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群章  刘阳 《石油机械》2004,32(7):54-56
气控水冷盘式离合器主要由安装法兰、轴齿套、摩擦盘、压力盘、推力盘、气缸、复位弹簧等组成。它安装在修井机绞车机架上 ,其摩擦盘通过轴齿套由绞车的滚筒轴带动 ,靠调节气缸进气压力来控制管柱下落速度或制动。与其它结构的刹车相比 ,具有传动简单、刹车可靠、操作方便、能实现重载低速或零速下的刹车等优点。这种离合器容易实现在管柱重力和滚筒刹车之间建立自动控制关系 ,实现修井机起下作业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现用钻机常见的气离合器有两种形式:径向作用式(气胎式)和轴向作用式(推盘式)。通风型气胎离合器的应用逐步增多,推盘式气离合器的气动机构形式主要是隔膜型。 径向气胎离合器的气室容量大,耗气量大,进气慢(约6—7秒),所以打滑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绞车滚筒高速、低速离合器控制采用气动控制方式,由于绞车操作台与绞车离合器距离较远,造成反应时间过长,离合器不能及时的实现抱合及分离,增加离合器的磨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电控方式来对原有的气孔方式进行改造,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灵敏度,避免了气控方式由于气体传输距离长而导致离合器反应滞后问题,同时电控系统对外界环境适应期强,提高了绞车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斜井钻机气控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首次研制的ZJ15X斜井钻机气控系统由气源和钻台控制两部分组成。两台空气压缩机可交替使用,空气经无热再生处理后进入载车空气罐;气控部分安装在主司钻气控箱、副司钻台和钻机安装控制台上,主司钻气控箱输出端以及绞车前后底座气管线都装有快速接头,均可单独运输。详细论述了钻机绞车滚筒离合器、气刹车、防碰天车装置、阿里森传动箱、钻具输送装置、柴油机油门、液压泵和钻井泵离合器、气动卡瓦、气动吊卡、加压装置和动力水龙头等的逻辑控制回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ZJ50LDB型钻机绞车气控系统控制气路长,造成离合器进、排气严重滞后,延迟离合器抱合和分离的问题。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将绞车滚筒高、低速气控系统改进为电控,并在司钻操作手柄处安装了绞车滚筒高、低速指示灯,彻底解决了离合器进、排气严重滞后的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状态良好,操作方便,维修保养简单,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通风型气胎式离合器是在普通型气胎式离合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气离合器。它的通风散热性好,气胎不承受扭矩,而且挂合平稳、摘开迅速,因而比普通型具有较高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在美国和罗马尼亚的石油钻机上已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已开始试制和试验。  相似文献   

7.
石油钻机上使用的通风型气胎式离合器是在一般常用的气胎式离合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离合器。它的隔热和通风散热性能好,气胎本身在工作时不承受扭矩,而且挂合平稳、摘开迅速,因此它比一般常用的气胎式离合器具有更好使用性能和更高的使用寿命。近年来,这种离合器在国外(主要有美国、英国、罗马尼亚、西德、日本等)石油钻机上已获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化再生器外取热器分类及换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换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出发,将已投用的外取热器分为阀控上流式、阀控下流式、气控下流式、无循环式 共4种形式;提出了热量分解概念,外取热器热量由对流热和当量“扩散热”两部分组成。已投用的外取热器中,气 控式设备效率最高,单位外取热器设备体积取热量为 0、45 MW/m~3,其他形式为 0.3 MW/m~3,再考虑滑阀造价,气控 式投资明显低于阀控式;对应同样的流化气速和催化剂循环量,气控式能提供更高的催化剂温度及更大的换热强 度;各种取热器均可用肋片强化,肋片效率一般在0.7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 F320—3DH钻机气控回路受到人们的好评。在赞赏之余,笔者用逻辑代数方法对其进行运算,发现钻机总离合器和绞车惯性刹车离合器部分的控制回路还存在不足之处。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气控型防喷器液控装置的不足,开发了钻井防喷器人工智能液控装置。这种液控装置主要由远程控制台、HMI操作面板、PLC可编程控制板、触摸屏、推拉式电磁铁和转阀等组成。由于采用了先进的PLC和触摸屏,以及高可靠性的PROFIBUS总线通讯,装置可方便地实现多处遥控操作,能即时同步显示远程控制台转阀的位置,使司钻台和远程控制台的显示动作达到一致。在国外油田和国内华北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液控装置具有操作智能化、反应速度快、电动机启停准确可靠等特点,在陆地和海洋油田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