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高强砼对建筑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高强砼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着重接高强砼的特点,提出了实现高强砼应从选材、外加剂、配合比、工艺等方面着手进行高强砼设计、施工的构想,并提出了高强砼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则(尤其是在施工中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控制)。认为在我国开展HPC的研究,是缩短与世界砼科技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吴刚  吴京 《江苏建筑》1996,(4):32-33,36
一、概述部分预应力砼是使高强钢材和高强度等级的砼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高效工程材料,它使构件在承受外荷载之前建立起内应力,从而能抵消一部分预定荷载产生的应力,也就是说,预应力克服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过低,裂缝出现过早及无法利用高强钢材等缺点,从本质上改善了砼这种材料,因而预应力砼已在世界各地的土建工程中大量推广。但是,开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是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高强砼在工程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很多新建的高层钢筋砼结构已采用了抗压强度为12 000 psi的砼。随着高强砼作为结构材料的越来越广的应用,就迫切需要研究它的力学性能。 众所周知,高强砼的脆性比普通砼要大,由于它的脆性,高强砼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然而,这种脆性可以通过增加钢纤维或配箍来克服。在砼中掺入钢纤维可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介绍C60强砼从原材料选择、初配阶段试验、稳定性试验、模拟试验及配合比设计。 1概述 郴州工商银行金星大厦系22层框剪结构,地下室及5层以下剪力墙和框架柱混凝土采用设计强度等级为C60的高强混凝土。鉴于目前消息内尚无大规模使用高强混凝土的先例,公司组织了C60高强混凝土的试验试验研究。 目前,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手段多,如采用挤压、振动加压成型、高压蒸养;活性骨料或金属骨料;真空吸水工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但因工艺过于复杂或造价昂贵,只适用于小批量混凝土和特殊部位。研究简便易行,在常规工艺条件下生产高强混凝土,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 高强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问世以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已被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在建筑结构体系向高层,大跨度方向发展的今天,高强砼在高层建筑结构,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可能逐步的取代普通强度砼。目前世界范围内以高强砼为建筑材料的结构体系中,砼抗压设计强度采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提出的“轻质、高强”成为发展大跨度砼结构物的主攻方向,改性砼成为现代结构物最有成效的措施之一。改性砼应用在结构物上主要有纤维增强砼(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这里介绍两类纤维的应用与发展。1 钢纤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中以钢纤维混凝土(SFRC)的力学性能最为稳定,钢纤维乱向掺入混凝土中,成为一种高强的弹塑性材料,SFRC在受力过程中,由于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其延性为混凝土两倍,其韧性为砼的40~200倍;抗裂指标为混凝土7倍;耐冻融破坏指标为混凝土的1.9倍;SFRC具备有如桥梁工程大气层需要的高冲击、高抗震的性能。当钢纤…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高强砼已逐渐用于高层商住楼建设.在此背景下,对高效减水剂、结构工程设计和加筋砼的研究和使用已取得显著进展.已证实,用高强砼代替普通砼可大大降低钢筋和砼材料的消耗量.例如一根多层钢筋砼柱的钢含量一般是6%.用600号砼取代300号砼时,钢筋节约量是240kg/m~3.多层圆柱的横截面积可降低48%.  相似文献   

8.
高强砼与钢纤维高强砼冲击和疲劳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采用了颗粒型与纤维型材料双重复合技术,配置了四个系列的高强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研究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它们的冲击、疲劳特性及其抑制损伤的机理.实验结果充分表明,因颗粒型材料硅灰的掺入,调整与改善了集料-基体、纤维-基体间界面区和整体的性状与结构,减少与缩小了裂缝源的数目、尺度,消除了界面区的薄弱,使界面粘结强度提高、界面效应范围增大,集料-基体和纤维-基体双重空间叠加效应增强,从而提高了抗冲击与耐疲劳能力;因钢纤维的掺入,在高强砼结构形成与破坏过程中,有效地抑制了裂缝的引发与扩展,缓和了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程度,推迟了冲击和疲劳损伤过程,使用寿命明显提高;当钢纤维与硅灰复合掺入高强砼中,两种材料各施其长、相互促进,产生优异的双重复合效应,更大幅度地提高了高强砼抗冲击与耐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强砼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我们还处在推广应用阶段,适当运用高强砼可减少梁、柱断面,减少自重,增大有效空间。1工程概况  青岛中银大厦为集商业、银行、邮电、办公、停车、公寓、娱乐设备一体化总建筑面积10万m2的现代化超高层建筑。主楼地下4层,地上54层;裙楼地下3层,地上4层。其中,-4——+10层的竖向结构全部采用C60级高强砼,现场搅拌施工量11626m3,大柱截面尺寸为2.2m×2.2m。这么高低位、厚大长体积高强混凝土采取泵送多次连续浇筑,在全国还不多见。2高强混凝土配比的设计2.1要求  (1)高强度。满足C60强度等…  相似文献   

10.
钢骨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但涉及高强混凝土与型钢结合形成的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性能国内外研究则很少。对钢骨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含钢率、配箍率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钢骨高强混凝土柱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掺活性混合材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湛  李庚英 《混凝土》2001,1(6):15-18
本文对比研究了普通硅酸盐高强混凝土、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以及双掺粉煤灰和沸石粉混合料的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双掺混合材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的力学性能均较好。本文同时观测了高强混凝土的内部微观结构,对活性混合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高强砼的优点在于强度高,因而可使结构的断面减小,自重减轻,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如何根据本地区的条件用普通水泥、砂、石及外加剂和常规生产工艺生产出C50、C60等级的高强砼以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还要求砼具有大流动性以便泵送。为此,对C50级高强泵送砼的研制,以便于施工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研讨了高强砼研究与设计中的几个强度概念,从微观实质上研究了高强砼的高强化基础,从抗压强度实质研究了高强砼的设计等级与标号、抗压强度标准值及抗拉强度等强度概念,并按HSCC93-1指南进行了分析,供高强砼设计与施工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文勇 《建筑安全》2012,27(5):25-26,31
应用碳纤维材料对砼结构进行加固,具有高强高效、施工方便等优点,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具体介绍了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施工过程.并简要说明了碳纤维材料在混凝土加固中的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下设材料力学、化学建材、混凝土材料及新型墙体材料等四个研究室,在常规及新型建筑材料试验研究方面均具有配套齐全的仪器设备及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现有长期从事建筑材料检验和研究开发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1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硕士2人,工程师2人,可承担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技术咨询工作,并可为大体积砼、防水砼、高强砼及钢管砼等特殊要求的砼施施工提供技术服务。建筑材料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高强混凝土及其集料的断裂特性与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强混凝土及其集料的断裂特征和脆性,发现岩石集料的品种。特别是岩石的组织结构,不仅对岩石的断裂能和脆性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高强混凝土的断裂能有影响.对其脆性有决定性作用。可以用选择高强混凝土集料岩石品种的方法,制作高强低脆的混凝土,达到大幅度降低高强混凝上脆性,提高预应力和普通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1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形式参照目前现有的端板螺栓连接形式,提出一种贯穿核心区高强螺栓的连接形式。相关研究表明,高强连续螺旋箍筋可以较好地约束高强混凝土,显著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提高其变形能力和强度,为高强混凝土应用在高层结构中提供可能。且高强连续螺旋箍筋有1根高强钢筋通过机械加工,符合装配式结构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梁柱中均采用高强连续螺旋箍筋。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抗裂性好、刚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对高强混凝土活性接合材的微观结构、性能及应用,特别是在增加高强混凝土强度机理方面做了介 绍,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增加高强混凝土掺合材活性的方法,并预期了混凝土高活性掺合料将成为 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林耀 《福建建材》2013,(3):18-20
混凝土由于各种收缩而引起的开裂问题,一直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而高强混凝土具有更多优良的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建筑结构,但对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最后还探索了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几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超塑化剂的应用使低水灰比、富水泥的高强塑性砼的配制成为可能。在不掺加特殊增强材料的前提下,仅以常规工艺就能配制出80~100MPa的高强砼。本厂已将这种工艺用于高强离心管桩的生产,产品技术特性完全达到了日本同类标准,并已陆续用于一批水陆桩基工程。由于对高强砼的材性研究不多,高强砼的工程应用(主要是结构设计)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对高强砼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确立了应力一应变、极限应变、泊松比、静力弹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