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是我国大型经济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该文对比研究了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中游离和结合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旨在为3种海藻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指导。结果表明,3种海藻原料中均以结合酚为主,坛紫菜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干物质内含量)(863.53μg/g)[以没食子酸当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 GAE)计],其次为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819.67μg GAE/g);裙带菜游离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干物质内含量)(49.31μg/g)[以槲皮素当量(quercetin equivalent, QE)计]。海带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强,而坛紫菜游离酚提取物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401.19、196.28、156.52、289.46、213.21μg/mL,海带和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沙葱为原料,用纯水对其进行提取,并且以该取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的黄酮含量,通过测定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来评价沙葱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沙葱中总黄酮含量为4.02 mg QE/g DW,对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活性,测定得到的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为51.82 mg Trolox/g,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867mg/mL,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的IC_(50)值分别为326.29mg/mL和179.48 mg/mL,且都呈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沙葱中黄酮含量丰富,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有深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百香果叶进行初步活性评价,研究了其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0±1.2)mg没食子酸/g和(70.8±1.6)mg芦丁/g。4种萃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尤其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对照品BH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高,r分别为0.546和0.540;另外3个模型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0.788r0.847);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比较发现百香果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的降血糖活性,并基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ORAC值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坛紫菜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V乙醇溶液∶m坛紫菜)51∶1 (mL/g),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坛紫菜多酚含量为5.027 mg/g。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四水坛紫菜多酚含量高、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强、抗氧化能力强,是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和抗氧化剂的优良食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蕨菜制品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 -Al(NO33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普鲁士蓝法、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Pearson法分析成分含量与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鲜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可达(593±3.45)mg GA/g、(156.75±1.28)mg RT/g,且鲜品醇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湿品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蕨菜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降血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蕨菜鲜品抗氧化活性较强,湿品降血糖活性较强,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研究芫荽籽水提物和成熟芫荽茎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效果。实验测定了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以体外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还原能力的效果来评价两种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从而评价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确定了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成熟芫荽茎叶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要高于芫荽籽水提物,两种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均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且前者总体抗氧化能力和酶抑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以芡实为原料,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上清液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干酪乳杆菌发酵芡实,对其发酵过程中上清液的pH、可滴定酸、多肽产率、多肽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pH呈降低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发酵48 h后分别达到3.97±0.02和2.53±0.04 mL/g;多肽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结束时达到19.09%±0.42%,其中500~180和<180 Da的低分子量多肽比例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发酵过程中增加了5.62倍;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持续显著增加(P<0.05),在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18.00±0.20和10.99±0.14 μg/g;发酵芡实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在发酵结束时均显著提高(P<0.05),可滴定酸、多肽产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综上,干酪乳杆菌发酵可以促进芡实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释放,提高其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为芡实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6株人源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江苏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的6株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6株菌对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不同组分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T-SOD和GSH-Px活性,结果表明:6株菌中,发酵乳杆菌L2、L4,屎肠球菌E2对1.0 mM H2O2耐受能力较强。6株菌不同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总体要优于菌体和胞内提取物。其中,L2发酵上清液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T-SOD活性最强;E2发酵上清液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GSH-Px活性最高;发酵乳杆菌L1发酵上清液还原能力最高;干酪乳杆菌L3发酵上清液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测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总体抗氧化能力较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探讨甘薯叶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潜力。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体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甘薯叶总多酚含量介于15.02~33.33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介于1.06~3.11 mg RE/g DW。徐薯18、济薯18和龙薯9甘薯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品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薯9自由基(DPPH·、ABTS+·、·OH)清除能力最强;济薯18还原能力最强;商薯19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本研究表明甘薯叶是潜在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优质来源,为甘薯种植和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发酵提取物(plant fermentation extract, PFE)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来源。将不同植物与布拉氏酵母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制备PFE,考察对其活性成分和功能性的影响,探讨菌株与植物底物间的相互作用,为制备葡萄籽/枸杞PFE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葡萄籽和枸杞能够促进菌株分泌蛋白酶、脂肪酶、β-葡萄糖苷酶,进一步分解和/或转化植物底物提高其总酚、总黄酮、有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改变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显著提高其功能性。较未发酵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0.3~1.0倍,羟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0.4~1.6倍,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有显著改善(P<0.05),鼠李糖乳杆菌/枸杞PFE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均在16.0 mm以上。综上所述,微生物发酵能够提高植物原料中功能性活性物的提取效率,增强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抑菌活性。同时,发酵菌种和植物原料的特性对PFE特性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对螺旋藻功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分别对螺旋藻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条件为37℃,72 h),分析了四种乳酸菌发酵处理后的螺旋藻发酵上清液和发酵固形物醇提液的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表明,利用各菌种进行螺旋藻发酵后的上清液中总酚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处理增幅最高可达39.8%;干酪乳杆菌处理上清液中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41.3%;不同菌种发酵固形物醇提液中总酚、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总酚下降幅度为22.5%~30.1%,藻蓝素为97.5%~99.5%,类胡萝卜素为86.9%~94.5%,然而发酵上清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提高了5.6%~6.5%,发酵固形物醇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提高了7.4%~8.3%,表明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新的抗氧化成分。此外,不同菌种之间发酵上清液和固形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明显差异,表明乳酸菌菌种对于螺旋藻发酵代谢产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面包乳杆菌32-2-2发酵椰子水饮料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 g/L;植物乳杆菌A33发酵椰子水饮料pH值最低为3.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饮料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 g/L;植物乳杆菌A33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与pH值和乳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椰子水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刺五加叶在益生菌发酵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刺五加叶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刺五加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价刺五加叶乳酸菌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与对降血糖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发酵能力存在差异,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显著增加了刺...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可改善藜麦营养成分,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固态发酵适宜菌种,为藜麦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米曲霉和好食脉胞菌对藜麦进行了30和48 h的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分析测定了不同菌种固态发酵对藜麦基本营养成分、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后,藜麦中淀粉含量由54.61%降至最低为39.32%,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32%降至最低为0.26%,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58%升至最高为4.38%。随发酵时间由30 h延长至48 h,藜麦中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1.72和1.72倍,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2.88和1.84倍。固态发酵后,虽然游离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下降,而藜麦结合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升高(P<0.05)。综上,采用多个菌种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藜麦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更加明显,其中,植酸乳杆菌、酵母菌、好食脉孢菌混合发酵48 h后,藜麦抗氧化活性较高,是最佳的固态发酵菌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孙百虎 《中国酿造》2022,41(1):92-97
为提高桑葚(Morus alba L.)精深加工潜力,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种,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桑葚汁的理化性质、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葚汁是四种乳酸菌优良的生长基质,发酵结束添加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桑葚汁中活菌数皆超过11 lg(CFU/mL)。发酵过程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综合比较四种菌种的发酵能力,菌株LP的发酵性能最佳,发酵后桑葚汁中活菌数为12.5 lg(CFU/m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4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4.5 mg芦丁当量(R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3%,铁离子还原力(FRAP)为25.3 mg抗坏血酸当量(AAE)/mL,其抗氧化能力最强,菌株LP可作为桑葚发酵的最佳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抑制降血糖相关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以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嗜热链球菌、低糖面包酵母、白酒酵母、葡萄酒酵母的单菌或其混合菌为发酵剂,分别对比以紫薯泥或紫薯汁为底物进行无氧或有氧发酵的发酵紫薯制品的抑制效果,并分析制品中的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可提高制品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效果,单一菌优于混合菌发酵制品,紫薯汁优于紫薯泥发酵制品。同时,发酵紫薯制品中非淀粉多糖、总酚、总酮含量对比未发酵紫薯均有提高。而其中以紫薯汁为底物,以低糖面包酵母为发酵剂的发酵紫薯制品对降血糖相关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对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率达到63.5%,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达到70.9%,制品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为3.52%,总酚含量为10.68 mg/10 g,总酮含量为0.78 mg/10 g。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iability of probiotic (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BA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 lactis BL-04) in milk fermented with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 bulgaricus LB340 an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TAO (yoghurt – Y). Each probiotic strain was grown separately in co-culture with Y and in blend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Blends affected fermentation time(s), pH and firmness during storage at 4°C. The product made with Y plus B. animalis subsp . lactis and L. rhamnosus had counts of viable cells at the end of shelf life that met the minimum required to achieve probiotic effect. However, L. acidophilus and L. delbrueckii subsp . bulgaricus were inhibited.  相似文献   

18.
从西藏地区藏族传统发酵乳中分离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和16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37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5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2株;35株乳酸杆菌为Lactobacillus casei 16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7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 2株、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2株、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1株、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 3株;7株L.casei和L.paracasei的发酵上清液对3株细菌指示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对真菌无抑菌活性;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和经蛋白酶K处理后,初步确定7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