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r~(3+)掺杂的CaAl_(12)O_(19)荧光粉,通过添加不同量的助溶剂H_3BO_3,研究了对该荧光粉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表明,在1 500℃下合成出了纯的相,助溶剂量在3mol%(占Al_2O_3摩尔量的比)最佳。通过CaAl_(12)O_(19)∶Cr~(3+)荧光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出现了410nm和580nm两处宽峰,分别属于Cr~(3+)的4A_2→4T_1和4A_2→4T_2的跃迁;发射光谱在685nm出现最强峰,属于Cr~(3+)的2E2→4A2的跃迁,不同浓度Cr~(3+)掺杂的发射光谱表明,最佳掺杂浓度在0.5mol%。通过CaAl_(12)O_(19)∶Cr~(3+)色度图(x=0.679 93,y=0.319 83)可以看出,该荧光粉的优良的深红色发光性。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铋、硝酸铁以及硝酸镝等无机硝酸盐为原料通过化学液相法在Pt(111)/Ti/SiO_2/Si上制备了Dy~(3+)掺杂的BiFeO_3薄膜,研究了Dy~(3+)掺杂量的变化对Bi_(1-x)Dy_xFeO_3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Dy~(3+)掺杂量不高于10%的Bi_(1-x)Dy_xFeO_3薄膜可以得到与纯BiFeO_3相同的晶体结构.随着Dy3+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大,Bi_(1-x)Dy_xFeO_3薄膜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晶格从菱心结构转变为单斜或四方结构.磁性测试显示:随着Dy~(3+)掺杂量的增加Bi_(1-x)Dy_xFeO_3薄膜的磁性增强,同时从无饱和磁化强度和零磁滞的S型磁化曲线的形状判断,薄膜由于铁磁反铁磁转变时两磁性相竞争表现出自旋玻璃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r~(3+)掺杂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研究了掺杂量对材料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样品具有棱边清晰的尖晶石形貌。讨论了不同Cr~(3+)掺杂量对LiCrxNi_(0.5-0.5x)Mn_(1.5-0.5x)O_4(x=0,0.05,0.1,0.15,0.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当Cr~(3+)的掺杂量为x=0.1时(LiCr_(0.1)Ni_(0.45)Mn_(1.45)O_4)正极材料的性能最好,0.1、0.5、1、2及5 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依次为131.54、126.84、121.28、116.49和96.82 mAh·g~(-1),1 C倍率下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仍为96.5%。  相似文献   

4.
以La_2O_3和Al_2O_3为原料采用火焰喷淬合成技术制备Ca~(2+)-Cr~(3+)金属离子掺杂的LaAlO_3微球陶瓷粉体。采用XRD、SEM对样品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近红外分光光度计、IR-2型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测定其红外发射率。同时,研究了Ca~(2+)、Cr~(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高温热处理对LaAlO_3微球粉体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火焰喷涂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出纯相LaAlO_3和金属离子掺杂的LaAlO_3粉体。Ca~(2+)-Cr~(3+)共掺能够显著地提高LaAlO_3的红外发射率,可达到0.9以上;经过1200℃的热处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腐蚀电化学以及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FLiNaK熔盐体系引入Cr~(2+)/Cr~(3+)氧化还原缓冲离子对,可以使不同金属材料在该熔盐体系的电位差缩小乃至消除,并抑制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6.
对硝酸级(NAG)310L不锈钢焊接接头在含氧化性离子的沸腾硝酸中进行浸泡实验及金相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Cr~(6+)含量的沸腾40%HNO_3中,材料的腐蚀程度主要受Cr~(6+)含量的影响。随Cr~(6+)含量的增加,母材和焊缝均出现不同程度腐蚀,但焊缝较母材腐蚀严重。Cr~(6+)含量是促进焊缝过钝化腐蚀和晶间腐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r~(3+)与Nd~(3+)不同配比的Cr~(3+),Nd~(3+):GSGG激光陶瓷的前驱粉体,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其进行煅烧得到多晶粉体原料,采用X射线衍射、热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红外荧光综合测试系统对煅烧后多晶原料的物相转变、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确定复合掺杂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结果表明,前驱粉体在1000℃下煅烧可获得分布均匀的GSGG纳米粉体,Cr~(3+)与Nd~(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机制,能够增强发光。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水生植物黑藻和狐尾藻对水体中重金属Pb~(2+)、Cd~(2+)、Cr~(6+)和V~(5+)的削减效果以及不同浓度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和黑藻对Pb~(2+)均具有较好的削减效果,当Pb~(2+)浓度为15 mg/L时,二者的削减率分别达到98.38%、94.35%;黑藻对水体中Cd~(2+)(5 mg/L)和Cr~(6+)(0.2 mg/L)的削减率分别为96.53%和69.23%,远高于相同重金属浓度下狐尾藻对Cd~(2+)的削减率(70.23%)以及对Cr~(6+)的削减率(26.73%);但狐尾藻和黑藻对水体中V~(5+)的削减率均不高,当水体中V~(5+)浓度为2 mg/L时,二者的削减率分别为16.71%和19.23%。叶绿素a、相对细胞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浓度的升高、培养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细胞电导率增大;V~(5+)对黑藻、狐尾藻的胁迫程度较小,其次为Cd~(2+)和Cr~(6+),且黑藻的受胁迫程度大于狐尾藻的,而Pb~(2+)对两种藻类的胁迫程度相对较大。总之,黑藻和狐尾藻对水体中重金属Pb~(2+)、Cd~(2+)、Cr~(6+)和V~(5+)的污染均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且黑藻的效果优于狐尾藻的。  相似文献   

9.
试样经硫-磷混酸分解,以硝酸银为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Cr~(3+)氧化至Cr~(6+),这时Mn~(2+)被氧化至Mn~(7+),溶液中出现紫色表明Cr~(6+)已经氧化完全,加入氯化钠煮沸破坏Mn~(7+)后,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Cr~(6+),借此测定铬量。本法适用于铬铁矿及一般矿石中W(Cr)/10~(-2)0.5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黄芪废渣为原料,用KOH为活化剂制备黄芪废渣活性炭,并用KMnO_4改性,改性前后的黄芪废渣活性炭用于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术、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贝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黄芪废渣活性炭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改性前后黄芪废渣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MnO_4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MnO_2沉积到活性炭表面。改性前后的黄芪废渣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改性前后的黄芪废渣活性炭对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116.96和217.00mg/g。KMnO_4显著改变了黄芪废渣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结构,改性后的黄芪废渣活性炭对Cd~(2+)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喷射式冲刷腐蚀实验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和商用321不锈钢在含砂介质中的冲刷腐蚀行为,并计算了其在冲刷腐蚀条件下的力学和腐蚀交互作用分量。在单相NaCl溶液中静态条件下,高氮钢的耐蚀性能高于321不锈钢,在双相流介质中高氮钢的抗冲刷腐蚀能力亦高于321不锈钢。冲刷腐蚀不但加速了溶液中氧的传质过程,还破坏了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使不锈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以致电化学腐蚀速率增大两个数量级。交互作用中纯力学作用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研究了在PH6-8的生理盐水中消炎痛对铜与不锈钢的电偶腐蚀的影响。消炎痛不影响铜的自然腐包电位及其随溶液PH的升高而正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于晓鹏  成科 《腐蚀与防护》2001,22(11):493-495,497
通过对PTA装置不锈钢设备腐蚀情况的分析,认为化学镀Ni-P合金技术应用于该设备表面的腐蚀防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带锈铸铁与304不锈钢的电偶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3.5% NaCl溶液中带锈铸铁和304不锈钢(SS3 04)之间的电偶腐蚀效应和特性,以及面积比对电偶腐蚀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S304(面 积为Ac)与带锈铸铁(面积为Aa)面积比S(Ac/Aa)≤16时,电偶电流大小取决于SS304 表面在耦合电位时的阴极反应速率;随着面积比S的增大,电偶电流密度Ig/Aa 增大,但Ig/Ac降低,而且受限于SS304表面氧扩散极限电流密度;随面积比S 的增大,电偶腐蚀效应增大,但相对来说,电偶腐蚀效应是较小的.面积比S太大时,可能 使本身为钝化态的SS304在偶接活化后发生阴极腐蚀.建议S≤4.  相似文献   

15.
X70和16Mn钢土壤腐蚀行为比较I电位和平均腐蚀速度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研究国内常用的X70和16Mn 2种管道钢在土壤浸出液中的电位-时间曲线,并根据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比较它们的平均腐蚀速度.结果表明,16Mn钢腐蚀电位比X70钢稍负约20 mV,其平均腐蚀速度明显高于X70钢;X70钢的腐蚀产物膜具有短期保护性.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位探头曲线扫描方法及电化学测量技术,探讨了碳钢及低合金钢的焊接接头在海水中耐蚀性能,低合金钢的局部腐蚀倾向比碳钢严重,而耐均匀腐蚀性能则优于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接接头选择性腐蚀主要集中于焊缝区,其原因是由于该区出现了铁素体带,加速了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7.
<正> 用离子束对金属表面进行改性,已积累了大量理论和实验结果,尤其是近年来在磨损,腐蚀等方面已取得某些工业应用的经验,引起了更多的腐蚀及防护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本文介绍对工业纯铁、工业纯镍和S.S.316L钢经低温(LN_2)B~+注入和Fe-Ti系经低温(LN_2)离子束混合的金属表面进行阳极极化研究的结果。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了不锈钢和碳钢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冲刷腐蚀失重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对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1)动态纯腐蚀比静态纯腐蚀更能反映材料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本质;(2)本实验条件下。T8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的2倍以上。18-8不锈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竟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200倍以上、静态交互作用失重是动态交互作用失重率的2倍以上。可见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3)在腐蚀性浆料中,首先要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其次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对不同的工况,必须同时兼顾材料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滚轮失重,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氢扩散,腐蚀疲劳,扫描电镜分析,对碳钢在含硫聚合物钻井液中的腐蚀及腐蚀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的存在能减缓碳钢的均匀腐蚀,但增大其点蚀敏感性,促进碳钢中氢的扩散进入,从而加速碳钢的腐蚀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20.
采用ER-309焊丝焊接了T4003与Q450NQR1耐候钢、Nirosta4003与Q450NQR1耐候钢两种异质接头,用金相方法分析了母材和接头的显微组织,通过盐雾腐蚀试验及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T4003和Nirosta4003铁素体不锈钢同种金属所形成的焊接接头而言,焊缝的耐蚀性能均优于对应的母材,但热影响区的耐蚀性能变差。对T4003和Nirosta4003铁素体不锈钢与Q450NQR1耐候钢焊接形成的异质接头而言,焊缝的耐蚀性能下降。在盐雾状态下,同种金属焊接所形成的焊缝与母材的耐盐雾腐蚀性能水平相当,耐蚀性能较好;T4003和Nirosta4003不锈钢与Q450NQR1耐候钢焊接而成的异质接头腐蚀较为明显,尤其是耐候钢一侧的腐蚀较为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腐蚀坑。在异种金属所形成的焊接接头中,不锈钢母材、热影响区、焊缝以及耐候钢母材由于腐蚀电位差的不同形成原电池,致使耐候钢母材的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