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实施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进行适当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均较高(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 0.05)。结论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该护理干预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对普通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150例普通住院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应用在普通住院患儿家属负面情绪的干预中,能够减轻并消除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而有利于提升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的64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责任制整体组进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情况;阑尾手术时间、阑尾炎患者住院日数;护理前后焦虑心理功能、抑郁心理功能;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责任制整体组满意情况、焦虑心理功能、抑郁心理功能、阑尾手术时间、阑尾炎患者住院日数、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阑尾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遵照单双号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人文关怀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情绪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骨肿瘤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采取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的SDA和SD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肿瘤患者有明显的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7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了等份的两组,实行常规干预措施的为对照组,而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在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但护理后,两组间的评分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经清创缝合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及焦虑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前,疼痛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疼痛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清创缝合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后续的手术,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负性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接诊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4例,分别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观测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变化与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结果、SAS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更利于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且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因不孕不育来我院寻求救治的11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对其展开交叉分组,将其中一组称为对照组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另一组称为研究组并在对照组所接受护理干预方案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分别为(37.02±1.46)分、(36.11±1.53)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46.38±2.67)分、(45.41±2.49)分更低,组间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 0.05)。结论 :为不孕不育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使其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与医疗水平分析,探讨急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96例,以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急救期间均给予常规艾滋病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偏执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惧、躯体化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艾滋病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在我国的临床干预性治疗中值得广泛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肿瘤外科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将我科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住的80例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根据焦虑、抑郁评分表给予评分。结果:根据焦虑和抑郁评分表,实验组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于肿瘤外科患者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消极悲观的情绪,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病例资料中随机抽取80例肿瘤患者,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再配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缓和患者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炎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人性化护理(观察组,n=30)对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患者满意度展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以及复发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患者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进行宫颈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焦虑以及抑郁程度,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 :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所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的组间数据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个组别患者在经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之后,针对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而言,观察组患者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比较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切实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所呈现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的环节,各项评分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依据单双号将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采取双心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SAS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相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给予其护理干预,能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针对本院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治疗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57±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41±6.15)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妊娠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孕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孕产妇能降低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急诊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艾滋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1例,给予常规组艾滋病患者实施传统急诊护理,给予护理组艾滋病患者增加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评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急诊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