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吴任国 《微计算机信息》2012,(5):130-132,108
由于IPV4地址十分紧缺,人们在组建网络时部署了大量的NAT路由设备。而NAT设备会影响SIP协议RTP媒体流的穿越。STUN协议由于具有实现简单、对媒体流消息不产生影响,对现有网络环境改动较小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SIP协议的NAT穿越问题。  相似文献   

2.
Pv4地址的日益减少和对网络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导致了NAT设备的大范围使用.不同的NAT设备在面对进站或出站数据包时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近年来基本TCP协议的NAT穿越并没有通用完美的方法.在对NAT行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TCP的简单但可行的适用于城域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NAT穿越方法.最后经测试,该方法穿越常见的NAT设备的成功率达到60%以上,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3.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协议,由于其具有的多宿主(Multi—homing)和多流(Multi-streaming)等功能,使其必将成为下一代网络中的传输层协议中的主导,在未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网际协议(IP)网络中大多数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对SCTP报文转发缺乏兼容支持。,分析并解决了SCTP在当前IPV4网络实施中所遇到的NAT阻断问题,利用在收发端协议栈上进行功能扩展,提出了一种新的SCTP报文的NAT映射传输方法,在不修改当前网络NAT设备的前提下完成NAT映射,并通过测试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NAT类型的阐述,对Udp报文穿越不同类型NAT的网络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对Udp报文无法穿越Symmetric NAT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静  张会生 《计算机工程》2006,32(20):126-128
随着NGN、3G等IP网络业务的开展,向IPv6过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隧道技术是过渡初期最易采用的方式,由于网络中大量NAT设备的存在,隧道技术中的NAT穿越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点。该文通过对现有的普通隧道技术和Teredo隧道技术分析后,从NAT设备后IPv6孤岛接入IPv6网络的角度,提出了实现IPv6网络互联的IPv4 UDP隧道实现方法,并详细说明在园区网和GPRS网络中的 应用。  相似文献   

6.
虚拟化技术通过使用虚拟机监控器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支持多个客户操作系统在单一硬件平台上同时运行。通过将NAT网络模式应用于虚拟化领域,可以实现使用单一网卡设备同时满足多个客户操作系统对网络的访问需求。首先对Linux下NAT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然后依据虚拟化中驱动分离设计理念并结合NAT机制原理,实现网卡设备的虚拟化,从而达到了多个客户操作系统之间对网卡设备的复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靠的TCP NAT穿越方法,有效解决了P2P传输过程中NAT穿越的问题。具体的实现方法是:首先研究NAT穿越的关键技术,接着对TCP NAT穿越的实现原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PCP协议的TCP NAT实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PCP协议的TCP NAT穿越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较好的满足P2P技术的应用,如果进一步提高穿透率,则必须保证端口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刘伟 《现代计算机》2003,(6):63-65,82
网络地址转化(NAT)技术是解决当前Internet网络IP地址缺乏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项网络边界安全方法的措施。本文分析了NAT的基本原理和注册地址分配策略,并结合图书馆局域网的具体特点,给出了NAT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般中小学校来说,实现内部网络的多出口,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多出口接入的关键在于路由和NAT技术,本文提出在Windows 2000系统下,通过对路由和NAT的合理配置,实现多出口接入服务器的方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方便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NAT类型的阐述,对Udp报文穿越不同类型NAT的网络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对Udp报文无法穿越Symmetric NAT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NA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NAT技术可以解决IP地址紧缺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离,为网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概要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3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和端口方式.分析了NAT技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NAT在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宽带小区组网中NAT技术应用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地址转换(NAT)与网络安全协议(IPSec)都是在因特网上得到广泛应用的优秀技术,但由于目前IPSec和NAT技术的不兼容,使得这两种优秀的技术无法同时在网络中并存。该文对IPSec和NAT协同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NAT穿越方案的适用范围,为合理构建IPSec VPN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formation)技术本身的设计原理,导致原本透明的端到端变的不可达.就如何不改变现有网络配置的情况下,恢复端到端的可达性,实现不同内网之间的主机穿透NAT,并在此平台上实现WWW访问、远程桌面管理等功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系统通过重新组合TCP连接的方法实现通信功能,不受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限制,具有比传统的方法容纳更多用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车载网关中异构网络与互联网的通信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inux虚拟设备的隧道,该隧道能实现IPv6数据包穿越NAT和CDMA的IPv4网络,并与车载异构网络互联。同时利用Linux中的模块动态加载特性及虚拟网络设备来灵活配置隧道参数,从模型层次上,在TCP/IP协议栈的网络层和物理设备驱动层之间设计了一个虚拟网络设备,所有的IPv6数据包在发送和接收之前均被本网络设备截获,并进行协议封装和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该隧道可以高效稳定地使IPv6客户端穿越无线链路的IPv4网络,并与IPv6服务器端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5.
基于UDP协议穿透NAT代理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ACE开发环境的NAT/FW穿透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使得P2P技术逐渐成为被广为关注和使用的"通信传播"技术.但是,出于高安全性的考虑,绝大多数公私有网络边界上都安置了NAT/防火墙,这些设施的存在给P2P通信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这个问题,在对比分析现有的基于UDP协议的P2P通信数据包穿透NAT/防火墙的算法的同时,将阐述一种更具适应性的穿透算法,并在ACE(自适应通信环境)网络开发包的基础上尝试实现此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校园网多出口环境下与公网实现高速互访所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使用动态DNS、策略路由、NAT等关键技术实现不同的源/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经由最佳路径策略所选择的出口发送/接收,以及在公网及CERNET访问校内域名时DNS动态解析出属于各自网内的IP地址,提出了应用于多出口校园网环境下与公网高速互访的实际方案,实现了校园网对外网提供高速网络服务,以及访问外网路由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