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中央沙水库和青草沙水库原水的水质特征,并对水厂现常规净水工艺提出了对策。增加前加氯投加量或在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较好解决藻类爆发带来的嗅味问题。应用深度处理工艺不但可以较全面地解决水库原水在藻类爆发时常规净水工艺无法解决的出厂水嗅味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改善自来水的口感,提高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5.12地震后,绵阳市地表水源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浊度逐年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绵阳市某给水厂原水最高浊度达到20170NTU。针对高浊度原水,该给水厂选用聚丙烯酰胺(PAM)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联合投加。在高浊度原水期间,PAM投加量控制在0.1mg/l左右,PAC最高投加量为77.32mg/l。通过对水厂工艺运行参数的适当调整,在高浊度原水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保证了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郊水厂一期、二期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得出一期原水中DOC以分子质量3 ku的有机物为主,其T1/C值高,其中的有机物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去除,并且原水水质受藻类新陈代谢的影响大,水质较差,处理负荷较大;二期原水DOC以分子质量3 ku和30 ku~0.45μm的有机物为主,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一期原水多,且所含有机物疏水性强,更容易通过混凝沉淀工艺去除,同时二期原水有机物含量较低,其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可降解能力较差,该水质条件下的生物稳定性更强,水质优于一期,处理负荷较小。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水厂一期、二期工艺运行参数及粉炭投量调整的依据,即一期工艺粉末活性炭投加采用其经济投量的上限,二期工艺投加的粉炭量可以采用下限;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一期、二期原水的有机物去除能力不高,因此需要辅以其他处理工艺如粉末活性炭吸附。  相似文献   

4.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5):18-21
分析了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及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在常规混凝单元增加投药量、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氯化以及在过滤单元投加助滤剂等强化措施,探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各种强化措施可以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常规工艺的处理效能,保证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六水厂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六水厂针对原水锰、色度偏大采取的有效除锰措施,以及根据水质变化及时优化工艺运行方式,调整各种原材料的投加,在保证出厂水达标前提下对降低运行成本显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气浮除藻的工艺设计及运行经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济南市南效水厂原水中藻类含量明显增多的情况进行了工艺改造,并根据运行经验提出了以固定回流量、调节混凝剂投加量来保证藻类去除率的简便方法以及通过观察浮渣形成时间、颜色或测定浊度来确定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供水技术》2021,15(3)
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引滦引江双水源供水模式,研究了各水厂引用滦河原水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嗅味物质、粉末活性炭投加、低温低浊水、藻类和剑水蚤5类主要问题,可通过调整药剂投加及工艺运行方案等方式确保水厂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在处理扬州某水厂的原水易发生突发性污染的情况时,通过生产性试验研究,得出粉末活性炭(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就投加PAC对藻类去除效果以及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做了介绍。当水源受到微污染时,在取水口用湿投法投加PAC,就可以保证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常规工艺对浊度的去除效率及浊度预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水泵站及水厂各工艺单元出水一整年的浊度数据,发现1月-4月的原水浊度较低,如果碱铝投加量低于一定限值(如8.88mg/L)则易造成出水浊度偏高,需要控制混凝剂投加量以保证混凝效果。清水池内浊度容易升高,这可能与滤池初滤水的水质较差有关。根据各工艺单元对浊度的一般去除效率和出厂水浊度标准,提出了原水和工艺单元出水的浊度预警水平,这对于水厂常规工艺的运行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水厂频繁出现的滤池过滤周期缩短、反冲洗效果变差、正常生产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从水源、堵塞物成分以及水厂工艺运行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探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水厂工艺进行了调整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投加高岭土增加原水浊度以改善滤池运行效果的试验,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水厂的运行以及此类问题的应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水厂投产前期,利用生产性试验研究了次氯酸钠和臭氧(投加量为0.8~1.0mg/L)两种不同的预氧化方式的运行效果.对比分析了预臭氧接触池、沉淀池和出厂水水质以及絮凝剂的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耗氧量、藻类、铁和锰的预氧化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预臭氧化的絮凝剂的投加量比预氯化的降低约20.4%;预臭氧化的出厂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工艺的净水厂对高藻原水的净化存在较大难度。通过对原水水质的分析以及生产工艺调整,城镇水厂克服了藻类对制水的影响,在成本略有增加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水质。对某些净水厂除藻生产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可为类似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宁波市桃源水厂的设计中,通过前期对水源水质、同类水源水厂运行情况、超滤膜中试结果、江东水厂超滤膜近两年运行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采用预氧化+混凝+沉淀+超滤+消毒的处理工艺,该水厂设计规模为50×10~4m~3/d,是目前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超滤膜水厂。原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出水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通过设置石灰、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等投加系统,并将超滤膜设置于处理工艺后端,使该系统对突发性原水水质污染的保障能力远远超过常规工艺,同时降低了消毒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从而提高了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薛波  余安平 《供水技术》2011,5(6):46-48
针对机械加速澄清池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混凝效果变差的问题,城北水厂采用黄泥作为助凝剂,对黄泥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性微量投加黄泥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澄清池的混凝效果,改善出水水质.同时,改进后澄清池的运行成本下降,对小型水厂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提高水力循环或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混凝效果及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硫化物沉淀法在水源突发锌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遭受锌污染时,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溶解性的锌几乎无去除作用。硫化锌是难溶沉淀物,因此硫化物沉淀法可用作自来水厂应急除锌净水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应急除锌时,硫化物可与混凝剂在同一位点经不同投加系统投加,无需预处理时间;硫化物投加量应根据原水锌浓度调整,当投加质量比(硫化物浓度与锌离子浓度之比)在理论比值时效果最好,可以应对原水锌浓度数十倍超标,且出水硫化物浓度能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当因原水锌浓度波动而造成投加的硫化物过量时,水厂后续消毒过程可将过量硫化物氧化成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不会对出水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模拟水质恶劣的情况下,滦河原水经于桥水库流至塘沽某水厂的全过程,考察了沿途投加KMnO4复合盐、NaClO溶液和CuSO4溶液3种处理剂以及活性炭吸附剂的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处理剂预处理及活性炭吸附后,原水水质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KMn O4复合盐和CuSO4溶液的投加效果更为明显,UV254最高去除率达到67. 69%,藻类去除率达到99. 73%,经过预处理后原水已能够满足下游水厂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A水厂水源为水库水,水质特点为低浊、高藻。水厂采用单一混凝剂处理效果差,面临混凝剂投加量大、生产运行管理难度大,出厂水水质下降等问题。本文以不增加新的工艺构筑物、不改变现有净水处理工艺为前提,通过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对比研究了含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聚合产品HCA与活化硅酸分别作为助凝剂强化混凝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单一混凝剂分别联合HCA和活化硅酸的强化混凝均优于单独投加混凝剂的效果;(2)HCA的助凝效果优于活化硅酸,但活化硅酸有改善絮凝体比重,使絮凝体更易下沉,可减少搅拌池的冲洗次数,降低水损;投加"PAFC+HCA"时搅拌池冲洗间隔时间为1~3.5天,投加"PAFC+活化硅酸"时搅拌池冲洗间隔时间为3~5天;(3)原水p H对HCA的助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原水pH范围为6.8~8.0时药剂投加量相对较少,处理效果较好;当原水pH大于8时增大药剂投加量,处理效果仍不理想。(4)HCA配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优于活化硅酸。  相似文献   

18.
投加粉末活性炭处理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并为给水厂的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提供依据,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活性炭炭种、投加量和投炭点。结果表明,投加煤质粉末活性炭较投加木质炭或椰壳炭更为经济合理,且投加点在流程上越靠前越有利于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充分发挥;活性炭与混凝剂的竞争吸附现象并不明显。活性炭的投量需根据不同水源的水质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针对长江南京段的原水水质,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量为20~30mg/L。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藻类洋河原水采取了多级预处理(预加硫酸铜、预加氯、高锰酸钾预氧化),高分子助凝剂HCA配合三氯化铁、投生石灰调整pH值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并对药剂的投加方式、投加量、投加点作了简单介绍。实际生产运行中对藻类的去除率达97%。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津市某再生水厂原水水质情况,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及助凝剂种类.结果表明,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 16 mg/L;粉煤灰对原水的强化混凝作用不明显;粉末活性炭可以提高色度去除率及泥渣的沉降性能;前加氯可以明显提高氨氮及色度的去除效果,且加氯量宜控制在4 ~6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