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白炭黑和Si69偶联剂在工程轮胎上层胶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白炭黑和Si69偶联剂能使胶料的综合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抗撕裂性能、耐磨性能提高幅度较大,轮胎耐刺扎、抗崩花掉块性能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轮胎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白炭黑和偶联剂Si69在载重斜交轮胎胎肩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白炭黑和偶联剂Si69在载重斜交轮胎胎肩胶中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斜交轮胎胎肩胶中加入白炭黑和偶联剂Si69,胶料的综合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老化前后的抗裂性能和疲劳性能提高幅度较大;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品轮胎的累计行驶时间和累计行驶里程均比对比轮胎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亚洲  李元敬 《轮胎工业》2010,30(10):615-618
介绍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胎面胶和基部胶配方的研制情况,生胶体系选用NR和SBR,补强体系选用炭黑和白炭黑配合使用,并添加偶联剂Si69等。结果表明,成品轮胎的物理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产品实际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偶联剂预分散混合母料PSi—B在航空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并与普通型偶联剂Si69(液态)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在含沉淀法白炭黑的轮胎胎面胶中用偶联剂预分散混合母料RSi—B代替普通液态Si69偶联剂,可提高偶联剂在胶料中的分散性,得到的胶料损耗角正切值较低,胶料的300%定伸应力、耐疲劳性能和耐磨性得到改善;该胶料用于航空轮胎,轮胎动态/静态性能达到原配方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国产硅烷偶联剂Si69,Si75和SPsil 4241与国外同类产品在绿色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国外同类产品胶料相比,国产偶联剂Si69胶料的加工性能较好,物理性能、抗湿滑性能和滚动阻力较为接近;国产偶联剂Si75胶料的加工性能和耐磨性能较为接近,物理性能优异,压缩生热偏低,滚动阻力较低;国产偶联剂SPsil 4241胶料的加工性能、物理性能、耐磨性能和滚动阻力较为接近,抗湿滑性能略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白炭黑和偶联剂Si69在工程机械轮胎胎冠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炭黑胎冠胶相比,用白炭黑部分替代炭黑并添加偶联剂Si69的胎冠胶加工性能、物理性能、耐磨性能、抗割口增长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提高,压缩生热降低;成品轮胎胎冠胶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子琪  王志晓  刘立杰  张静  孙钲 《轮胎工业》2023,43(5):0287-0291
研究新型硅烷偶联剂在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新型硅烷偶联剂的硫含量与硅烷偶联剂Si75接近,硫分布与硅烷偶联剂Si69接近;与采用硅烷偶联剂Si75的胶料相比,采用新型硅烷偶联剂的胶料的硫化效率相对较高,但加工安全性相对较差,胶料的物理性能相当,滞后损失较低,有利于降低胎面胶的滚动阻力,提高轮胎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冬兰 《轮胎工业》2018,38(6):358-361
研究硅烷偶联剂Si747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添加硅烷偶联剂Si69的胶料相比,添加硅烷偶联剂Si747胶料的焦烧时间延长,硫化时间缩短,硫化胶的硬度和定伸应力减小,拉断伸长率增大,其他性能相当;随着硅烷偶联剂Si747用量的增大,硫化胶的耐磨性能总体提高;当硅烷偶联剂Si747用量为2份、硫黄用量为1.2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成品轮胎的耐久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高轮胎性能的需求使得白炭黑/硅烷填充体系引入到了乘用车轮胎胎面。与溶聚丁苯橡胶相结合,这种新型的增强体系在提高乘用车轮胎性能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于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显著改善的新一代轮胎而言,除了沉淀法白炭黑,具有硫黄功能的有机硅烷Si69也是非常关键的产品。此后白炭黑/硅烷体系的使用已经成了现代技术水平。然而如今汽车工业的未来需求面临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盛柏松 《橡胶科技》2015,13(12):16-22
研究交联型白炭黑超级偶联剂SCBD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含白炭黑的胶料中,单用偶联剂SCBD能降低胶料生热,改善胶料物理性能;在提高胶料抗湿滑性能方面偶联剂SCBD比偶联剂Si69优势明显;偶联剂SCBD与偶联剂Si69并用,胶料加工安全性好,物理性能明显提高;在轮胎胎面胶中使用白炭黑/偶联剂SCBD/偶联剂1589体系,可实现胶料生热、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能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1.
12.
13.
《化学与工业》2012,76(10):45-45
  相似文献   

14.
15.
The effect of surface activation of glass and phenolic microspheres with various gas discharge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ormulations based on a dimethylmethylphenylpolysiloxane elastomer has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effect of gas discharge on the surface of fillers of various chemical natures are identical. An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energy of the fillers leads to strengthening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ymer base and the filler surface and to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