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在小型化工行业,使用电机输送大比重物料进行称重包装较为普遍。尤尼帕斯F701C称重控制仪表是一款通用型的称重仪表,具有高精度的计量控制功能,S7200作为小型PLC,其功能强大,性价比高。文章描述采用PLC接收称重仪表信号,从而控制变频器动作,达到定量包装。通过实践运行,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其称重精度达到万分之二,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其方案经济、灵活、程序可移植性强,对类似项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属制品》2016,(3):27-30
简述帘线钢丝中丝热处理生产过程及其对电气系统的要求,说明电气系统硬件组成和设计要点,该电气控制系统以威纶触摸屏MT-8100i为主站、多台西门子PLC为从站,并与宇电智能温度仪表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了对生产线各个槽体设备的控制。给出电气控制系统示意图、通讯接口连接图,简述人机界面设计过程,并就触摸屏人机界面与PLC及智能仪表通讯参数设定予以详述,举例说明人机界面共享各个PLC控制参数的过程,给出各个仪表主要控制参数设定值。生产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钢丝性能达到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食品称重包装工艺效率、提升食品称重精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设计一款基于PLC的食品定量称重控制系统。介绍食品称重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并分析实现精确称重的控制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系统硬件。以威纶触摸屏为上位机设计人机画面,直接采集称重系统数据并实现系统全程监控,有效提高称重包装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视性。该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称重包装效率,提升称重包装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RS485的PLC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为从站,以工控机(IPC)为主站的RS485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通过分析FX2NPLC支持的计算机链接通信协议,阐述了上位机实现系统操作台的程序流程图,并给出与下位机在Delphi的通信程序代码,实现了一台IPC对多台PLC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在PLC和单片机之间,维持高效、稳定通信,有助于提升控制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文章在把握PLC和单片机串行通信需求的基础上,从PLC串口通信、单片机串行口通信等方面对系统采用的串行通信技术展开了分析。在PLC和单片机串行通信实现方面,结合实例完成了硬件选型,对通信协议和通信设置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业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慧强  金华强  沈希 《轻工机械》2012,(5):63-65,68
以炒青绿茶的生产为对象,组建适合中小茶厂使用的炒青绿茶生产线,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DCS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将PLC技术、DCS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SIMTIC S7-200小型PLC作为现场控制站控制器,负责生产线逻辑控制,以Delphi软件为平台开发集中控制站PC上的集中控制软件,PC通过Modbus RTU协议与PLC进行通信,采集现场生产数据构建专家工艺系统。结果表明该生产线控制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经推广运用,其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7.
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目前控制系统发展的重点环节。文章以基于PLC的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通讯的实现,介绍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PLC通信方式,VB通信控件,PC/PPI电缆的应用。并用交通灯实例说明程序实现方法,较完整的阐述了个环节之间通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线动态称重系统开发及质量采集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装生产线上连续在线动态称重及后续处理的功能为导向,从称重工作站的结构、控制系统、分拣机构、数据处理与保存方面进行研究。采用PLC、A/D模块、称重仪表、称重传感器、变频传送带控制等技术,开发出一套在线动态称重系统。系统采用区间采样、区间数值平均的算法,测量和计算动态数据,使产品的动态质量值与静态值之间的差值最小。在线称重系统可根据功能快速搭建,实现对产品的质量采集、对比及对产品的分拣、分装、包装等功能。系统可快速二次开发对接包装线所需要的功能,且构造简洁实用、成本低,质量采集的准确性高,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
使用三菱L02型PLC作为新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主站,并基于CC-Link通信协议扩展从站FX3U型PLC。罗茨风机、自吸泵、搅拌器和螺杆泵等使用变频器进行驱动,所有变频器由FX3U型PLC运用三菱通信协议控制。污水的MBR工艺和SBR工艺使用PLC流程控制,并采用触摸屏组态和办公室上位机组态画面同时操作,并行响应输出。远程监控模块连接触摸屏通信口获取污水状态数据,可发送远程报警短信并通过网页远程监控污水处理站。这种新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运用了4类通信技术,降低了布线成本且简化了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闭环控制和远程监控能力,显著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航危机在控制系统中和PLC通信的一些问题,对S7-200系列中PLC通信的方法和监控计算机做了简要的论述,以此对S7-200系列的PLC和监控计算机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一种PLC和上位机两级控制结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整套控制系统由上位机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PLC),I/0柜,就地操作箱,一次仪表和电源系统等组成,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性能,处理污水工艺的方式以及该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胡俊达  刘国荣  胡慧 《轻工机械》2006,24(2):126-128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摇臂钻床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给出了摇臂钻床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梯形图、输入输出接线图。PLC的应用不但大大提高了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而且大大简化和减少了维修维护的工作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位机的层间角联锁织物用织机开口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小批量、多品种层间角联锁织物织造经常需要更改自动化开口控制程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位机的织机开口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模块、上位机通信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首先,基于Python和QT-Designer构建工艺信息数据格式转换CAM软件;同时,利用Visual...  相似文献   

14.
胡幸鸣 《轻工机械》2006,24(3):103-105
由于使用方便,运行可靠,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特别是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PLC在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热电厂冷却循环水系统自动化改造,介绍了应用这种有网络通信功能的PLC及其相关监控软件组成的控制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DELTAXC - 2 0 0 0开放式可编程序控制器 ,配以智能I/O单元 ,通过XC - 2 0 0 0CPU单元本身的通讯口RS - 2 32与操作站来连接构成监视控制系统 ,完成除氧器的检测控制  相似文献   

16.
对西门子S5 - 115U型PLC出现的一例隐性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故障现象 1:PLC的CPU启动慢 ,且运行后无法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故障现象 2 :PLC中的 1块I/O模板上有 2个输出点在PLC启动后就置位 ,不受逻辑控制。经分析 ,发现故障I/O模板使PLC启动缓慢 ,也影响了PLC在运行过程中的总线通讯 ,使PLC的I/O寻址发生错误 ,更换故障模板后一切恢复正常。并由此得出如下有关S5 - 115U型PLC的经验 :故障诊断功能不完善 ;当I/O模板出现问题时 ,有可能对CPU的启动产生影响 ,也有可能使CP1430的启动出错 ,而且不一定是显示问题的I/O模板出了故障 ;CP1430的通讯组态程序可以存储在FLASH -RAM卡中 ,也可以存储在CP1430自带的RAM中等 ,对今后的检修工作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控制的生物质燃料成型机控制系统,包括系统的I/O端口分配、PLC接线图及PLC程序设计,并详细分析了程序的控制过程.以工控机为核心,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合理设计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S5-135U PLC在大板堆垛系统技改项目中的应用,阐述I/O远程扩展、软件编程应数据通信等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美俊 《中华纸业》2007,28(11):47-51
根据PLC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这种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阐述了PLC选型的基本原则,重点讨论了PLC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要求以及I/O点数的确定、PLC的安装要求和改善安装环境的具体措施、PLC的外部配线及接地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惠晶 《棉纺织技术》2003,31(10):24-27
传统包芯纱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继电接触式逻辑控制系统,改变纺纱工艺时需对相应零部件进行更换调整,灵活性与适应性差。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变频调速器(VVVF)作锭子电机的主驱动,通过数字通信与优化控制,可实现纺纱工艺的柔性调整,提高纺纱效率和产品质量。分析了GSP22型包芯纱机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缺陷,介绍了基于PLC-VVVF的电气控制技术改造方案。对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