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Zig Bee技术进行融合,使用Zig Bee技术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并建立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测系统。以楼宇供暖远程监测系统为例,对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测系统设计进行说明。对Zig Bee节点的核心组件PIC18LF4620处理器和CC2420无线射频模块引脚连接电路进行设计;对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中处理器和模块的软件程序以及上位机组态监测软件进行设计。通过在目标楼宇内成功安装调试该文研究的楼宇供暖远程数据监测系统,使得全天候各个供暖时段的室温均在要求的18℃以上,基本能够达到室温均衡,节约了供暖公司的成本和资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β辐射监测环境的特殊性和实际监测功能需求,以G-M计数管作为β辐射探测器,采用MSP430F1611单片机处理器和CC2530的无线收发器芯片的传感器节点设计,运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于无线传感监测网络中,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β辐射监测系统,具有低功耗、自组网,监测数据高可靠性、稳定性好,覆盖度广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杨凌  朱明虎 《信息通信》2013,(10):19-19
无线传感网络即无线感知网络,起源于战场监测等军事应用,是由多个空间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观察者可以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观察者所感兴趣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文章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常见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2017,(2):155-160
在监测森林火灾时,为了达到减少无线传感网里大量无效和冗余的数据、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收敛速度、延长节点的生命周期、改善火灾报告准确度的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改进型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在节点上可以对多种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进行融合,参考节点的实时处理能力来改善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火灾监测传感网,改善了监测精度,减少了节点能耗,使得无线传感网对森林火灾监测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感知共存的TD-SCDMA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TD-SCDMA无线移动系统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感知共存的TD-SCDMA技术与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方案,方案通过应用层数据融合技术将TD-SCDMA无线通信网与无线传感网进行有效结合.最后文章给出了感知共存的TD-SCDMA技术与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6,(22):116-120
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单站监测的方法对信号突变进行监测,但不能对复杂的高频宽带无线电信号突变进行准确监测。因此,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监控模块的实现电路,其由高频激发器、窄带滤波器、程控放大器、A/D采集电路、FPGA和主控制器等构成。编制开发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监控模块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并向下位机主控器传递控制指令,确保各电路模块协作完成无线信号突变的监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监控模块的电路,可对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突变情况进行准确、高效率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量监测的传感器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无线传感网节点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无线传感器也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多样化.根据物联网传感层的特点和其特有的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监测的信任评估方法来解决无线传感网节点的信任问题.该方法首先针对无线传感器能耗情况,创建了传感器能量监测机制;然后,根据监测能量机制中的监测信息,通过互相关系数方法分析计算,得出传感器所处的几种信任度;最后,对传感器进行信任评估,并给出评估结果.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检测电力设施安全性的无线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系统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温度监测,可以实现具有组网灵活、实时监测等特点的安全传感网络.传感信号处理包括光电转换、前置放大和窄带滤波等电路系统构成,可实现微弱的光电信号的检测,并采用了无线的方式进行传感与控制信号的传输,从而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无线传感网络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力线监测系统方案,通过分布于电力铁塔的无线传感器和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铁塔及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的无线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监控平台的软件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无线传感网在分布式、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低功耗、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无线传感网在输电线路监测、电量管理、智能家居以及电动汽车管理中的系统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无线传感网在电力通信中的频段选择以及安全策略,该方案可大幅度降低电力系统的监控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为智能电网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1.
流域监测是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分布结构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通过协议栈的设计优化提高网络利用率和通信效率,避免多余的数据交互和能量消耗。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备良好的信息感知与无线传输性能,可以满足实际的流域监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分析了环境监测对楼宇节能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楼宇环境无线传感监测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最后总结了工程应用中如何选择监测点位置。  相似文献   

13.
环境振动状况监测对设备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通过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可实现对环境振动信息的感知,再经过智能信息处理方法无线监测设施的安全运营状态。将无线传感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在充分研究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输出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识别环境异常振动模式,并设计实现了智能感知无线监测传感节点。系统工作时,节点可监测环境振动、温度信息并报警异常事件。测试结果表明, 该传感节点在无线传输距离超过100 m 的情况下,实现了环境振动事件的实时监测,报警时间小于5 s,环境振动模式识别准确率可达95.7%,监测环境温度状况并准确报警异常燃烧事件的时间小于3.7 s。该节点在野外目标监测等场合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火灾产生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基于Si4432火灾监控系统的无线温度传感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设计必要性及设计依据等进行了说明,提出基于Si4432的通用无线收发模块统的无线温度传感系统设置原则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完成了火灾监控系统的无线温度传感系统硬件无线收发电路的搭建,并编写测试代码,进行了性能实测评估以及探讨软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火灾监控系统的无线温度传感系统结构简单、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适于以无线方式监测高压开关柜中触点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3G无线传感的桥梁集群健康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将3G无线模块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模块统一于AT91SAM9G20 ARM微处理器芯片,嵌入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下位机系统。采用VC6.0软件,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中心上位机系统。在桥梁集群上80个采集点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存储和无线传输稳定可靠,可满足桥梁集群无线健康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小型、低成本的传感节点组成的多跳无线自组织网络,主要用于采集环境数据。文章研究以现有公共移动网络为基础,拟结合短波、超短波通信,以及UHF频段多种ISM频段多种通信物理层通信技术,以及无线传感网络、异构互联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实际环境和信息系统验证平台,建立岩溶地下水监测信息的传感网络,进行岩溶水质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宽带无线接入与物联网应用需求,开展面向港口码头的光载无线技术物联网信息平台的研发。研究将基于ROF的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RFID技术以及与Zig Bee等其他无线传感网络的组网技术,搭建面向港口码头的ROF物联网信息系统,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的集中与分区管理、信息实时处理以及大范围信号传感与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环境的智能化实时监测,提出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环境监测方法。利用ZigBee的低成本、大规模自组织网络、监测节点能长时间生存等优点以满足智能化实时监测的需求。文中实现了整个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软硬件架构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发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性好,能较好满足实际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传感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传感网络节点的可持续工作能力问题日益突出。对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功耗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出一种面向采煤机械的基于MSP430微控芯片的低功耗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根据低功耗在线状态监测系统采集机械设备所处环境中的振动和温度信息进行数据判断,进行异常报警。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在数据传输、数据显示和功耗测试等方面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绿地智能监控灌溉系统,设计了系统中的软件。分析了无线传感网中三类节点的软件设计与基于Z-stack的开发,设计了上位机软件。传感器监测到的温湿度信息可通过无线传感网多跳转发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分析信息并关联规则作出灌溉控制决策,以此实现节水自动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