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就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因子,进而采用mo方法对影响区内的每个监测点位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等级,为污染区地下水水质的区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冶金类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从保护地下水环境,减少地下水污染的角度,需要对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相应的评价。以某冶金类建设项目为例,从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出发,对项目所处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就项目实施对于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做出综合评价,为地下水监测及调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智 《能源与节能》2023,(12):209-211+217
煤矿生产活动涉及大量的水资源,水的存在对煤矿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布、运动、成因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等问题的科学。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水文地质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煤矿防治水的科学依据。将从水文地质的基础概念及其原理、煤矿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分布和运动的影响、水文地质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水文地质在煤矿防治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土壤的蓄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的准三维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方程离散和编程求解,研究了地下水渗流条件下渗流速度、U型管管内水流量等因素对土壤蓄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连续蓄热模式和间歇蓄热模式对土壤蓄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蓄热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短历时生态输水条件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响应,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总结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短历时生态补水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从地下水水量和水位两方面分析刁口河尾闾生态核心区补水时的地下水系统响应过程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短历时生态补水条件下周边地区地下水系统响应显著,为该地区生态输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农业灌溉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内陆河—巴音河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影响,采用SWATMODFLOW耦合模型,在保证其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了巴音河中下游有无农业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循环。结果表明,空间上,持续灌溉使得下游的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比例从0.32%增加到0.70%,并持续到灌溉停止后的第3个月。季节尺度上,农业灌溉使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增加,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夏季汛期时较小,秋季河道径流量较小时最大,冬季最小。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性,停止灌溉后3个月内补给仍在进行。相对于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量受农业灌溉影响亦在增加,但增量较稳定,稳定在60000~70000m~3/d之间。年际尺度上,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在农业灌溉影响下均有所增加。其中,降水量较多年份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影响较小。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变幅为-2%~2%。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赋存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地下水便是其中之一。地下水和煤层气可共生、可伴生,煤层气的形成、运移、富集以及资源评价、开采各个方面与地下水及水文地质条件息息相关。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主要是水动力场和水化学。水动力对煤层气的影响主要是水力封堵控气作用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水化学对煤层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的矿化度、矿物成分、矿物离子组分﹑同位素种类、p H值等。通过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阐明了煤层气的运移、富集成藏规律。按煤层气开采时段分析了对地下水的影响: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钻井施工环节,如引发地震使地下水浑浊、破坏含水层结构、钻井液泄漏污染地下水以及大量消耗水资源;运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甲烷泄漏污染地下水、返排液污染地下水以及地下水水位和流场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开采条件对三江平原地下水位的影响,构建了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设置4种开采和降雨情景,对该区域不同降雨年型、农业节水情景下的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降雨和农业开采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域地下水位产生影响,相同的降雨条件下,采取农业节水有利于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文静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2):109-111,243
为选择合理的监测时间做到以最少的投入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以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动态监测为例,根据衡水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地下水监测站井所在处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分区,选取6个代表性站点2003~2009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观测方案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时间。结果表明,地质条件和年际变化对地下水变化规律影响不明显,地下水观测频次基本可忽略年际变化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在汛前、汛期、汛后选择正确的观测时间,一年3次的观测频次即可反映地下水位的基本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结果受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故以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在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为代表参数,利用GLUE方法进行初步敏感性分析得出对晋祠泉流量预测最敏感的参数为渗透系数,并筛选出167组较优渗透系数组合,再通过其与不同气象和压采条件下的六个方案的结合进行模拟预测,从而定量分析渗透系数的不确定性对晋祠泉流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泉流量预测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开采量大且补给量较小的条件下影响最大,在压采且补给量大的条件下影响最小,但仅压采或仅补源并非加快晋祠泉复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露天转地下开采活动中会遇到许多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基于此,在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总结了当前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保定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降水量、开采量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法和数值分析法分析地下水位年际及年内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降水量、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1975~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位总体为下降态势,且降落速率持续加快;年内地下水位呈波动变化。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出,年际地下水位变化与开采量的关联度大于与降水量的关联度,同样年内地下水位变化与开采量的关联度也大于与降水量的关联度,说明研究区年际、年内地下水位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开采量。  相似文献   

13.
第Ⅲ承压含水层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的主开采层,超采问题普遍存在,已形成若干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甚至引发淡水咸化、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为保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第Ⅲ承压含水层观测孔的多年水位监测资料,重点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第Ⅲ承压含水层开发利用的2个阶段(超采阶段、控制开采和压缩开采阶段)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变,从各水文地质区间界线的迁移、区域性降落漏斗及地下水水位动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水动力场时空演化的6个发展过程(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发现主采层地下水动力场对开采活动的响应机制十分积极,地下水位对限采的响应机制多为滞后响应,滞后时间与水文地质参数、距漏斗中心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4.
PLC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矿山机电设备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成功应用于控制矿山井下风门的开启与关闭、下运胶带机中、矿山提升机的改造中,不仅提高了矿山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还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厚黄土覆盖区煤矿开采破坏地下水的问题,以山西省屯留县常村煤矿为例,采用GM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流进行模拟及识别检验,通过改变松散含水层渗透系数及水头的大小,定量研究冒落裂隙带未沟通松散含水层下伏弱透水层底板、弱透水层性质不变条件下,厚黄土覆盖区煤矿开采对不同水力条件松散含水层的影响。结果表明,S6采区开采结束后,在采区附近出现降落漏斗,漏斗影响面积及中心处水位降深随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增大速率由大到小;不同渗透系数条件下,预测前期渗透系数越大,降深越大,影响面积越大,预测后期渗透系数越大,降深越小,影响面积越大;不同水头条件下,在整个预测期内水头越大,降深及影响面积均越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晋祠泉断流提出了解决方案。基于Visual MODFLOW建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与各种源汇项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分析了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的现状及趋势,从控制人为开采量(包含采煤排水)和加大补给量两个方面提出使得晋祠泉复流的方案,并预测了复流时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运行模型所得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晋祠泉域的岩溶地下水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作为邯郸东部平原主要供水水源,现已严重超采,为此采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模型,结合当地用水规划和地下水压采方案,建立了维持现状开采与规划开采等多种开采情境下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的各自对应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水位的相关方程。通过对比可知,规划开采情景下的平均水位普遍高于维持现状开采情景下的平均水位,肥乡、馆陶、临漳和魏县的浅层地下水位均高出3.0m以上,魏县的深层地下水位高出4.1m。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荥巩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富水性、导水性和埋藏条件,自下而上划分含水岩组,分析了区域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与影响,指出了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地段的岩溶水富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荆泉岩溶水资源,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荆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地下水管理软件(GWM),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与最优化模型耦合,并以开采量最大化为目标,以不低于该地区防止岩溶地面塌陷所限定的控制水位为约束条件,根据荆泉地区1991~2016年的降雨资料,确定预测模型的降雨补给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荆泉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了模拟评价,进而给出荆泉水源地最优开采量,为荆泉水资源开发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由于一期基坑面积广阔积水量大,地质情况复杂渗水严重渗透流量大。以及在细粉砂和砂砾石覆盖层上渗水分散汇集困难等因素,造成基坑排水施工难度很大。如处理不当,不仅在电耗和排水费用等经济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且延误工期。采用明沟式排水、并动态规划设备利用情况,成功确保了主体工程在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时期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