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强 《录井工程》2006,17(4):57-59,71
围绕实现井场信息化和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课题,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适应井场信息化建设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在常规井场信息服务系统基础上,增加视频监视、视频会议和语音通讯服务功能,使信息服务覆盖井场各种信息,实现了井场与基地、基地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全方位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以冀东油田G59X1井为例,对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特点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初步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技术主要应用于油气田场站工程建设,它不仅是一种施工模式的变革,同时又是一种施工技术的集成创新,文章介绍了这一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场站的流程、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并根据站场不同功能区块进行分解,确定各接口关系。建立工厂化预制厂点,经过分项预制、组件成模、现场拼装几个环节,实现场站施工流水作业,从而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并实现了施工全过程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Honeywell公司TDC3000PM系统中的数字组合点(DigitalCompositePoint)的输入输出特性、内部属性、报警及联锁功能。数字组合点是PM系统中构成联锁系统的主要成份,它和逻辑点联合使用可构成各种复杂的联锁控制功能。该文还通过其功能逻辑框图和两个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点的应用方法,列出了实例的组态内容表。  相似文献   

4.
以3个点的首发联锁事件判定为例,分析和探讨了首发逻辑事件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介绍了它在DCS和PLC组合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由于传输时差的影响造成重要联锁信息丢失和查找联锁停车首发联锁事件困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将首发联锁事件判定作为控制系统内部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陈晓梅 《录井工程》2008,19(2):54-56
针对大庆油田录井信息系统各应用系统采用独立的用户管理与身份验证方式且信息处于分割状态,不便于用户访问及综合获取信息且系统管理烦琐的现状,探讨了基于SOP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思想应用微软的ASP.NET 2.0及其WEB SERVICE技术实现各应用系统功能整合并建立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变用户多点身份验证为统一身份验证的方式和途径,实现了基于中石油域用户名的统一身份验证和单点登录。通过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和简化验证与登陆方式,增强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企业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企业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企业的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企业内部信息网的建设势在必行,而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某石油单位的信息门户建设实例,介绍了石油企业信息门户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以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叠加法静校正采用叠加原理 ,充分利用地震数据中的折射波信息、反射波信息以及目前使用的功能较强的地震数据交互处理系统 ,分别求取炮点和检波点的相对静校正值 ,以消除静校正对地震数据叠加成像的影响 ,提高地震数据处理分辨率。本文就该方法的原理、实现过程以及运用效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CRS叠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华 《石油规划设计》1996,7(5):35-36,38
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分析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指出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建设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塔指图文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叠前地震预测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宽方位、大偏移距采集方法的应用,叠前地震道集所蕴含的丰富地震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叠前各向异性介质裂缝检测的原理,对利用P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技术(AVA)及P波方位AVO模拟方法(AVOA)开展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叠前地震预测的技术进行了阐述,给出了新疆某地区实际资料地震预测的裂缝发育方位图,与井中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平台及海底管缆电子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兼容性及扩展性,是海洋工程施工方案的辅助设计与海上油田设施完整性管理方面的重要工具。介绍了该信息系统研发的原理和技术路线,描述了电子信息系统中实时监控子系统、三维子系统及数据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合录井软件系统作为与录井仪配套使用的软件系统,在录井服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介绍了TopLog2.0综合录井软件系统开发的背景,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组成、特点及未来的打算。通过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从前端采集、计算到后台资料处理、输出,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操作灵活、快捷,是一套比较成熟的录井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辽河录井公司将通信技术与传统石油工业相结合的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制及推广应用情况。该系统采用了GPRS、CSD及VSAT卫星通信等传输方式,实现了现场各种通信条件下录井数据到基地的传输技术。同时开发完成了现场录井资料处理系统、基地资料处理系统及网上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等一系列配套软件,建立了集“现场参数采集、远程数据传输、基地资料处理、网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辽河录井信息服务体系。该系统子2003年开始推广应用,到目前已全面在各类施工井上使用,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也普遍应用于相关单位和部门,由此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共享能力,录井资料的应用范围和附加值获得扩展与提升。录井信息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录井服务企业拓宽创收渠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建立空气净化工程、推动燃气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燃气汽车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供需状况,以及车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明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加快燃气汽车与加气站的发展而制定的方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据中心构建数字化钻井施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石油钻井技术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适应钻井技术的发展,构建了数字化钻井施工模式框架。从井场信息采集设施、井场网络环境、井场信息采集处理软件、井场工程监测软件等方面阐述了数字化钻井队的构建方法,从钻井数据库设计、数据流向及数据加载、数据发布等方面阐述了钻井数据中心的构成,从钻井设计系统、钻井远程监测系统、井眼轨迹控制系统以及专家系统等方面描述了钻井辅助决策平台主要功能。除了理论研究之外,还简要介绍了研究成果在现场的应用情况。这些研究成果是国内"数字油田"建设的基础,必将促进钻井行业的信息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7.
ZY-1型带压作业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高压,高气油比的存在,使油井在作业过程中井喷现象频繁,延长了作业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ZY-1型带压作业装置,介绍了其结构,原理,技术参数以及性能特点。ZY-1型装置主要由6部分组成,既可以整体使用,也可以分件使用,现场通过10口井使用表明,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油库信息化建设科研成果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验装置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提出了油库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实验平台的开发思路,介绍了实验平台系统结构、集成模式及主要功能。为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任务驱动的创新实验模式及其层次结构,并以实例介绍了模式的应用方法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钻井模拟过程中,进行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首要条件是根据已钻井的测井信息,获取待钻井井位的测井信息,而在此过程中测井声波速度低频分量的重构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插值的测井声波速度低频分量重构方法,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该法实现测井声波低频分量的重构,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庄1井的测井声波低频分量重构。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普通距离反比法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法比较,该方法灵活、准确,更适合于测井声波速度低频分量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方伟  秦长毅  许晓锋  徐婷 《焊管》2012,35(8):61-67
从引言部分、正文部分以及附录中的主要修改内容详细介绍了美国石油学会APISPEC5CT《套管和油管规范》的最新进展,以及该标准新版与前版之间的主要技术内容变化,供套管和油管相关生产厂、油田用户、监督检验人员等在生产、检验过程中更好地使用标准作参考。建议有关各方应加强API和ISO标准信息的跟踪和研究,及时掌握核心标准的变化,使国内生产企业和用户能及时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