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狮文化艺术是华夏先哲们引进外来文化的杰出创造,狮文化艺术与龙文化艺术的撞击、交融与合璧是形成和促进中外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将从狮文化的历史演变、文化背景、造型特点、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对六朝至唐时期的石狮形象的中国化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具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了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却又血脉相承的风格样式。从中国传统家具造型风格的演变可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念与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3.
龙既然作为神物,人们自然也将龙与吉祥的涵义联系在一起了。龙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龙的形态在社会人文中不断发展。从汉代开朝以来,随着龙形象愈来愈神秘化,诸如房屋、亭台楼榭等绘制有龙的形象的建筑就更加常见,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仍然一直流行。龙的形象成为了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社会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些象征。晋祠千年盘龙造型也是经过千年的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对此进行解读以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探究传统盘龙造型文化的同时,得出一些新的造型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电脑迷》2014,(20)
《驯龙高手2》掀起了一场龙热潮。那些龙萌萌的造型俘获了大人和孩子的心。其实在很多西方电影中,龙的形象都是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几部有着形态各异、性格不同的龙的电影。  相似文献   

5.
汉字从传统书法的手写体演变到印刷体再到现代字体设计,不同时期都有着因实用性要求而逐步规整化的阶段。当代平面设计领域里的字体设计中,有一类高度规整的设计字体,笔画和结构上显得横平竖直,其造型风格不仅是汉字规范发展的结果,更有融入西方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审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年画中儿童形象是民众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物化,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心理文化土壤中。年画中儿童形象作为反映我国民间对"求生"一类祈福形式和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年画中儿童形象造型的衍变,既与历史的传承性和制度的阶级性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又因为年画中的儿童形象造型是一种社会存在,因而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和主题的时代性。在当下,重新审视生育观念的变迁并诠释其对年画中儿童形象造型衍变和重构的意义,是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动画电影史,无论在"中国学派"时期,还是在动画产业兴起的当代,造型与定位各异的龙神形象在不同动画中往往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文章着重分析龙神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成因,梳理其在动画史各个阶段中的不同定位及塑造方式的发展演变脉络,分析当代中国动画重述的中国神话所具备的时代性特征,为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与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电脑迷》2014,(10):81-81
正《驯龙高手2》掀起了一场龙热潮。那些龙萌萌的造型俘获了大人和孩子的心。其实在很多西方电影中,龙的形象都是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几部有着形态各异、性格不同的龙的电影。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2013)《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继续讲述主角比尔博?巴金斯的冒险,他与巫师甘道夫和十三矮人一同开始旅程,在索林·橡木盾的领导下完成史诗般的任务——收复孤山和失去的埃尔波尔中土矮人王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图像学的方法,对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主要以唐代的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为线索,从菩萨、飞天、乐舞伎、女供养人等不同形象的个案入手,将同一时期的不同女性形象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分析,从而对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有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山西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是在多教建构的宗教意识与文化语境中确立的庙宇彩塑的典型代表。其彩塑艺术在史学上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沿革流变后的审美特征与人文世态,在艺术造型上强调了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高度融合,在理论上承载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互融并生的思路和定位。文章着力阐述长治观音堂彩塑在传统与外来宗教并铸而迸发出的色彩、造型及其装饰的瑰丽之美。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强调学生把握住特定的主体需要,做到感情移入,以形写情,从情入手,有感而发;抓住装饰形象变化时准与度的关系,注重美的心理尺度和谐。以此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创造出更富有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枕具仿生造型历史悠久,仿生手法与艺术风格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型美,而且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创造出了各种仿生造型,内容广泛,独具一格。文章针对枕具仿生造型,分析研究其类型构成、历史特征、内容含义等,进一步解读枕具仿生造型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枕具仿生造型艺术语义,显示古代仿生枕具的生活哲学观与民族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涉及诸多学科领域。本文将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汽车造型设计与民族文化内涵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出如何从中国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演变中,提取具有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汽车造型设计元素,从而能够进一步打造出真正的中国现代汽车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审美现象:在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绘画作品中的女青年普遍有着十分卷翘浓密的西式睫毛。这种艺术形象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不尽相同,因亚洲人并不天然具有浓重的睫毛,且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大部分女青年并没有接触到睫毛膏的可能。艺术形象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差异提醒我们思考,是什么使得当时的艺术家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描绘卷翘睫毛的面容特征?文章分别从宏观国家话语规训与微观绘画知识生成两个层面解读了这一媒介形象的生成,并认为睫毛所钩沉的社会话语再一次证明了以政治需求为主导的美术创作未必是纯粹工具化与概念化的,它值得以更兼容的态度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文明出现开始直至今日,造型艺术都体现了其创造演进历史的进程。陶瓷器物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造型,它由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和空间组成,陶瓷造型的形体起伏、转折、衔接多种变化,都是由这些基本构成要素以不同方式结合而成,具体体现视觉所见到的形态。线在立体造型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线形不同对立体形态的整体效果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陶瓷造型中的线主要就是指抽象的线,它体现了陶瓷造型的美,以及不同陶瓷的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媒体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 Luhan)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将媒介的性质作为艺术种类演变的基础和诱因之后,对于媒介的运用成为当今视觉造型艺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媒介决定艺术对象之性质,构建审美自身之形态,引导观念更新之程度。信息时代,数字艺术因其凸显的媒介审美特性,在视觉造型艺术中不断体现出"元素造型""技术造型""观念造型"等特质。文章着重从这三点展开探讨视觉造型艺术对数字媒介元素的转译与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年轻受众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他们对社会快速变化有着不同的感受,审美取向备受关注,常规的主流广告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官刺激的边缘化的非主流广告设计成为了新一代年轻群体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作为社会文化的新参与者试图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创造。文章就针对这种边缘化的非主流广告设计之一——游击广告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其设计形式及创意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梳理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藻井中的龙纹,从图像内涵、图像来源和艺术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在文化意涵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龙纹是中华传统龙文化与佛教文化进一步融合的产物;二,此时期藻井龙纹地出现与政权是相辅相成的;三,龙的造型来自中原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体现了敦煌地区繁荣的宗教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9.
唐朝时期佛教文化传播广泛,且日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其中,宝相花纹样作为佛教文化在我国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艺术现象之一,在唐朝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我国本土文化及审美表达方法在宝相花纹样的嬗变与传播过程中展现了其聚合效果,它脱胎于具有佛教寓意的纹饰,并逐渐应用于世俗生活之中,有力体现了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文章从宝相花纹样形成的历史文化溯源、纹样构成、造型特点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对纹样流变的影响,并挖掘纹样中包含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文章总结得出,宝相花纹样的演变过程可以展现出人民对和与美的不变的追求与向往,其符号化表达背后是多种文化的对话与复颂。唐朝以其开放的文化政策和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始终将外来艺术作为养分,丰富自身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影视作品的片头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设计,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设计作品,而是通过各种造型设计在屏幕上的实施,把观众带入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画面符合审美习惯,反映影片的中心思想。文章从片头的设计元素、字幕设计、影片画面与声音设计等方面探讨影视片头作品的创意制作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