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医用防护服装的需求及用途出发,阐述了医用防护服装的概念及类型,从防护性、智能化、舒适性、审美性4个方面对医用防护服装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医用防护服装的设计提出了可行建议,指出其设计关键点。研究结论表明:医用防护服装的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融合医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未来医用防护服装将朝着标准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艳阳  王诗潭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22,43(11):212-218
为准确评估防护服装的活动性能,定量分析防护服装对人体骨肌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运动生物力学分别从着装人体的外在运动学行为及内在动力学响应两层面阐述防护服装活动性能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着装人体平衡稳定性相关的特征,总结了肢体活动灵活性相关的表现,分析了人体动力学响应。研究发现:在“服装-人体-环境”系统中,防护服装的尺寸及结构设计、装备的质量及分布位置、人体体型、服装与人体的适配性、环境温度及地面条件均会影响防护服装的活动性能。指出:未来研究应深入挖掘各指标间的关系来剖析着装人体在任务中的动力学补偿策略差异,模拟真实工况条件以全面揭示防护服装活动性能影响机制,提高活动性能评估准确性并合理预测人体骨肌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前医用防护服装存在热湿舒适性差的问题,容易造成人体热应激,引起人体皮肤损伤、虚脱、晕眩甚至中暑等症状。为了解如何缓解医用防护服装造成的人体热应激反应,提高人体舒适性,文章首先总结了医用防护服装的材料、款式及舒适性相关标准。接着阐述了目前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研究进展,包括作业场所降温方式和异质结构面料、超吸水材料、辐射降温面料、相变冷却降温服装等研究成果。随后介绍了高导热材料、热电冷却材料和液态冷却三类缓解人体热应激的新材料与技术,并提出了其在医用防护服装上的应用思路。最后分析并展望了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研究趋势,即未来研究需要从提高主动冷却设备的工效性能、扩展调温新材料与技术在医用防护服装上的应用及建立缓解人体热应激的医用防护服装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开展相关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着装运动舒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结合人体的体形特征,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余量、面料性能特征、服装的版型结构及工艺处理等方面对着装运动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着装运动舒适性测评的相关方法,展望了着装运动舒适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海棠  王宏付  柯莹 《纺织学报》2019,40(1):175-181
为提升应急救援类防护服装的功能及舒适性能和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从应急救援防护服的面料选择、服装结构设计以及主要测试方法3个方面,阐述了应急救援类防护服装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应急救援防护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为确定应用需求、明确重点防护对象、设计初始方案、初始设计方案评价及确定最佳方案。指出目前应急救援防护服的研究瓶颈是功能兼顾困难、标准建立复杂以及舒适性评价精度控制难,预测了应急救援防护服在差别化高性能纤维、多功能智能化防护系统、更高的穿着舒适度以及健全规范的测试评价系统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医疗环境下的医用防护服应用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一些防护要求不高的非医疗环境也对防护服装有着相应的需求。现通过对各国防护服装的标准体系的归纳总结、对非医疗环境下的防护服装功能分析及对其典型穿着群体的防护服装进行创新设计,为非医疗环境防护服装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防护服装功能设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丽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1,32(11):119-125
防护需求日益增多,但防护服装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功能设计一般模式是目前防护服装研究的努力方向.为找到防护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性,通过对近年来多种典型不同防护服装成功设计案例的文献分析,从而料选择、结构设计、附加设备等方面总结了防护服装设计的一般手段,并分析了功能设计的一般流程.提出以“分析应用需求-确定设计手段-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服装舒适性的概念和内涵,并从服装人体工效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服装、环境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着装舒适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服装舒适性的概念和内涵,并从服装人体工效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服装、环境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着装舒适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着装舒适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服装舒适性的概念和内涵 ,并从服装人体工效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服装、环境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 ,为更好地提高着装舒适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晴  王昭杰  王鸿博  王敏  柯莹 《纺织学报》2021,42(7):158-163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行时的热舒适感和腿部灵活性,应用高性能的材料,采取分体式款式和多开口结构,设计开发了新型电动自行车骑行防寒服。基于真人着装实验,将新型防寒服与一款现有防风衣进行对比,首先在5 ℃和50%相对湿度的冷环境中通过皮肤温度测量和主观感受评价测试服装的保暖性,其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的工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穿着新型防寒服的平均皮肤温度显著高于防风衣,主观热感和热舒适感较防风衣有明显改善;新型防寒服的裤装设计会影响穿脱便捷性,但显著提高了腿部运动灵活性,更适用于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骑行。  相似文献   

12.
陈诗萍  陈旻  魏岑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8):179-187
为深入了解医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从医学需求出发,分析了经“三拒一抗”功能整理的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防护服、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防护服、闪蒸法非织造布防护服以及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场合、设计制备技术、结构功效特点以及防护机制。研究认为:SMS复合材料的舒适性较好,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较好,而闪蒸法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在舒适性和防护性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医用防护服关键制备技术在于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闪蒸工艺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同时,纳米技术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正压生物防护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和使用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柳洋  夏兆鹏  王亮  范杰  曾强  刘雍 《纺织学报》2021,42(9):195-202
后疫情时代,为了给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科研攻关和标准制定提供指导,在阐述医用防护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的生产流程、原材料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同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医用防护服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分类使用、可重复、弃后可降解、安全舒适和智能化等方面。最后,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研究、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对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进行分类,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战略储备,增强舒适性和穿着心理性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工作导致体感闷热潮湿、疲劳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真人穿着试验,分析人体的热生理和主观感觉参数,从医用防护服的热湿性能角度分析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配短袖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好,搭配长袖厚款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差;穿着不同热湿性能的防护服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不同,穿着防护服在静坐状态下,人体疲劳程度差异较小;在低、中、高强度运动和恢复状态下,防护服热湿舒适性越差,人体疲劳程度越深;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能量代谢当量参数与主观疲劳感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疲劳感与心率的模型,心率可以反映人体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2/PVDF)纳米纤维,采用热压法将SiO2/PVDF纳米纤维与非织造布制成新型防护服面料(SiO2/PVDF-NWF)。测试了SiO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红外光透过率,以及新型防护服面料的穿着舒适性、防护性、辐射降温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5%的PVDF纺丝液中,当SiO2粒径为2 μm,SiO2与PVDF的质量比为0.15时,SiO2/PVDF纳米纤维的红外光透过率最好;将传统防护服上的部分面料替换为SiO2/PVDF-NWF,测试人员穿着时的服内温度比传统防护服低2 ℃,相对湿度下降5%。此外,在辐射降温防护服面料上集成了血氧、温湿度和定位传感器,构筑了多功能防护系统,其在医疗应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al clothing ensembles firefighters wear should provide not only 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The comfort property of protective clothing has great influence on work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inner clothing was designed to combine with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in order to create different clothing ensembles. Two separate wear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temperatures of 28°C (warm) and 15°C (cool), respectively; cardiopulmonary indexe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under clothing microclimate and subjective sensations were evaluated. Thes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sed to differentiate clothing ensembles’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properti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ner clothing items, combined with the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on the overall comfort level of the clothing ensembl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ermal, moisture and clingy sensations of various clothing ensembles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28°C (warm),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15°C (cool), except for clingy sens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ame firefighter cloth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properties, but the differences in clingy sensation were significant. The clothing ensembles with polyester inner clothing were not very good for providing thermal and moisture comfort. The clingy comfort of clothing ensembles with linen inner clothing wa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cotton or polyester inner clothing.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平衡功能性需求和舒适性要求之间的关系,将形状记忆材料合理有效地应用于防护服装领域,从而动态地改变衣间空气层,实现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动态调节。回顾了国内外形状记忆材料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形状记忆材料在功能纺织品服装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形状记忆材料在热防护服和防寒服中的应用剖析了当前研究中的缺陷,从空气层厚度、热源、服装、形状记忆材料的数量和分布以及生理舒适性等方面凝练了形状记忆材料在防护服中的进一步应用方向,并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角度展望了具有形状记忆材料结构的防护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方法,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及提高加热效率为原则,选用市场上已有的服装加热装置,采用暖体假人着装测试,在环境温度为-11.8 ℃,假人静止站立条件下,探究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加热装置适宜放置在前胸、肩部、腹部、前臂和小腿等5个部位,且均为防寒服内胆的里料外侧,并推荐加热温度范围在腹部37~40 ℃、肩部40~44 ℃、前胸44~49 ℃、前臂和小腿49 ℃以上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加热效用,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另外,隔热值越高的服装,其搭配加热装置后的加热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加热服热功能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闵小豹  潘志娟 《纺织学报》2020,41(8):172-178
为优化医用防护服的结构设计,拓宽材料来源,提高其防护功能,对近期国内外医用防护服构造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对比了5种常用医用防护服面料的优缺点,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欧盟医用防护服标准以及世界主流品牌医用防护服性能的差异。聚四氟乙烯复合面料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同时,舒适性更好;液体阻隔性是影响防护服防护功能的主要因素;医用防护服应满足中指圈设计、自粘合式拉链门襟以及胶条密合边缝的前沿设计要求。最后针对医用防护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家、技术、防护服本身3个层面对医用防护服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盲人出行困难及安全性不足的问题,从智能服装设计角度提出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盲人服。从警示功能与防护功能角度出发,在服装胸、腰、手腕处缝制反光条,在颈、胯、手肘、膝盖部位缝制可拆卸式气囊;从盲人日常出行需求出发,利用嵌入式技术为服装载体设计探路功能、摔倒检测与防护功能、未起身报警功能;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值提取方法确定摔倒判定的阈值。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服装,盲人服在厚重感、宽松感方面的舒适性差,在七分制评分下其总体舒适性评分低0.14分;在距离20 m以内的昏暗环境中,盲人服具有评分“良好”的警示效果,其对左右障碍物辨识度可达100%;设置传感器合加速度与合角速度阈值为27.44 m/s2及60 (°)/s时, 系统对摔倒判定成功率可达100%;未起身报警功能可有效保护无法自行起身的穿着者,并通过短信与网页显示及时通知监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