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纺织非遗视域下,通过文献研究、服饰纹样及图片的采集、对比与分类整理,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梳理分析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现象.运用NCS色彩体系对黔东南苗族五大支系典型服饰及其刺绣纹样进行色彩提取、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规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呈现出强烈对比色,突出纹样主体;服饰中无彩色系,易平衡画面、植物染料色彩,更具和谐韵律;通过搭配不同纯度和彩度的冷暖色调,达到服装清晰明快的整体色彩效果;服饰以中彩度和低黑度为主,且多采用纯色主色调等鲜明特征.研究思路和结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和再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齐鲁地区和江南地区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女袄上的装饰图案,分析其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其装饰位置、装饰形式、装饰手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一般装饰在衣片、袖口、门襟、下摆等处;装饰形式以对称式与呼应式为主;装饰手法以刺绣、织染与镶边为主;这些设计方法构成了近代民间女袄图案装饰的整体的形式美,迎合了民间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近代民间服饰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4.
以民国旗袍纹样的装饰图形作为研究对象,据现有研究中缺少的纹样装饰图形为中心点,通过对江南大 学“传习馆”丰富的旗袍服饰和书籍图片考察以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式,在造型语言的特征、文化内涵与装 饰艺术等方面对民国时期旗袍中具象形图形纹样、抽象形图形纹样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现代旗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豫剧服饰为研究对象,以其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追踪法和田野调研法,从造型样式的可舞性特征、图案纹样的装饰性特征以及色彩搭配的程式化特征三方面归纳了传统豫剧服饰的艺术特征,并分别探究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传统豫剧服饰的宽袍阔袖造型、题材丰富的纹样图案以及五色观念等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相融合,不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豫剧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有助于构建传统豫剧服饰的现代设计符号,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时尚化运用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南通蓝印花布是采用传统的镂空版刮浆防染的蓝印花布,它以纹样清新、蓝白分明、朴实美观等特点, 深受人民的喜爱。本文着重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南通蓝印花布直接源 于宋代嘉定和安亭的“药斑布”,间接地继承了夹缬和蜡缬的印染技艺,从纹样设计方面又吸收了剪纸的艺术风格。 另外,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展与南通独特的地理环境、染料的种植、棉纺织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方法主要以电子为试剂,具有环境兼容性和友好性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IrO2-Ta2O5-TiO2/Ti为阳极,钛板为阴极,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极板间距,初始浓度,填充粒子比和支持电解质等影响因素对六硝基生产废水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脱色效果的实验条件:在恒压源8V下,极板间距0.5cm,初始浓度12 480mg.L-1,绝缘粒子与活性炭粒子质量比1∶3,支持电解质0.15g时,电解4h后废水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8.
摘 要:为探寻民族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转译方法,助推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播,文章以黔西北白苗女 子服饰纹样为样本,在分析服饰纹样图式、色彩、题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尝试直接运用法和解构 重组法对其进行转化设计。结果表明,黔西北白苗女子服饰纹样多以几何状、连续形构成,富有节奏与韵律之 美,色彩遵循调和均衡的视觉审美法则,纹样十分符合当下简洁的审美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优势;现 代设计思维的融入,也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增添活力的同时,给现 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带来灵感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将淮阳泥泥狗这一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田 野调查法对其造型、纹样、色彩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对泥泥狗的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分为点 线纹、女阴纹、太阳纹、花卉纹及其他纹样。最后选取泥泥狗部分元素进行服饰图案创新设计,展示民间艺术元 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淮阳泥泥狗元素的创新设计还是应用,都应符合现代设 计理念,从多维度上进行创新,以便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甲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清代女琵琶襟马甲(编号HB-MJ001)为例,通过实物考证和实物测量的方法,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造型、纹样等艺术元素进行探究,阐述和解读了此马甲造型语言和装饰语言背后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服装理念、服装技术、服装经营、服装科教等4个方面论述了红帮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指出了红帮这种创新精神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一是对摧毁封建服饰等级制度、实现中国服饰现代化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以实际行动引导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上了轨道;三是感召了红帮新一代传人,促进了当代服装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三维服装CAD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三维服装CAD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三维服装CAD技术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从人体测量、人体建模、服装模拟仿真到二/三维转换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并指出现有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spects for silk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century.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ituations of the raw- silk supply andits prices thoroughly.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各种短鞘丝的表观直径、外观截面等多方面论述了短路丝与生丝匀度的关系:1)无鞘丝因生丝截面扁平与丝鞘正常的生丝相比,容易出现Ⅱ度变化;2)短鞘丝不至于产生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复杂的服装约束系统求解顺序,根据图论路径理论,并结合曲线约束系统求解特点,给出相关矩阵运算规则和路径确定的层次法则、包含法则、自治法则、累加法则.服装特征框架(GFF)是服装曲面生成的基础,也是服装约束求解的对象.将服装特征框架(GFF)表示为服装约束简单图(GCG),描述了服装约束定义及分类,给出每个约束的约束权值,进而给出GCG的邻接矩阵(GCGM).当修改某元素后,通过对GCGM的一系列处理和路径确定法则的具体应用,确定该元素对应的服装约束求解路径,按照求解路径搜索最终完成其他元素的修改,从而生成新的GFF.服装约束求解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市场的特殊性分析,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服装教学经验,总结服装专业的办学历史心得和定位,探索一种能有效实施且符合中国服装产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新的产业结构的出现提供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的文献中,尚无针对服装省道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服装原型胸省的处理方法,即结合服装原型曲面的展开,采用锥面近似代替胸曲面,通过改变胸部周围省道线问的缺口角度大小,将省道以两条折线形式的省道线给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的文献中,尚无针对服装省道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服装原型胸省的处理方法,即结合服装原型曲面的展开,采用锥面近似代替胸曲面,通过改变胸部周围省道线间的缺口角度大小,将省道以两条折线形式的省道线给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真丝绸高温高压精练工艺中几种国产常用还原剂进行了系统的选择研究,测定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还原电位、在高温情况下还原剂的稳定性和练白绸白度的变化、从而证实了以保险粉作为高温高压精练真丝绸的还原剂的最优工艺,因此本文为高温精练真丝绸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  相似文献   

20.
在自主设计加工的气体爆炸瞬态压力实验装置中,填充Cu、Al、Ni、Fe金属丝状材料后分别进行甲烷-空气(体积比为12%)和丙烷-空气(体积比为8%)预混气体的密闭爆炸实验,测定爆炸瞬态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金属丝状材料后爆炸压力峰值明显减小,说明能够有效地抑制可燃气体的爆炸;不同金属丝状材料的抑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明显优于Cu、Al金属丝状材料;随着可燃气体的分子质量的增加,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优于Al、Cu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的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