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结合马钢第四钢轧总厂1#镀锌线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热浸镀锌的锌灰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叙述了锌灰导致露钢缺陷的形成过程,同时提出了改善热镀锌锌灰问题的工艺技术和马钢相关设备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合马钢第四钢轧总厂1#和2#镀锌线投产四年来的生产实践,对热浸镀锌的锌锭添加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锌锅铝含量的消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的锌锭添加方法,提出在实际生产中从工艺和操作上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合理添加锌锭,减少了GI锌锅的成分波动。  相似文献   

3.
对马钢新区1#镀锌线在生产锌铁合金产品过程中合金化不良缺陷进行分析与总结,介绍了合金化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厚规格厚镀层热镀锌钢板在生产过程中,下表面出现黑点缺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其微观形貌与微区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点缺陷表现凹坑形貌和异物压入,凹坑直径100μm-200μm,明显可见刮蹭痕迹,局部伴有锌层撕裂痕迹,将锌层腐蚀后凹坑位置和正常区域均可见完整抑制层形貌,异物压入直径40μm,明显嵌入锌层.凹坑能谱分析显示黑点缺陷位置未发现异物成分,异物压入能谱分析显示异物成分为锌渣.实际生产中,通过对镀锌塔顶辊温度调整及增加修磨装置进行改善,可有效消除此黑点缺陷.  相似文献   

5.
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一种热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漏镀部位基板纯净,除发现O未发现其它杂质;去除表面锌层后,基板中存在凹坑,凹坑处抑制层完整,其原始表面存在锌层,凹坑边缘O元素含量较高并含有少量的Cl和S,对应基板组织存在轻微变形。认为镀锌前基板局部清洗不良或氧化严重,入锌锅后,产生漏镀,缺陷区域附近锌液不能完全铺展,出锌锅经光整压平产生凹坑。通过清洗质量和退火炉气密性的提升,缺陷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湿热试验法、SEM、XRD等对电镀锌层表面黑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面,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5%,温度低于30℃电镀锌层一般不会产生黑灰,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锌层表面产生黑灰严重;电镀锌时结晶细致有利于抵抗黑灰的产生;锌层黑灰的主要成分是ZnO.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热浸镀锌、电镀锌和机械镀锌三种主要锌镀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与治理,认为机械镀锌对环境危害最小,热浸镀锌次之,电镀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利用火法脱锌直接还原法,在低真空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对镀锌废钢试样进行热态实验,对比分析低真空条件下温度对镀锌废钢脱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分析(EDS)、光谱分析仪(XRF)等方法表征分析试样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探究镀锌废钢的最佳脱锌条件,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其脱锌原理。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温度对镀锌废钢脱锌效果的影响呈正相关,温度越高脱锌效果越好,考虑到工业成本,最佳脱锌温度为950℃;氧化条件下950℃时,镀锌废钢最外层表面锌的质量分数降至5%、脱锌率为95%,产生的大面积氧化锌薄膜阻碍进一步的氧化反应;低真空条件下950℃时,镀锌废钢表面锌的质量分数不足1%、脱锌率达99%,外层不生成氧化膜,大部分锌由蒸汽形式挥发,脱锌深度大于前者,低真空条件在镀锌废钢脱锌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马钢一钢轧2#镀锌线,研究镀后工艺对镀锌板表面质量的影响,探讨镀锌板镀后条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连续线状或条状缺陷主要系支撑辊在光整过程中印于轧件上或拉矫过程中在轧件上积累的锌粒形成;通过调整相应的工艺参数、采取镀锌板1次连续生产不超过500 t、提高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面硬度及镀锌基板的质量、固化生产工艺和调整光整液等技术措施,可基本消除条状缺陷。  相似文献   

10.
对空冷器翅片管整体热浸镀锌关键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采取局部防镀、机械振动、钝化等特殊工艺,可解决漏镀、片间锌瘤、白锈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碳铬镍钼钢冶金缺陷偏析线断口进行了宏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的对比观察以及热染试验的分析研究,充分征明:偏析线的本质是断口上夹杂物的光线反射,而不是“光滑沟槽”的反光;它是冶炼、浇注过程中在钢锭内残存的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压力加工被破碎或变形,经调质处理使基体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后,增加了断口反差,从而使夹杂物的光线反射在断口上呈现出沿纵向平行的银白色亮线,即偏析线;因此在冶炼时,凡能去除生成偏析线主要原因的夹杂物或一切有利去渣工艺措施,均能减轻或消除偏析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热镀锌生产线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并节约热镀锌成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成分的两种钴基合金熔覆层.分别对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形貌、成分、相结构、显微硬度及耐锌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元素的加入使得熔覆层晶粒发生细化,熔覆层组织主要由γ-Co固溶体、Co_3Mo_2Si相和少量Cr_7C_3相组成,同时还生成了少量弥散分布的Co_6W_6C相.添加W元素后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可达986 HV,相比未添加W元素的Co基合金熔覆层约增加了114 HV,且约为316L不锈钢的4.5倍.与原Co基合金熔覆层相比,添加了W元素的Co基合金熔覆层中弥散分布的Co_6W_6C相使熔覆层耐锌蚀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的热镀锌锌层厚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锌层厚度控制过程中存在时变大滞后、非线性和多变量干扰而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的前馈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锌厚与气刀压力、气刀距带钢距离和带钢速度的关系,提出具有预设控制功能的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响应过程参数(如线速度和目标锌厚)的变化.模糊自适应模型能够精确描述对象的非线性特征,而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模型参数来保持模型的精确性.从实际应用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控制策略能稳定地减少锌层厚度偏差,提高镀层均匀性,满足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和节省锌原料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分析SA-213T11钢管扩口开裂缺陷,从产品的理化性能和生产工艺过程两个方面考察扩口缺陷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钢管扩口开裂与钢中存在大型夹渣有关,而大型夹渣与连铸过程中中间包的挡渣墙倒塌有关。采用更换高质量挡渣墙等措施解决了中间包挡渣墙倒塌的问题,消除了钢管扩口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15.
对银锌索,热镀锌渣,粗锌精馏所产出的硬锌及电炉锌合金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回收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铝铁渣真空蒸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铁渣是某火法炼锌厂在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渣,此渣的特点是含锌比硬锌和热镀锌渣低,还含有千分之几的铟.用卧式真空炉蒸馏铝铁渣;使80%的锌得到充分的挥发,经冷凝后回收金属锌.而沸点高蒸气压较锌低的铟则富集在残留物渣中.再用其它工艺回收其中富集的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川威高炉铁水和高炉下渣的特性研究,比较铁水带渣和KR脱硫前渣的组成不同,分析从高炉下渣到川威KR前渣各组分的变化特征以及KR前渣各组分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马钢100t电弧炉EAF→LF→RH生产弹簧钢60Si2Mn A的冶炼生产工艺流程,采取系统的取样、综合分析弹簧钢冶炼过程中全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电弧炉-LF精炼-RH真空处理中,全氧含量基本是逐渐降低的;通过精炼全程底吹氩气,采用顶渣操作和高碱度(R=3.5)精炼渣,来降低渣中氧化物的含量及活度,均有利于降低弹簧钢中的全氧含量;钢水中氧含量最终可以控制在10pp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