统计分析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入湖口水质稳定达到了地表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设峡山水库上游人工生态湿地公园工程,采用生态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对入库前的河水净化处理,以营造水质净化核心区、绿色浮岛区、水鸟乐园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湿地探索区、休闲娱乐区六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2.
宋迪 《治淮》2022,(1):59-60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工湿地是解决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还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并储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源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生态功能。其中湿地植物在水质净化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工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湿地植物也是形成湿地景观的关键要素,植物配置越适宜,营造的景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在玉林市苏烟水库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飞妮 《人民珠江》2014,(3):101-104
研究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乔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_(Mn)、BOD_5、NH_3-N、粪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净化效果,可知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粪大肠菌群、NH_3-N、COD_(Mn)、TP和TN去除率分别为96.5%、73.4%、43.1%、37.5%、20.8%以上,其去除入库总氮量1 246 kg/a,去除总磷227 kg/a。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是盐城市重点城市供水项目,项目建成后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并同时提高了城市供水水质。该工程采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处理工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利》2012,(11):50
盐城市通过盐龙湖整治,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经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满足市区供水规模。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确保供水正常,保障市区饮水安全。盐龙湖工程分为预处理区、生态湿地净化区、深度净化区三个区块。预处理区是生态净化工程的前置单元,采用跌水增氧、微泡增氧、自然沉淀、人工介质生物膜及水生  相似文献   

16.
胡浩云  高巍  朱磊  赵启明 《人民长江》2009,40(20):76-78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大部分耕地处在漳河、滏阳河、南黄河组成的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压力,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以及排放途径,沟渠湿地作为农田和水体的过渡带,通过其独特的作用,能够较好地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沟渠湿地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修复方面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程技术措施。深入分析了邯郸地区水资源现状和沟渠湿地水质净化效果,针对邯郸地区沟渠湿地水面积与农田面积配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沟渠型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进水负荷是影响人工湿地水质预处理净化效果的重要因子,以盐城市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盐龙湖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究人工湿地水质处理工艺在4种不同进水负荷范围内对水质的净化效果。通过1 a多的测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对原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随着进水负荷的不断升高,对TP、TN、NH3-N和SS的去除率逐步下降,DO的提升率则表现为随进水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各指标的去除量在进水负荷为20万~30万m3/d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兴凯湖总排干排水入兴凯湖前将渠道来水先蓄存在人工湿地内,利用人工湿地前置库和稳定塘的作用,促进人工湿地内发生生物反应和通过土壤渗透等自然净化能力对水体净化,沉淀排水挟带的泥沙后再排水入兴凯湖,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质对兴凯湖水质的污染和减轻了泥沙对兴凯湖的淤积。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持和净化提升。结合水专项4个典型的人工湿地技术案例——石臼漾湿地、鹊山引黄水库湿地、氿滨湿地以及贯泾港湿地,对人工湿地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和净化提升技术进行评估,总结该技术在设计参数、运行管理、处理效果方面的共性特征,并给出相关参考意见,推进该技术的标准化以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北方潜流人工湿地水质梯级净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国  刘丽 《人民长江》2011,42(19):51-53
潜流人工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类型,湿地梯级净化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官厅水库黑土洼地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近4 a实验,总结得出湿地对各类污染物的梯级净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对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各个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平均达到40%以上;前两级湿地污染物的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比例大部分达到50%以上;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进一步净化水质的潜力。基于分析结果,对于北方人工湿地的建设提出了有指导价值的建议,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