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速递     
<正>为解决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跑冒滴漏严重、供水服务不规范、水质二次污染风险高等突出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解决好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通知明确,各地要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二次供水在居民供水方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二次供水日益成为保障城市居民用水的重要设施。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先后出台《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正>一、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分析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逐年增多,二次供水设施也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作为城镇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供水是保证居民饮水安全的最后一道公共屏障。因此,如何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供水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年2月,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的通知》,对二次供水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将水质评价点从"出厂水"改为"龙头水",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有关部门的水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严格控制原水、净水厂、输配水设施各个环节,以保障用户端的水质。这就需要在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建设备用水源;在对原水水质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工艺,通过加强工艺管理和改造,提高出厂水水质;并改进和提高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水平,及时维护二次供水设施,提高二次供水管理水平,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水质的安全稳定暴露出很多薄弱环节,全社会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关注度不断升级。为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针对当前二次供水现状及水质主要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以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为导向,拟对水质保障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济宁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内的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大量出现,城市二次供水设施随之迅速增加。如何加强二次供水管理,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对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济宁供水集团总公司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为确保城市供用水安全,针对城区已建成二次供水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改建、扩建、新建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济宁供水集团总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由于城区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缺乏统一管理和日常维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二次供水中的水质安全问题,并从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探析了二次供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解决二次供水中的水质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镇供水》2007,(6):10-10
为进一步加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居民的日常用水安全,近日,江苏省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维护中心开始对市区高层住宅二次增压供水设备安装远程监控系统,部分小区已投入使用。高层住宅的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厦门市二次供水管理情况,以及为改善二次供水水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规范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验收,建立二次供水监督制度,加强二次供水清洗单位管理,加强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政策配套等等。分析了厦门市二次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供水管理体制,加大陈旧设施改造力度,完善二次供水监督体系,推广应用二次供水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用水需要的二次供水设施不断增加。但是,当前许多城市由于多方面原因,二次供水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广大用户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的日益提高,城区二次供水暴露出管理、水质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舟山市城区二次供水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改进二次供水管理的对策及做法,以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城镇供水》2015,(6):15-21
1.总则
  1.1目的和意义
  为配合《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1995)》和《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2007)》的贯彻实施,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提高江门市市区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保证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用户的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特制订本技术导则。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目前国内典型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现状以及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国内18个代表性城市随机抽取的建筑及小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发放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在调查的175个二次供水点中,供水设备采用变频泵+低位水箱的占调查总数的53.37%,水箱材质以304不锈钢为主的占调查总数的71.34%。调研结果分析表明,各市需合理选择二次供水设施及其材质,加强督促供水单位对二次供水贮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对水质即时变化制定应急措施,加强对二次供水点的巡检管理,合理选用巡检模式,保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和沧州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沧州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关于沧州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开展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对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通过供水设施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的阐述,确保对水箱、水池、管道、阀门和水表及其附属设施的改造效果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5.
曾瑜 《城镇供水》2013,(5):10-12
为保障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对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调查发现,城市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法规约束;(2)管理体制不健全;(3)缺乏专门的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4)管理资金难以保障;(5)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遗留问题多。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采取措施:(1)修改完善相应法规;(2)明确行政监管部门;(3)加强与完善日常管理;(4)优化改造问题设施。综上所述,只有对二次供水实施法制化与规范化管理,方能解决其问题,进而保证优质的二次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9,(13)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及技术标准也随之提高,人们也需求更好的供水水质及水压。由于老旧小区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二次供水设施仅能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小区管理不到位,存在水质安全,水压不足的多种安全隐患,这迫切需对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苏州某区2018年开始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发现一些改造中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其它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次供水被称为城镇供水的“最后一公里”,对城市供水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尽管各级政府对其高度重视,然而实际管控情况并不乐观。湖南省二次供水系统存在建设标准偏低、运维管理不规范、管网漏损严重、水质安全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编制《湖南省城镇二次供水设施技术标准》(DBJ 43/T 353—2020)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标准以高标准、严要求、可落地、全生命周期管控、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对二次供水系统设计、设备与材料的选择、工程施工、调试与验收、运维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湖南省二次供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顺德区水业控股有限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模式,主要介绍二次供水常用的几种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接管的建设要求,及二次供水水质防护措施和目前二次供水接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某市22个自建供水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了调查,同时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评分制法”设计了水质安全因子公式,对水质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个供水设施的出水水质为“安全”级别,占调查总数的40.9%;5个供水设施的出水水质为“不安全”,占22.7%;8个供水设施的出水水质为“极不安全”,约占36.4%;自建供水设施的主要不安全水质指标有感官指标、细菌总数、铁、锰等,超标率均在50%以上,对于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供水设施,有69%的自建供水设施出水存在亚氯酸盐浓度超标的现象。因此,城市自建供水设施亟需加强监控和管理,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兰州市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二次供水饮水安全管理,以兰州市356家二次供水单位为对象,开展了二次供水管理和水质状况调查。共调查二次供水单位356家,供水人口295001。417个水箱中,结构完全符合要求仅占15.58%。具有有效供水许可证的单位只占53.00%。卫生管理人员健康证持有率为38.67%。清洗过水箱的单位占应清洗单位的36.63%,其他卫生管理项目出现不合格的比例均高达95%以上。水箱间卫生管理完全符合要求的仅占19.70%。清洗消毒前水质合格率为68.35%。其中,游离性余氯合格率最低,仅为57.31%,其次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低于60%。兰州市二次供水管理和水质存在较大隐患,建议加强二次供水的卫生立法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