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国内传统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缺陷,介绍了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并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说明。为了验证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分别就上部桩体扩径(钉形搅拌桩)和中部桩体扩径(中字形搅拌桩)这两种典型搅拌桩桩型的搅拌均匀性、桩身强度与承载力、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与试验段内的常规搅拌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变径和双向搅拌工艺,消除了溢浆现象,保证了桩身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桩身均匀性、强度及承载力;在路堤荷载作用下,采用变径搅拌桩可比常规搅拌桩节约近15%的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弱地基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论述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比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技术优势,通过改变内外钻杆旋转方向,攻克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固有缺陷,并总结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的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桩身强度和受力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以期在我国进行推广和应用,确保软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民 《建筑施工》2007,29(4):230-232
分析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产生桩身质量问题的原因,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机械、成桩原理及施工工艺。通过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工艺成桩质量均匀,解决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身上部强度高、下部强度低的不均匀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志明  付炜  李鹏 《市政技术》2013,31(1):98-10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结合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两项创新技术的新型水泥土搅拌桩。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优点与设计,并对其在杭州某城市次干路箱涵涵底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实践证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简便易行,成桩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常规水泥搅拌桩存在的问题,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研制成功,本文介绍了其施工工艺、承载力和常规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其受力特点和单桩承载力计算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经验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显示新的经验设计法可以较好地指导设计,体现出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优越性和经济性,为其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技术,解决了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施工从设备选用、施工工艺及流程、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等作了分析与介绍,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长斌 《安徽建筑》2013,(4):118-120
文章对滁州至马鞍山高速公路中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材料技术要求、施工要点进行介绍,给出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这一新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软基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钉形搅拌桩是通过对现有的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成桩机械进行简单改造,配上专用的动力设备及多功能钻头,采用同芯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并设置喷浆口,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通过外杆上叶片反向旋转过程中的压浆作用和正反向旋转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的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确保成桩质量。本文介绍了广东清远地区钉形搅拌桩的应用实例,并对该地区常用的道路深层软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钉形搅拌桩软基处理方法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力军 《安徽建筑》2011,18(3):140-142
主要阐述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控制要点,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路堤荷载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 复合地基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研制的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分层沉降、土体侧向变形、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观测成果分析,论述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优越的工程特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指出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基处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成桩原理和施工工艺。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表明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处理软土地基后,桩身抗压强度提高约10%~35%,标准贯入击数提高约15%-50%,并且随着软土处理深度的增加,其效果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给出双向搅拌粉喷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依托连盐铁路试验段工程,对双向搅拌粉喷桩成桩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选用水泥掺入量为17%、搅拌转速为40r/min的双向搅拌粉喷桩施工工艺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双向搅拌粉喷技术能明显改善成桩偏差质量,成桩均匀性和质量均好于常规粉喷桩,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且离散性降低。现场双向搅拌粉喷桩水泥土强度约为相应室内水泥土配合比强度的0.4~0.5倍。  相似文献   

14.
结合湖东路东延第2合同段软土路基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应用,对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施工从设备选用、现场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技术要点等做了分析与介绍,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取芯、无侧限抗压试验,论证了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特点;并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分析了钉形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点。结论表明,钉形搅拌桩成桩连续、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较好,单桩承载力较高,且沉降很小。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应用,对广州南沙地区的软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特性异于常规双向搅拌桩。在现场载荷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特性。结果表明: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性能受扩大头高度和上、下桩径比等设计参数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随着扩大头高度和上、下桩径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变缓,存在着最佳扩大头高度和最佳桩径比。并引用单桩极限承载力提高系数和单桩水泥用量增加系数两个指标从经济角度验证了最佳值的存在,得到最佳扩大头高度为1 m,最佳桩径比为2。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基于单桩三种破坏模式给出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试算结果与实测值偏差在10%左右,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丁博 《江苏建筑》2012,(4):96-99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的技术,其承载特性不同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适宜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文章重点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某工程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对其进行取芯和加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检测,其加固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荷载传递,桩身强度,淤泥含水量等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首先对软土地基的深层加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阐述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分析其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并控制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软基处理中的施工质量,最后就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变径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说明。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分别从桩身强度、承栽力及工程经济等方面与同标段的常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对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机械设备的改造,采用了双向搅拌的施工工艺,从而保证了桩身的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桩身强度;变截面的设计使得扩大头部分的面积置换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同时,相对节约了工程成本,经济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刘朝晖 《山西建筑》2012,(31):64-65
对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优点作了具体介绍,着重阐述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参数的取值方法,指出设计桩承式路堤时,恰当选取相关参数可以使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