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千  李钢 《电信科学》2012,28(9):112-118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已经开始进入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这一时代的网络结构发展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异构网络的融合组网成为网络发展的主体.异构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技术——Wi-Fi技术不断演进,异构网络和Wi-Fi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网络的融合,并可有效应对海量数据业务.本文主要讨论异构网络和Wi-Fi技术的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网络的融合,并有效应对海量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2.
叶华 《移动通信》2007,31(5):19-22
文章分析了VoIP的含义、分类,归纳总结了VoIP的网络能力,并在展望IMS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融合下IMS与VoIP的关系,认为IMS设备了VoIP成熟发展的网络条件,将会促进VoIP走向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晶晶 《电子测试》2016,(21):107-108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多种网络并存,异构融合网络中的网络选择策略成为当前热点,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网络选择方案,通过多级判决实现最佳接入.为了降低接入网络的多个用户间的干扰,本文在用户的发射端引入了基于SLNR的预编码,提高异构融合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Mesh技术的网络融合与协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线网络在网络、技术、终端、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异构的特点。异构网络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可以通过Mesh技术完成。异构网络的融合为IP层面的融合,是对网络共性的整合,异构网络的协同则是对网络个性的整合。通过网络间的融合与协同,对异构网络分离的、局部的优势能力与资源进行有序整合,最终实现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智能性网络。  相似文献   

5.
多无线电协作技术与异构网络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异构网络融合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异构网络的融合面临着高延迟、高消耗、低速率等诸多方面的“瓶颈”。为克服这些“瓶颈”,满足异构网络融合的需求,多无线电协作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多无线电间的相互协作和对多无线电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分配,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无线设备的能量消耗,减少异构网络间切换的延迟,从而为实现真正的异构网络无缝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技术》2006,(4):39-4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下,VoIP技术领域十分活跃,技术发展很快,成为电信界和互联网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IP电话(VoIP)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 网络提供或通过PSTN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一种电话业务。目前,VoIP技术标准体系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尤其是电信领域的IMS体系和互联网领域的P2P技术为VoIP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必将对 VoIP的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技术标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VoIP业务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北电网络基于自己一个多世纪来的通信经验和对VoIP技术的独到理解,推出了自己的VoIP解决方案,并在众多厂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第20届都灵冬奥会的语音通信服务提供商,成功地为这一全球瞩目的体坛盛会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语音通信服务。北电网络的成功经验为国内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参考,对于VoIP技术发展和市场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超 《信息通信》2013,(4):210-21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感知网络向现有通信网络的融合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发展背景下的异构复杂感知环境和网络融合模式,然后综合分析了各种接入方式的优缺点,选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关接入具备多种优势的融合接入方案,并重点介绍采用的两种技术,解决了因网络的异构性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加强了网关和感知网络的管理,同时又方便了应用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测试与测量     
《电子设计应用》2006,(2):127-127
NI发布最新驱动软件扩大Linux支持,泰克为融合网络和VoIP网络提供增强测试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5G系统中,异构网络融合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手段、通信方式和网络服务。然而,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等,这就给5G异构网络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围绕5G异构网络融合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究改善5G异构网络融合效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5G的规划部署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认知网络与网络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无线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异构网络融合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阐释了认知网络概念及其“目标-认知决策-重配置”三层次网络结构模型,描述了作为认知网络基础的上下文感知、跨层设计和重配置三个关键技术,最后讨论认知网络在异构网络融合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Security Challenge and Defense in VoIP Infrastru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has become a popular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networks that provides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flexible advanced ldquodigitalrdquo feature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VoIP system and the convergence of voice and data networks brings with it additional security risks. These are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security concerns faced by the underlying IP data network facilities that a VoIP system relies on. The result being that the VoIP network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security assurance mission faced by enterprises employing this technology. It is time to document various security issues that a VoIP infrastructure may face and analyze th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that may guid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and investigate the concerns and requirements of VoIP security. After a thorough review of security issues and defense mechanisms, we focus on att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unique to VoIP system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current and future VoIP implantations. Then, we analyze two popular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for securing VoIP networks and conclude this paper with further discussion 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direct future research efforts and to offer helpful guidelines for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2.
毛文涛  陈鸿昶  黄海 《通信技术》2008,41(1):102-104,136
VoIP技术由原来的一种互联网上的增值应用发展成为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通信技术,较传统的PSTN通信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简要介绍了VoIP技术及其使用的主要协议标准H.323和SIP,指出了其在安全性方面的缺陷,并分别介绍了H.323和SIP采用的安全措施,最后给出了VoIP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有材 《世界电信》2001,14(3):25-27
VoIP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不可逆转,但由于存在难于互操作的多种制式,协议体制标准化是其在全球业务市场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的趋势是MGCP或SIP与H.323结合,而MeGaCo信令协议进一步改善了互操作的效率。在业务拓展方面,在统一传信普遍应用的同时又发展了实时媒体通信——瞬息传信(IM);另外还有移动VoIP。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IP电话产生的技术背景和发展过程,描述了网关IP电话的实现方法,并对IP电话面临的问题、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关系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方媛  李勇  宋勇  李智君 《电声技术》2007,31(9):73-77
介绍了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基于RTP协议的网络电话中音频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实时传输质量QoS的典型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局域网的环境下进行了语音包分析实验,探讨了基于RTP协议的QoS动态监测方法,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vergence is the trend of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However, many bottlenecks exist in the converged system such as high time dela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data rate. Multi-Radio Cooperation (MRC) technology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se bottlenecks an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vergence. MRC can improve network capacity,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adio devices, and decrease handover latency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by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radios, and by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feasible allocation of multi-radio resources. MRC makes real seam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vergenc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接入技术、不同运营商和多样化终端共存的局面使得传统的无线通信格局面临困境,异构网络融合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项目Ambient Networks对异构网络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mbient Networks提出了Ambient控制平面(ACS)来支持动态的、分布式的、自管理和自维护的异构网络管理;通过多无线接入结构(MRA)充分利用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带来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总是处于最佳连接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VOIP"看VoIP     
刘春华  张玮 《世界电信》2006,19(7):41-44
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我国VoIP的讨论多集中于政策、监管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但是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是否意味着VoIP就能够取得成功呢?其实.VoIP奉身就蕴涵了该业务成功的“四大秘诀”:价值V(value)、秩序O(otder)、用户I(individual)和运营模式P(pattern)。因此.不妨这样理解VoIP:在良好的秩序下,通过合适的运营模式把更多的增值服务送达VoIP的最终用户,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业务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云网融合成为当前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云网融合仅实现了简单的云网互联,无法解决多样化业务需求与海量异构资源供应的重重问题。因此,推动云网融合仍需加强云业务的按需交付能力。意图驱动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范式,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选择。梳理了云网融合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意图驱动云网融合业务按需编排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意图驱动的云网融合架构,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业务按需编排模型;最后,在混合云互联和工业互联网场景下,分析了意图驱动的云业务按需编排模型,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IEE Review》2002,48(1):23-27
Past claims for Internet telephony have proved over optimistic, but the technology remains crucial to the future of the telecoms business. The author reports on how the industry is learning to live with the challenge of network convergence. The development effort required to deliver appropriate QoS levels and seamless interworking with the PSTN has been massive, and is ongoing. Within the closed world of single-company autonomous networks, or the confines of a company WAN/LAN, the technology is now practicable, but it's an open question as to whether VoIP will ever operate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with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STN. Such reservations aside, the operational and service attractions of VoIP will make the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convergence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network operators over the coming dec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