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数字签名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扩展的瓶颈。针对低代价标签提出了一种基于签名方案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它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和RFID认证技术的恰当结合,成功实现了RFID系统的轻量级认证机制。性能评估表明新协议除了具有主要的安全隐私性能属性之外,还能够抵抗多种典型的恶意攻击和威胁,其安全性依赖于在有限域上求解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和伪随机数生成器的安全性。新协议将公钥密码技术中代价较高的运算置于服务器端,确保了标签端运算的轻量性,促进了公钥密码技术在RFID系统中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2.
刘亚丽  秦小麟  王超 《计算机科学》2013,40(12):141-146
开放的无线通信环境,尤其是阅读器和标签间的无线信道,使得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因此设计抗各种恶意攻击和安全威胁的超轻量级RFID 认证协议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低代价标签提出了一种新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避免了已有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分析表明新协议具有较强的安全和隐私属性,并且能够抵抗各种可能的恶意攻击。根据低代价RFID标签资源受限的需求,新协议仅需要在标签上执行两种简单的比特位操作,与其他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安全与隐私问题成为制约RFID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标签的成本,有一些基于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被提出,但仅仅利用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安全性不能很好保证。本文针对改进的LMAP+安全认证协议不能够抵抗跟踪攻击和完全泄露攻击的问题,融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提出新的轻量级算法,新算法能够抵抗追踪攻击、完全泄露攻击和标签克隆攻击等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联网应用中,基于传统加密手段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计算量较大,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RFID系统协议的安全需求,根据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轻量级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形式化分析语言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随机化Hash-Lock、轻量级认证协议等相比,该协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假冒、重放、追踪攻击,也能抵抗物理克隆攻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私保护弱点以及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一个基于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s)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利用PUF与LFSR(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实现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强的安全认证。另外,协议中增加了阅读器二次验证安全机制,为了保证阅读器与标签共享密钥同步,添加了不良攻击标识M等手段,解决了已有认证协议存在的多种安全漏洞。安全性分析表明该认证协议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地抵抗物理攻击、DoS攻击、同步破坏攻击等多种攻击,满足了认证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隐私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进的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通过引入新的函数,使消息之间的数学关联性更加复杂,避免了泄露标签标识符,提高了阅读器和标签在开放环境中通信的保密性。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分析,并利用OPNET软件对该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抵抗代数攻击,重传攻击,假冒攻击等多种常见恶意攻击,在同等计算量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用于实际的移动身份认证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顺  陈海进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10-2014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形式化证明。协议采用阅读器双重认证及预认证阶段刷新密钥的方法,通过在标签中添加保护密钥同步的恶意攻击标记Tm,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可扩展性欠佳、标签密钥更新失败导致位置跟踪和非法更新标签/服务器内部密钥造成拒绝服务(DoS)等问题,可抵抗重传、标签/阅读器假冒和通信量分析等多种恶意攻击,尤其防范来自位置隐私泄露和拒绝服务的安全威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计算复杂度低等特点,适合于标签数目较多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超轻量级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金伟  凌捷 《计算机科学》2014,41(12):125-128
针对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中存在的拒绝服务攻击漏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超轻量级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并给出了基于GNY逻辑的协议安全性证明。通过改进协议的交互方式,实现了阅读器和标签的双向认证功能,解决了攻击者重放消息造成的拒绝服务攻击漏洞等问题,提高了阅读器和标签在开放环境中通信的保密性。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满足所有权转移的安全要求,而且具有超轻量的特点,适合于移动身份认证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在安全认证过程中,由于协议的设计缺陷,导致协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同步化随机数以及PUF改进的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首先提出了一种对RFID协议的去同步化攻击方法,并分析其原因;然后通过在标签和读写器两端设置一个同步化随机数,增强协议抗去同步化攻击的能力;最后,在标签中引入了PUF,通过PUF的不可克隆性提高了标签密钥的抗攻击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能有效地抵抗多种攻击,在保证一定效率和开销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工程》2017,(1):196-200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中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无线通信安全问题,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提出一种RFID双向认证协议。描述新协议过程,给出安全性分析,该方案不仅提供了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的双向认证,而且满足防范重放攻击、窃听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要求,并利用BAN逻辑证明新协议的安全性。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困难问题,与现有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安全强度高、密钥长度短、存储量小,且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关于系统安全方式的集中设计及实现,主要是通过验证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给出了用户验证和一般性字符验证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标识的CPK认证体制不需要第三方证书、不需要数据库的在线支持,将所有认证任务分发到各网络节点,在规模性、可行性、运行效率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适合在传输网络中应用。本文基于CPK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安全认证系统,给出了详细地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当前广泛采用的身份认证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网格发展的需要,研究了不同网格环境下GSI方案和 KX.509方案.借鉴 KX.509的代理思想,在 Globus 环境下提出了一种采用 Wen 登陆模块构建的网格身份认证模型,为校园网格用户提供透明的证书生成,使用和管理.用户在注册和认证过程中,Web登陆模块自动为用户产生数字代理证书,使用户无须拥有自己的数字证书.  相似文献   

14.
冯全  苏菲  位继伟 《计算机应用》2008,28(5):1149-1151
提出了一种开放网络环境中进行生物认证的应用框架。本框架中,具有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生物处理单元(BPU)协同完成身份认证后,各自生成包含BPU证书、功能报告以及处理结果的Instance,将其发送到身份验证者处进行验证。身份验证者结合用户属性证书的授权,根据生物策略证书中规定的授权与认证策略的对应关系,决定是否接受本次认证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认证是获得系统服务所必需的第一道关卡,对系统认证协议进行研究和分析是保证网络安全通信的必要条件。文章简要描述了用户口令认证协议(PAP)、询问握手协议(CHAP)、Kerberos认证协议和X.509协议的基本思想,从系统的实用性、扩展性和管理性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并给出其使用的环境,重点对Kerberos认证协议进行详细地讨论,提出对其改进的认证协议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生物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  辛阳  钮心忻  杨义先 《计算机工程》2007,33(20):159-161
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公钥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存在很多缺点,如用户私钥可能会被遗忘或者被盗窃等。生物特征认证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作为一种准确、快速和高效的身份认证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身份认证的领域。结合和借鉴公钥基础设施,该文提出了生物认证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物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认证系统存在不确定性,本文给出认证可信度的相关概念以描述不确定性,并给出多认证机制下可信度共享认证模型。该模型在可信度共享的思想上,通过将系统访问可信度值在多认证机制之间的分散管理,防止特殊场合认证机制的权力过于集中,以满足重要系统的特殊需要,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概述基于CA认证的数字网络园区建设,分析了数字网络园区CA证书颁发机构属性,阐述了证书授证中心发布证书过程,重点研究了CA认证端关键技术,最后对证书注册审批系统中密钥对内部构造程序代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三因素认证的网络支付安全认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亮  刘辉 《计算机应用》2008,28(7):1810-1811
在目前流行的双因素认证的网络支付安全认证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动态验证码认证,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因素认证的网络支付安全认证模式。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认证协议实现过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认证模式能提高网络支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电子认证服务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安全支撑,在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我国台湾地区电子认证服务起步较早,且发展较快,在法律法规建设、应用推广等各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本文全面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电子认证服务发展情况,分析了台湾促进电子认证服务发展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对我国电子认证服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