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钢丝绳抽油杆柱振动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檀朝东  张嗣伟 《石油机械》2003,31(Z1):29-32
在钢丝绳抽油杆振动方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阻尼常数很难对钢丝绳抽油杆抽油系统的产量与泵效的提高以及实际油井示功图等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为此,主要考虑了钢丝绳杆在流体中的阻尼及其自身的结构阻尼,建立了钢丝绳混合抽油杆柱振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差分解法,初步为钢丝绳抽油杆抽油系统的动态预测和工况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编制了钢丝绳混合杆柱抽油系统预测及诊断软件,最后还给出了实例的软件计算与分析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分析得到的产量和泵效指标与实测的数据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管杆偏磨是导致油井检泵作业的主要原因,如何减缓偏磨是油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空心杆抽油是用空心杆代替油管和实心抽油杆,将泵筒直接悬挂在套管上,用空心杆带动柱塞完成抽油过程.该技术泵效高,可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强度,并直接解决了由实心杆和油管组成的管柱所无法避免的管杆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3.
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矿场试用情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介绍了我国5 个油田试用钢丝绳连续抽油杆抽油系统的情况。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初步分析了油井产量和泵效得以提高的原因,认为钢丝绳连续抽油杆抽油系统在我国的试用是成功的,无论是下泵深度、泵径,还是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均超过了国外的水平。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的使用优势已充分显示:接箍数量和事故次数减少,劳动强度减轻,起下速度、泵的有效冲程和冲程效率提高,检泵周期延长。同时,针对钢丝绳连续抽油杆抽油系统试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抽油杆柱综合防偏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防抽油杆柱偏磨,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研制试验了抽油杆柱综合防偏磨技术.介绍了抽油机井抽油杆柱井下旋转、防偏磨技术及其试验效果.抽油杆防脱器与旋转器配合使用可使抽油杆柱旋转;抽油杆防偏磨器、抽油杆抗弯防磨副的配合使用可起到防偏磨的作用.所使用的井下工具简单,无需改变地面和井下设备,其原理可靠,理论依据充分,适用于具有明显中性点的油井,对每口油井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计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井下抽油杆旋转器是一种多功能的井下工具,不但能使抽油杆柱旋转,而且能起到抽油杆井下减震器的作用,具有超中程效果,可提高抽油机井泵效,延长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在纯梁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与普通抽油杆相比具有质量轻、弹性好、抗腐蚀、耐疲劳等优点。纯梁油田针对有杆泵采油井动液面深以及传统有杆泵采油工艺的不足(如泵挂浅、泵效低等),提出应用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来加深泵挂,达到提高泵效、降低能耗的目的。该油田10口油井应用了碳纤维连续抽油杆,其中6口老井的应用情况表明,泵挂得到了加深,抽油机悬点载荷平均下降47.5%。电机电流平均减少34%,累计增油6324t。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仅论述了当前钢丝绳抽油杆抽油系统研究的主要方法,结论和观点,同时详细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钢丝绳抽油系统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解决方案。目前,钢丝绳抽油系统的理论分析基本都采用与常规钢杆抽油系统相同的方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并没有明显反映钢丝绳抽油杆的结构特征和力学特性,在其振动议程中完全套用常规钢抽油杆杆体振动阻尼系数,根据该振动方程的求解结果,对钢丝绳抽油杆抽油系统工作的实际情况难以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也难以对钢丝绳抽油杆抽油的实际油井示功图及其产量与泵效提高的原因作出准确的解释。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完善而且能较全面地、客观地、系统地反映钢丝绳抽油杆特点的抽油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泵上无油管抽油工艺,就是用套管泵抽油。 为了提高泵效,简化井下作业工艺,便于分层采油及不压井作业,胜利油田胜采大队研究试验了套管泵。经现场试验初步取得良好效果。 套管泵就是把一般的管式泵变成杆式泵使用。不用油管连接而用抽油杆下入井内,泵抽出的油直接从套管内流到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节点分析方法对抽油机井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分析时,首先要获得泵吸入口压力与油井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一关系必须包含冲程、冲次、泵径及油管直径等油井参数。1984年,布朗忽略了较多因素,给出一个计算泵吸入口压力的简化公式。为了准确计算泵吸入口压力,本文从抽油杆的许用应力和油井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计算泵吸入口压力的新公式。该式考虑了较多的因素,通过大庆油田10口井实例计算表明:拟合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5.5%,拟合流压平均相对误差为5.2%,计算结果比较符合油井生产实际情况,完全可以用于优化分析抽油机井生产的节点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有杆抽油方式中,用油管和抽油杆作为配套管柱,耗材多,泵效低,无油管采油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另辟了溪径,对无油管采油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做了简要介绍。通过几口典型井例的分析指出了这一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已推广应用近20口井,平均提高泵效18.1%,降低了生成成本,是一项提高油井采效益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抽油机井受井下砂、蜡以及泵挂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泵漏失严重,冲程损失大.因而泵效低.据统计沈三区有1/4-1/3抽油机井泵效低于30%,其中不含供液不足井,而且检泵周期短,最短2个月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油井的生产潜力,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引进抽油机井增抽扶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现场共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12 t/d,日增油1.3t/d,泵效平均提高23.6%.油井增抽扶正器既有对抽油杆柱的扶正作用,又能起到增产和提高泵效的作用.它适用于潜力油井提液增产,应用于泵漏失严重的油井可延长其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斜井采油呈逐年上升趋势。斜井有杆泵诊断技术是针对在斜井采油生产中出现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和油管与套管之间磨损严重、抽油杆易脱扣、抽油泵易损坏、泵效低、检泵周期短等问题而开发的。该技术的应用对及时了解深井泵的工作状况、诊断井下抽油杆在不同深度的磨擦情况和优化设计杆柱组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斜井泵效。延长了斜井检泵周期,较好地解决了斜井生产及管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定量分析了抽油机井油管自由悬挂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泵效;油管柱振动加速了油管的疲劳破坏;油管屈曲造成套管、油管、抽油杆柱之间的多重磨损。指出了在抽油机井,尤其是深井中进行油管锚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防砂埋套管水力喷射泵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喷射泵具有独特的井液举升特点,适用于斜井、高温、稠油、出砂、结蜡和腐蚀等复杂情况的油井[1]。但用于携排砂生产,易发生埋封隔器造成油井大修。针对水力喷射泵应用于携砂采油存在的技术缺欠,研制了防砂埋套管水力喷射泵。分析了其它水力喷射泵的技术缺欠,提出了从套管注动力液、液力起下泵芯的技术思路,进行了泵研制和室内实验,介绍了套管水力喷射泵的结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排砂采油应用情况。通过14井次试验表明,防砂埋套管水力喷射泵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工作特性符合普通射流泵的特性曲线、液力投捞泵芯,调整泵性能参数、可正洗井,清除油管结蜡、可随时录取油井生产流压、可有效避免地层砂埋封隔器及采油管柱等技术优点,适应含砂小于8%油井,最大排量150m3/d,泵使用寿命大于90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评价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的技术状况及油套管实际腐蚀情况,利用多层管柱电磁探伤技术,对注采井油套管进行了探伤检测,分别获得油套管壁厚数据,并对油套管剩余壁厚、腐蚀速率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套管腐蚀速率与注采井设计前的室内实验、生产过程的挂片监测试验数据相比有较大差异;油套管实际腐蚀量随井深增加而增加,环空保护液、水泥环界面附近及井口段腐蚀量显著增加。建议在储气库注采井油套管设计时,盈余量应显著大于常规油气井,特别是井口200 m段及下部位置。储气库注采井应在完成建井或注采井服役5 a内进行油套管基准壁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用于低产能油井的常规抽油泵排量都比较大,供采不平衡,抽油泵利用率低,导致有杆泵系统的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研制了SCYB型小排量实心柱塞抽油泵。该抽油泵采用实心结构,改变了油流通道,液体不从柱塞内流动,而是通过双通流道举升到杆管环空,柱塞直径可以做得很小,满足小泵深抽的要求。出油阀组和进油阀组固定在泵的下端,使其阀球直径不受泵直径的限制,可增大阀球直径,加大进油流道。此外,阀球质量增加,工作灵活,增加了抽油泵的可靠性。现场应用100余井次,该抽油泵比常规抽油泵泵效平均提高15%以上,检泵周期超过1a。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气液比井中为了减少气体对泵效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气体能量,采用套管气辅助举升技术是一个比较经济有效的选择。在井下合适深度下入气举阀,将环空气体返注回油管,利用气举原理可获得更高的系统效率。然而套管气源和压力无法人为控制,注气压力和注气量均随时间变化。为了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结合采油系统中各段的流动特点和采油设备的工作特性,考虑井下分离器和气举阀造成的套管气体量以及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套管气辅助举升过程的动态模型。通过比较有无井下分离器及气举阀时的油井生产参数变化,得到使用套管气辅助举升系统后,油井泵效提高、套压得以控制、上冲程载荷降低等结果,表明套管气可以用来辅助人工举升。研究还通过改变气举阀下入深度、直径以及开启压力,研究各参数对采油过程的影响,为套管气辅助举升工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油田韦2断块油井挤注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方平 《钻采工艺》2009,32(4):80-82
江苏油田韦2断块注水开发后期出现严重的结垢问题,导致油井炮眼堵塞,产液量下降。为此,分析了该区块油井结垢特点、垢的组成和结垢机理,通过匹配性实验、静态防垢率实验、防垢动力学(结垢诱导期)实验和动 态岩心驱替实验对国内外不同防垢剂进行评价,最后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防垢剂进行现场试验,提出了化学防垢和挤注防垢剂工艺技术。现场使用10个多月,未见结垢迹象,提高了油田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主力区块为具有底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随着油井供液能力的下降,部分机采井动液面已经逐渐下降到常规有杆泵泵挂极限深度。针对塔河油田深抽过程中面临的有杆泵下深受限,泵效低,杆柱负荷大,防气难度大的举升工艺现状,开展了一系列深抽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有杆泵的5300m最大下深和套管未回接井的深抽,保证了供液不足油井的连续生产。在深抽工艺技术大力开展的过程中,杆式泵深抽效果明显,具有检泵时不需要起下机抽管柱,作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已形成了超深杆式泵配套封隔器保护套管深抽和超深杆式泵+气锚(配套毛细管排气)+封隔器保护套管等杆式泵深抽工艺技术。为解决有杆泵泵挂深度和泵排量矛盾的问题,将开展电泵深抽和大泵径杆式泵深抽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原油粘度大、产液含水低和环境温度较低时应用现有稠油举升工艺会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严重时还会引起抽油杆断脱。为此,研制了新型逆向抽稠泵。该泵主要由泵筒、柱塞和换向阀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油管进油套管出油,靠油管掺水和液柱压差解决稠油井常见的光杆缓行问题,对稠油的适应性较强;柱塞上没有阀门,靠换向阀实现产液从油管到套管的换向。该泵在现场应用12口井,成功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液21m3,日增油1.7t。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防气工艺存在的防气效果不理想、适用范围小、无法使气体影响严重的油井正常生产等问题,研制了长管串井下分离器及尾管举升工艺技术,该工艺以套管和油管间的环形空间为沉降分离体,沉降分离空间大;解决了常规防气工艺适用范围小的工艺难题,并且该装置使混气液转向沉降分离流速降低,利于更细小的气泡分离,使气体分离更彻底,对油气比越高的井效果较明显。经现场对16口井的试验表明,可有效减少气体影响,提高油井泵效。该分离器的试用有效率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