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7,(3):37-40
综述了ACE抑制肽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分离纯化技术、结构鉴定以及功能性评价。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富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乳酸菌并评定其益生特性.方法:依据蛋白水解度及ACE抑制率对乳酸菌进行初筛,然后依据模拟胃肠消化后的ACE抑制率最终筛出2株乳酸菌ZJUIDS09和ZJUIDS11,进一步评价其耐酸、耐胆盐、抗生素耐药性和抑菌...  相似文献   

3.
在人体血压调节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最近天然食品来源的ACE抑制肽已成为生物活性肽领域的热点。综述了食品蛋白质降血压肽的研究进展,对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人体血压调节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最近天然食品来源的ACE抑制肽已成为生物活性肽领域的热点。综述了食品蛋白质降血压肽的研究进展,对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选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六种商业蛋白酶在各自最适反应条件下分别水解猪血红蛋白12h,研究其水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和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胃蛋白酶酶解获得的产物ACE抑制率最高。胃蛋白酶的酶解条件为底物5%(质量分数),酶与底物浓度比E:S=3%,温度37℃,pH2.0,水解4h后其ACE抑制率为81.10%,水解度为6.64%。  相似文献   

6.
大豆分离蛋白ACE活性抑制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预处理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效果的影响,热处理与微波辅助处理相结合能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水解效率.比较了6种酶解大豆蛋白产物的ACE抑制活性,选择碱性蛋白酶为最佳水解用酶,并优化了酶解条件.研究了8种大孔树脂对水解产物精制效果,结果表明:经D3520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后,水解产物脱盐率89.4%,肽回收率90.6%,ACE抑制活性达84.1%.经HPLC法测定,大豆分离蛋白ACE活性抑制肽混合物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0~800 ku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胃蛋白酶水解鱼胶原蛋白制备胶原多肽的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鱼与淡水鱼胶原多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活性来表征其降血压功能。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制备鱼胶原多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是水解温度为37℃,初始p H为2.5,酶与底物比例为1∶125(w/w),底物质量分数为3%(w/v),水解时间为12 h,此时鱼胶原蛋白溶液的水解度为19.17%。研究发现海洋鱼胶原蛋白和淡水鱼胶原蛋白的酶解上清液均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 mg/m L和1.52 mg/m L。利用超滤离心管获得的不同分子量组分中,分子量小于3 ku的海洋胶原多肽CP-Ⅰ和淡水胶原多肽CP-Ⅲ的ACE抑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3 mg/m L和0.60 mg/m L,而相应分子量大于3 ku的海洋胶原多肽CP-Ⅱ和淡水胶原多肽CP-Ⅳ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8 mg/m L和1.69 mg/m L。   相似文献   

8.
不同食物来源的ACE抑制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来源于乳蛋白、鱼蛋白、植物蛋白、发酵食品和天然食物中ACE抑制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pH值条件下,处理酪蛋白源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以ACE抑制活性、游离氨基质量浓度以及色差值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酸碱处理对ACE抑制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CE抑制肽受酸碱度影响较大,pH值为1~8的ACE抑制肽的抑制活性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平均抑制活性达到58.33%,pH值为9~13的样品抑制活性明显降低;游离氨基质量浓度在中性条件下较高,随着酸性和碱性条件的增强,其含量逐渐降低;另外,ACE抑制肽在pH<3和pH>11条件下,随酸性和碱性条件的增强,b*值变大,颜色变深。因此,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为使酪蛋白源ACE抑制肽保持活性稳定,应避免其处于过酸或过碱的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和耐盐的乳酸菌,对实验室保存的27株乳酸菌进行了产酸能力、蛋白水解活力、ACE抑制活性、模拟胃肠道消化及酸、胆盐和盐耐受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菌株M3的ACE抑制率可达71.94%±1.39%,具有较好的蛋白水解活力和产酸能力,蛋白水解活力为(86.66±3.51)μg/mL亮氨酸,滴定酸度为(71.67±2.86)°T。菌株M3经人工胃肠液分别处理3 h后,ACE抑制率为74.96%±1.73%;在pH3的环境中3 h,耐受性为14.34%±1.21%,活菌数能达到7 lg CFU mL?1以上;在含有0.3%胆盐的培养基中3 h,耐受性为37.50%±2.47%;在含有4% NaCl的培养基中24 h,耐受性为37.32%±1.84%。该菌经16S rDNA鉴定为Lactobacillus (Lb.)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M3。因此,菌株Lb.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M3可用作发酵牛乳富产ACE抑制肽且能耐受消化道环境具有益生菌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各种酿酒生产中两类非常重要的发酵微生物,其相互作用对酒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本试验主要研究了高产酯酿酒酵母MY-15和酿酒过程中三种常见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 lca、Pediococcus pentosaceus L1和Bacillus coagulans NJ)在生长和代谢方面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对高产酯酿酒酵母MY-15的生长和产乙酸乙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产酒的影响不大;但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和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产酯酿酒酵母MY-15对干酪乳杆菌lca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但少量的酵母菌对戊糖片球菌L1和凝结芽孢杆菌NJ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酵母菌接种量的增加,乳酸菌代谢乳酸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酵母菌代谢产物乙醇对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在乙醇含量少于7.5%(V/V)时,抑制作用不明显;当酒精含量达17.5%(V/V)时,乳酸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12.
用Protamex 蛋白酶,在pH6.5,温度50℃,酶解6h,制得海蜇降压肽。分别以L-NNA 致高血压模型和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灌胃海蜇降压活性肽,研究降压肽的降压效果。结果表明,对两种模型灌胃,均在0.5h 左右开始发挥降压作用,剂量0~60mg/kg bw 时,降压效果与灌胃剂量呈正相关;灌胃剂量在60mg/kg bw 时,降压幅度达到最大,增大灌胃剂量,压降维持时间延长,血压维持正常水平,不会再继续降至正常值以下。对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模型动物灌胃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海蜇降血压肽的降压效果优于市售降压药缬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3.
孔青  李晶  毕涛  管斌  陈峰 《食品科学》2008,29(5):298-30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本实验采用胃蛋白酶(pepsin)和胰蛋白酶(trypsin)组合酶解胶原蛋白制备水解液.使用1kD超滤膜对水解液进行超滤,超滤液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凝胶过滤层析得到多种组分.各组分经酶活力和蛋白浓度测定,筛选出有较高 ACE抑制率的两个样品.继续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筛选出样品,对分离出的不同组分进行蛋白浓度和抑制率测定,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筛选出具有最高活性组分.最终样品经脱盐和冷冻干燥后进行高抑制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分子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豆乳的乳酸菌发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乳酸菌发酵豆乳,结果表明,如同牛乳一样,豆乳也能提供乳酸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使豆乳的PH下降和产生凝乳现象。但经乳酸菌发酵的豆乳,其酸度远不如酸乳,而且乳酸菌的生长量也低于牛乳(前者仅10~7个/ml,后者达10~8个/ml以上)。添加葡萄糖、乳糖等物质于豆乳中,虽有助于提高豆乳的酸度,但效果不甚显著。此外,豆乳经乳酸菌发酵后也不能产生酸牛奶所具有的特殊香味或风味,也未检出双乙酰(丁二酮)和乙醛等物质。  相似文献   

15.
李思宁  唐善虎  任然 《食品科学》2021,42(18):127-134
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B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与传统酸奶发酵剂(Y)共培养条件下,对发酵乳的酸化特性(pH值和滴定酸度)、蛋白水解活力、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肽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及还原能力进行研究,以探讨共发酵对发酵乳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发酵乳的酸化能力和蛋白水解活力增加(P<0.05)。EPS主要由传统发酵剂产生,不是造成不同菌种发酵乳抗氧化能力差异的原因。发酵乳在冷藏期间肽含量和还原能力均表现出上升-下降的趋势,于第7天达到峰值。与单一Y相比,Ba或Lp与Y共发酵可提高发酵乳的蛋白水解活力、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P<0.05)。Y-Ba/Lp发酵乳在冷藏期内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P<0.05);Y-Lp比Y-Ba发酵乳有较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有较高的羟自由基清除率(P<0.05)。本研究表明,益生菌共培养可以提高发酵乳的抗氧化能力,这种作用主要源于益生菌的蛋白水解特性。  相似文献   

16.
牛乳经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生产低醇乳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和营养素等辅料,经酵母和乳酸菌混合接种发酵,生产出低醇乳酒。通过对2种菌发酵方式的选择、协同性发酵实验、乳酸菌接种量和营养素的添加、发酵条件优化及发酵过程分析和发酵终点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10%时,乳酸菌的接种量为1%;牛乳酒生产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是牛乳用量30%,营养素添加量70mg/L,酵母接种量8%,温度28℃。经生产性实验,在总发酵时间28h,乳酒产品酒精含量达到2·02%,呈乳白色,状态均匀,泡沫细腻,乳香、酒香和谐一体。  相似文献   

17.
对从商业乳酸菌发酵剂分离纯化的1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1株嗜热链球菌在发酵羊奶中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b-346和L.b-124菌株、嗜热链球菌S.t-883菌株和S.t-124菌株的耐热性较好;当L.b-346菌株、L.b-124菌株与S.t-883菌株、S.t-124菌株按杆菌和球菌以不同比例配合时,L.b-346菌株与S.t-124菌株以1∶2比例配合,可获得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welve percent nonfat dry milk containing 5% (w/w) honey, fructose, or sucrose were pasteurized and inoculated with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delbrukeii subsp bulgaricus , or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Inoculated tubes were incubated at 37 °C, 24 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0 and 24 h and examined for (a) viability of bacteria, and (b) levels of fermentation end products (lactic and acetic acids) as measured by HPLC. Honey supported growth of all 4 organisms similar to other sweeteners and was not inhibitory. Lactic acid production was similar for all, except for bifidobacteria and was not influenced by sweetener type. Although lactic acid production was enhanced (p < 0.05) when bifidobacteria were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honey, acetic acid production was not affected. Various oligosaccharides found in honey may be responsible for enhance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bifidobacteria.  相似文献   

19.
戊糖和己糖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戊糖和己糖共酵生产燃料乙醇中菌体生长、发酵醪液中糖消耗、酒精产生、关键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活化菌种的最佳接种时间为22h,共酵过程糖的利用率较高,菌种生长和乙醇生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改变。发酵醪液中乙醇最高浓度为2%。共酵产乙醇过程中存在木酮糖和木糖醇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牛乳过敏是一类严重的公共营养卫生问题6为了减少牛乳过敏症的发生率,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作者从乳酸菌产蛋白酶水解破坏牛乳过敏原表位和乳酸菌发酵调节免疫系统平衡两方面来阐述乳酸菌的抗过敏机制,并介绍了乳酸菌在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潜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