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艺类非遗的活态传承在当下社会形态趋势面临一些列问题,如何将技艺类非遗的"技"与"艺"传承的问题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传统手工技艺回归本原为基础,传承文化生态活动链,承载民间生态思维观,并将传统技艺与生活以及精神思维结合起来,助力非遗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2.
防城港市港口区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和港口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围绕制约农村清洁、生态、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探讨以科技服务生态乡村建设,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使乡村建设达到"生态乡村"要求,实现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的农村生活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类独具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是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之一。追溯本源,乡土文化是"农家乐"发展生命力之所在,而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却显得越发淡漠,成为阻碍"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农家乐"发展现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在"农家乐"发展中带来的利益几个方面的分析,指出在"农家乐"发展中注重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以荆门市屈家岭为例,从其历史概况、地方特色等方面分析屈家岭的"农家乐"设计该如何保证在地性及其文化的传承。以期望从文化传承为视角出发对"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逐渐迅速发展起来,作为旅游发展主体部分的乡村也逐渐开始关注其景观设计,但在大多数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较少,同一个村落广场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欣赏者产生了视觉疲劳。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本文就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进行浅析,研究结果能够丰富村落景观,传承和创新村落地域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扩散,乡村的生活方式日益解决成,因此必须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乡村发展。同时,美丽乡村应当跳出传统新农村规划的模式,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活文明、生产便捷等方面提升乡村综合实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创造"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世界旅游组织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中被定义为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其中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以体验和娱乐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以欣赏传统文化为主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以法国为代表的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旅游,以及以波兰、意大利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园形式的生态乡村旅游等。我国的乡村旅游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乡村旅游开始形成规模效应,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对近两年兴起的"洋家乐"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梳理烟台手工棒槌花边的技艺与文化艺术传承现状,借助活态保护理念以烟台本土地缘环境特色、观光旅游资源、本土民间工艺美术技法、非遗乡村振兴与非遗职业教育策略为基本元素,对烟台手工棒槌花边进行再造展开思考。得出导致烟台手工棒槌花边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处于渐趋困境局面的根由,并提出利于其困境破局的合理对策。认为文创化转型、打造"非遗小岛"、规范教育培养后备力量并使其与现代文化产业复合,是促进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制作技法与文化艺术内涵良性存续和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是以装点生活、丰富民俗活动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被创造出来的。丹寨苗族蜡染有"东方第一染"的美誉,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以丹寨苗族蜡染为例,研究其演变与发展以及在当代的运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主体、客体和载体多个方面的困境,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健全农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为切入点,构筑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变迁、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乡村文化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与博弈中经历了一个消极抵制和被动变迁的过程。在当代中国,现代性以工业化、城市化等方式大肆拓展空间,乡土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局,乡村文化的传承也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现代性意义的前提下,必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优化乡村创业、投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吸引人才回流;加强乡村学校教育,致力于种文化;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着重于专项建设;以及推进乡村文化的适度产业化。通过多重措施和路径,达到保护、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任光辉  廖雪林 《丝绸》2011,48(6):40-43,53
"桑基鱼塘"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香云纱生产技术就是从这个生态系统中逐渐催生演化出来的独特染色技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桑基鱼塘"式的生产方式在佛山地区日渐消失,香云纱的生产和销售举步维艰,这种独特丝绸染色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12.
沙河豆面印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工艺流程简单,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做好豆面印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振兴乡村传统工艺及文化,对促进从业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传统手工技艺工作室及陈列馆,融入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发展,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是豆面印花技艺现代传承的新路径。引入现代印染及信息技术,融入流行设计元素,改进印花工艺等"技"的变革,丰富了印花产品的样式、衍生品;做好非遗元素的拓展等"艺"的创新,是豆面印花在传统工艺振兴中再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生产模式,是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国历史悠久,拥有的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了国人深厚的文化归属感。但是,当一项传统工艺的生产模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时,传承工作便尤始艰难起来。因此,只有结合市场与社会需求,才能够为传统工艺的良性传承提供生存土壤,也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为村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传承与发展村落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控制村落衰败的现象,重新为村落注入发展活力,并促进村落实现现代化发展.但在传承与发展村落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村落文化,使村落文化能够继续发挥教化民风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手工艺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物种消亡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后工业化时代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型,传统手工艺物种面临再次消亡高峰期,因此如何强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力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消亡"的苏州缂丝工艺"复活"案例为研究入口,分别从传统手工艺现实困境、苏州缂丝工艺"复活"个案分析,对传统手工艺"复活"问题解决途径探索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6.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纷纷举办各类乡村文旅及民俗活动,线上线下一体推动,开启诗与远方的春天之旅,不仅让人们感知乡村之美,也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之乐,以及先民祖辈的古老智慧与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乡村文化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存在乡村文化振兴主体流失、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居民意识偏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要从加强乡...  相似文献   

18.
周赳  李加林  李启正 《丝绸》2022,59(1):109-118
秉承以丝绸产品创新推动丝绸产业发展的理念,文章基于"一因双果、跨越三产"的丝绸产业特征,提出适用于丝绸产品历史传承与创新开发的"桑果"理论。"桑果"理论以种桑为丝绸产业兴起的因,以种桑养蚕直接地产出"桑类和蚕类产品"和间接地产出"丝类产品"为丝绸产业产出的双果,其理论建构以影响丝绸产品传承与创新的四个主要层面为基础,即丝绸文明和丝绸生活、丝绸哲学和丝绸科学。针对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接轨当前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成品、商品的丝绸产业链,以丝绸文明为根基,以满足人类丝绸生活的需要为目标,构建起以丝绸产业"桑"的起源和"果"的产出为经度、以丝绸哲学和丝绸科学为纬度的丝绸产品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体系,并示出以丝绸产品为核心的"桑果"理论的立体架构,研究成果为丝绸产品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开发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对于赋能乡村振兴、建构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当下,虽然对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取得了业界共识,但在具体实施中价值判断片面、生境脱域、主体模糊等问题依旧严峻。对此,本文在场域理论的指导下,主张在传统手工艺传承中坚持系统思维,将传统手工艺与其所处的文化、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从角色、技能、时空维度对乡村传统手工艺传承场域进行重构,唤醒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多元价值以满足当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最后,在白查村案例实践中,笔者通过主体、客体、介体三个向度进一步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对民族工艺数据归档、搭建传承人团体以及村落综合传承平台规划设计的思路,以期为当下传统手工艺系统性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及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大会上提出,在当前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河北传统棉纺织技艺是手纺手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2008年以新增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然而受到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影响,加之全球化浪潮下的外来文化冲击,河北传统棉纺织技艺的传承在当前面临发展困境,后继乏人、技艺滞后、研创能力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河北传统棉纺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传承与创新河北传统棉纺织技艺,应培育青年传承人,搭建合作平台,推进“文化+旅游”,让“非遗”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