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FM1702SL的射频读写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慧 《电子世界》2005,(10):53-54
FM1702SL是应用于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中的高集成读卡IC,该芯片采用0.6μmCMOSEEPROM工艺,支持13.56MHz频率下TYPEA非接触通信协议,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兼容飞利浦的MFRC530(SPI接口)读卡芯片。内部的发射器不需要增加有源电路就可以驱动近距离的天线(可达10cm)。接收电路中的FM1702SL采用了正交解调电路来解调RX脚上ISO14443标准的负载波信号。系统设计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由MCU、键盘、EEPROM、FM1702SL、液晶屏、485通信模块组成。MCU控制FM1702对Mifare卡进行读写操作,再根据得到的相应数据对液晶屏、EEPRO…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和FM1702通用读卡机芯片的一个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应用非接触式IC卡来实现对停车时间和费用的计算,因而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型多层停车场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他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实现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非接触式IC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非接触式IC卡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出现,对射频卡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的FM1702N芯片的射频识别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RF接口电路设计以及天线的设计,分析非接触式IC卡系统的通信协议,完成了软件编制。该系统目前电路运行稳定,可以应用于各种射频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的应用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PHILIPS公司的MFFl ICS50非接触式IC卡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基于基站芯片MFRC500的嵌入式读写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5.
非接触IC卡读写模块MF RC530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乃玮  黄静  郭勇 《电子器件》2003,26(2):159-162
MFRC530(Mifare Reader Circuit)是Philips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采用该模块设计的IC卡读卡器完全支持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适用于各种基于ISO/IECl4443A标准并且要求低成本、小尺寸、高性能以及单电源的非接触式通信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6.
程启明  王勇浩 《电子技术》2004,31(11):50-55
文章介绍了一种住宅小区非接触式IC卡四表家庭智能节点。它的硬件包括单片机模块、IC卡 读写模块、显示模块、检测与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实时时钟模块、防窃模块、报警模块、看门狗模 块、串行通信模块等。通过通信模块可把小区的智能节点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 该系统软件采用 模块化结构,给出了软件的主要流程框图。该系统能够完成住宅小区用户家庭的电、水、气、暖四种 能源预收费及自动计量与控制功能,还可通过串行总线扩展为自动远程抄表、室内安全防卫报警及家 电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正> 非接触式IC卡(俗称感应卡或射频卡)的发展历史仅十余年,至今已成功地应用在经济、行政、通讯等许多场合,特别是公交行业、卫生保健、身份识别、小区管理等,非接触式IC卡有着磁卡和接触式IC卡不可比拟的优点,所以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现在,非接触式IC卡已经完全可以取代磁卡和部分取代使用不便的接触式IC卡,特别是一些要求安全性能高、保密性能强、便利使用的应用场所。非接触式IC卡以其“非我莫属”的非凡能力,代表了整个刷卡领域的发展方向。 非接触式IC卡发展优势 非接触式IC卡与磁卡相比较:磁卡结构简单、存储容量小、安全保密性能差、读写设备复杂且维护费用高。非接触式IC卡不仅刷卡方便,而且使用寿命长、工作安全、性能可靠、存储容量大、可一卡多用、读写机构比磁卡读写机构简单可靠、造价便宜、维护方便、容易推广。 非接触式IC卡在继承了接触式IC卡优点的同时,如大容量、高安全性等,又克服了接触式IC卡所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读写故障率高,由于触点外露而导致的污染、损伤、磨损、静电以及插卡需要认清卡片的正反面和方位等使用不便的读写过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强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8):17-19,24
介绍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讨论基于便携式应用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实现方法.该读写器采用USB接口取代原来常见的RS 232接口,采用AT89S52作为MCU,采用Philips公司的兼容ISO14443A规范的读卡器专用集成电路RC500,带有充电电路、锂电池和液晶显示,实现了可脱机使用的便携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实际使用表明,该读卡器性能稳定,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免接触读写距离可达10 cm.  相似文献   

9.
非接触式IC卡在公共汽车自动售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原理和结构,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IC卡公共汽车自动售票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信息管理系统由软硬件组成。硬件主要包括3部分,读写部分,读出或写入射频卡中的数据,其功能主要由SHC1702读写模块完成;显示部分,使用TMl2232A显示芯片以点阵显示代替LED段显示;串口通信部分:负责计算机和刷卡装置之间的通信,使用MAX485芯片以保证足够的通信距离;此外采用的X5043芯片带有4kB的闪存,能在单片机“死机”或掉电的情况下,及时保存重要数据,并尽快使之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软件部分包括单片机的下位机程序,PC机的上位机程序,数据库,实现通信、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冯军 《电子质量》2001,(3):18-19
分析了非接触式IC卡芯片耦合电源及读写距离的计算方法,并简要介绍了相关低压电路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的领域愈加广泛,为使非接触式IC卡能更为普及,本文提出了一套易于实现、成本较低,以MIFARE卡为识别对象的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设计方案。首先,该方案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构成主控模块,MFRC531专用芯片为读写模块。其次,RS485通信电路构成通信转换模块,与PC机构成管理系统;LCD显示电路和矩阵键盘电路构成人机接口模块,实现人机交互;7805稳压电路构成电源模块,提供芯片稳定直流电源。此外,该读卡器系统提供了最基础的内核,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特定的外围电路应用于学校一卡通、门禁、公交等场合。最后,该方案经实际电路测试显示,能实现对MIFARE卡进行识别读写操作,并能与PC管理机形成可靠的数据库,同时降低了读卡器的设计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E^2PROM IC卡的应用,因涉及货币或其它重要数据,对IC卡的可靠读、写有很高的要求,可靠读、写成了IC卡全面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并直接关系到许多项目成败。如何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来达到最佳的可靠性要求?本文根据接触式IC卡的标准《ISO7816—3电磁信号和传输保护标准》的要求为主线,给出了IC卡读写器(IFD)的硬件构成,详细介绍了IFD软件设计时,在对IC卡进行操作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提高读写可靠性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的读写设备及其控制通信程序编写,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非接触式IC射频卡中的主流基本都内含了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卡上具有先进的数据通信加密并双向验证密码系统,且具有防重叠功能。在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该系统运行稳定、读卡迅速可靠、系统分析功能强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林芊  朱延钊 《电子工程师》2007,33(11):54-57
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是当今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的主流技术。Mifare智能IC卡具有高度安全、高可靠性及分区的存储结构特点,支持一卡多用,结合以单片机和读卡模块为核心的系统,可应用于广泛领域。本文主要着眼于读卡器软件系统的开发,介绍了智能IC卡及其读卡器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单片机使用SPI方式与IC卡通讯的原理与时序算法,详细分析针对数据稳定性的数据存储模式和读写算法,并给出主体程序流程及代码。本软件系统主要从通用性的角度进行设计,实现基本的、稳定性高的读写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应用添加若干辅助程序,即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门禁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RFID技术,本文研究了简单的门禁控制系统.系统硬件平台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由S50非接触式IC卡及MFRC522读写模块或4×4矩阵键盘来构成识别、验证终端,LCD12864显示模块构成显示终端,门禁执行机构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组成.通过对该控制系统的实验室调试,其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满足设计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IC卡的发展及其类型的基础上,从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性能比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射频技术、封装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若干关于非接触式IC卡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门禁系统为例,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左捷 《中国集成电路》2010,19(11):72-76,33
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嵌入式软件功能测试方法有效性与实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论文探讨了非接触式IC卡硬件驱动层的功能测试方法,包括在FPGA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以及样卡的回归测试方法。该文以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理论为基础,确定在进行硬件驱动层测试时可使用的功能测试方法,并依此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确定样卡的回归测试方法;最后,根据测试环境以及实际项目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测试架构。本文所提供的功能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被利用在非接触式IC卡硬件驱动层的功能测试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IC卡的发展及其类型的基础上,从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性能比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射频技术、封装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若干关于非接触式IC卡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门禁系统为例,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FM1712芯片的通用射频卡读/写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给出了基于FM1712的通用射频卡读写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开发流程,同时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并阐述了射频卡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