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病毒唑单独及联合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的效果。方法 细胞病变抑制法, 即测定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RSV 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结果 干扰素浓度≥5 IU·ml-1或病毒唑浓度≥24 μg·ml-1时,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也增强, 直至不出现细胞病变(P <0.01); 两药在低于各自的有效浓度时合用, 即干扰素1 IU·ml-1、病毒唑12 μg·ml-1, 仍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胞病变作用(P ≤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及病毒唑体外均有抗RSV 作用, 联合应用时作用更甚。  相似文献   

2.
刘康  徐强 《金属学报》2005,10(4):382-386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对接触性皮炎及 T 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 2, 4, 6-三硝基氯苯诱导小鼠接触性皮炎, 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刀豆蛋白诱导脾 T 细胞增殖, MTT 法检测活细胞数量。采用 RT-PCR 方法检测细胞因子 mRNA 表达。结果: 20mg°kg-1 罗红霉素效应相灌胃给药明显抑制 2, 4,6-三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P<0.01)。25μg°ml-1 罗红霉素显著降低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P<0.05), 5、25μg°ml-1 罗红霉素明显抑制刀豆蛋白诱导的脾细胞存活、增殖(P<0.05, P <0.01)及T-bet 、IL-2 及 IFN-γ的mRNA 表达。结论: 罗红霉素能抑制 2, 4, 6-三硝基氯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 可能与其抑制T 淋巴细胞存活 、活化及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孕酮的还原性代谢产物四氢孕酮和地西泮抗焦虑作用。方法 C57小鼠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地西泮或赋形剂,20 min 后观察在架高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表现,测定其自发活动 。结果 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0.1mg·kg-1,明显缩短小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潜伏期[ 从(31.30±8.39)s 减少到 (8.80±6.00)s,P<0.001],并显著增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 (从 1.20±0.42 增到4.80±1.75,P<0.001) 及在开臂的滞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从 7.13%增加到 32.50%,P<0.001) 。而腹腔注射地西泮 0.25 mg·kg-1的抗焦虑作用弱于四氢孕酮 。自发活动实验显示,0.5 mg·kg-1地西泮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 (P<0.01),而 0.1mg·kg-1地西泮和 0.25 mg·kg-1的四氢孕酮均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结论 试验结果提示神经甾体和地西泮对小鼠行为有不同的作用 。四氢孕酮具选择性抗焦虑作用而不影响自发活动,可望成为地西泮抗焦虑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增乳方(CLD) 对左旋多巴诱导的低泌乳素血症哺乳大鼠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左旋多巴(L-Dopa) 诱导建立哺乳大鼠乳汁分泌低下模型;大鼠ig 给予CLD, 观察不同剂量(3 、6 、20 g·kg-1·d-1) CLD 对哺乳期大鼠的仔鼠体重以及母鼠血清泌乳素(PRL) 和乳腺组织学的影响。结果: 大鼠给予CLD 3 、6 、20 g·kg-1 ·d-1, 血清PRL 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P<0.01), 呈量-效关系;CLD 可明显增加母鼠泌乳量, 促进仔鼠体重的增长(P<0.05) 并促进母鼠乳腺的发育。结论: CLD对L-Dopa 诱导的哺乳大鼠低泌乳素血症具有逆转作用, 且促进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曹琦珍  林志彬 《金属学报》2004,9(8):863-867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MTT 法检测IFNγ(10、100、1 000 U·ml-1)对HUVEC 生长的直接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FNγ对HUVEC 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IFNγ对HUVEC 凋亡相关基因Bcl-2 和Bax mRNA的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缺氧状态下IFNγ(30、300、3 000 U·ml-1)对人肺癌PG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中VEGF 的影响。结果: IFNγ(10、100、1 000 U·ml-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VEC的生长(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10、100、1 000 U·ml-1)作用的HUVEC,无亚二倍体峰出现,但细胞周期分析显示,IFNγ各给药组均可减少G2-M期的细胞比例(P<0.05 或P<0.01)。IFNγ(100、1 000 U·ml-1)对抑凋亡基因Bcl-2 和促凋亡基因Bax 的mRNA 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状态下IFNγ3 000 U·ml-1可抑制人肺癌PG 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 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可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间接下调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释放的机制,最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蔡青  袁荣花  孟君 《金属学报》1999,4(3):214-217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与氨苄青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临床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小儿,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SHLP)60 mg ·kg-1或(和)氨苄青霉素钠(AMP)150 mg · kg-1 后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绿原酸(CHA)和AMP 浓度。结果 两药合用后的24 h 排出率较单用时有明显下降(P<0.05), CHA 和AMP 的排出率分别由(51.7±15.6)%和(76.3±20.5)%下降至(42.1±12.2)%和(62.3±19.3)%, t1/2 分别由(3.44±1.14)h 和(1.98±0.51)h 增加至(4.33±1.38)h 和(2.67±0.75)h, 增加明显(P<0.05), 相应地Cl R 明显下降(P<0.05)。结论 SHLP 与AMP 合用后体内CHA 和AMP 排出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 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 组,每组6只。其中3 组分别灌胃缬沙坦8 mg·kg-1、24 mg·kg-1和苯那普利1mg·kg-1,对照组和6 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 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沙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最大,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24mg·kg-1)组的TDM 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沙坦(24 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利(1mg·kg-1)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总提物(total extract of astragalosides,T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 测量(AA)大鼠非致炎侧足爪容积和滑膜细胞LPO;测量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量;间接测量体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产生量。结果 TEA 对AA 大鼠的阶段性治疗(90mg·kg-1·d-1,d15~23,ig),不仅有抗关节炎作用,且可使AA 鼠过高的滑膜细胞MDA 水平降至正常;对低水平氧化应激诱导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反应,TEA(10~40μg·ml-1)有明显抑制作用。TEA(5~80μg·ml-1)对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以及非酶体系产生O2-有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T EA(80μg·ml-1以上)对XO的活性还有抑制作用;TEA(0.05~160μg·ml-1)对Fenton反应(Fe2+-H2O2)产生-OH引起苯甲酸羟化也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TEA对AA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氯胺酮是否延迟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死亡时间。方法: 60只CLP小鼠,分别于术后1、6 h 腹腔注射氯胺酮0、3、6、12 mg·100 g-1,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并比较累计生存率。结果: 氯胺酮延长CLP小鼠死亡时间(P<0.05);氯胺酮6 mg·100 g-1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3 mg·100 g-1组和12 mg·100 g-1组(P<0.05)。结论: 氯胺酮延迟CLP小鼠死亡时间,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盐酸乙哌立松颗粒剂与国外同类产品(妙纳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0名志愿者单剂双交叉一次口服盐酸乙哌立松颗粒剂或妙纳片150mg,肘静脉采血,以托哌酮为内标,采用GC-MS法测定各志愿者经时血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制剂间、个体间、阶段间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结果 两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3p8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拟合,符合二室模型,实验制剂和参比制剂AUC0-8分别为(17.9±1.2)和(18.6±1.6)ng·h·ml-1,AUC0-∞分别为(19.1±1.2)和(20.2±1.6)ng·h·ml-1,Cmax分别为(5.2±0.5)和(5.4±0.5)ng·ml-1,Tpeak分别为(1.05±0.18)和(1.08±0.23)h,t1/2(α)分别为(0.78±0.13)和(0.82±0.15)h,t1/2(β)分别为(1.8±0.3)和(1.8±0.3)h。盐酸乙哌立松颗粒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5)%。结论 盐酸乙哌立松颗粒剂与妙纳片药代动力学参数剂型间、个体间、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夏晖  李捷  于长海  俞建琦  侯占军 《金属学报》2005,10(12):1381-1383
目的: 探讨TNF-α对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 细胞,与TNF-α(10 、100U·ml-1)共孵育,通过Western blot 分析P53 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Annexin V/PI 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TNF-α组的P5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分别为1.22±0.62 和1.65±0.38(P<0.01)。结论: TNF-α可以诱导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从而可能起到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克拉霉素分散片与克拉霉素片(利迈先)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交叉单剂口服给药法, 以藤黄八叠球菌为指示菌,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利迈先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 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及双单侧t 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结果 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利迈先药物动力学参数Ka 为0.7843 和0.5893 h-1, t1/2 (α)为1.7324 和2.3140 h, t1/2(β)为4.1449 和3.8635 h, Cmax 为2.2308 和1.8742 μg ·ml-1, AUC为17.741 和16.2751 μg ·h ·ml-1 。克拉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21 %。结论 两种制剂AUC值剂型间、阶段间和个体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3.
李迪俊  王海鱼 《金属学报》2000,5(4):313-316
目的 研究八厘麻毒素(Rh)对在体和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 使用在体兔心脏模型和Langendo rf f 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观察并记录分别用Rh 12.5μg·kg-1 和25μg·kg-1(iv)或用含Rh 浓度为0.34 μmol·L-1和0.68μmol·L-1的K-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对在体或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Rh 12.5μg·kg-1(iv)后20、40、60和80 min,心室舒张阈值(VDT),有效不应期(ERP)和相对不应期(RRP)均无显著变化;而Rh 25μg·kg-1(iv)在用药后的同样时间内可见ERP 和RRP 显著延长(P<0.05)。另用含Rh浓度为0.34μmol·L-1的K-H 灌注液行Lange ndorf f 灌注,心房相对不应期(A RRP)和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显著延长(P<0.05~0.01);转用含Rh浓度为0.68μmol·L-1的K-H灌注液行Langendorff 灌注,心房舒张阈值(ADT)、VDT 均明显升高(P<0.05 ~0.01),且ARRP,AERP,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P<0.05 ~0.01)。结论 Rh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升高心房、心室舒张期阈值和延长心房、心室不应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9-硝基喜树碱在犬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犬静注或灌服3个剂量9-硝基喜树碱,血浆9-硝基喜树碱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质谱联用法检测,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分析AUC、Cmax及ke与剂量的线性关系。结果: 犬静注0.5、1、2mg·kg-19-硝基喜树碱,t1/2分别为2.2±2.2、1.8±1.7和0.8±0.6h;AUC0-t分别为105±71、272±81和396±93ng·h·ml-1;犬灌胃1、2、4mg·kg-19-硝基喜树碱,Cmax分别为9.3±8.2、42.2±35.7和63.6±5.9ng·ml-1,Tmax分别为0.3±0.1、0.2±0.1、0.4±0.1h,t1/2分别为1.9±1.3、1.0±0.6和2.8±1.5h,AUC0-t分别为8.9±7.2、16.3±12.3和59.5±25.5ng·h·ml-1;各剂量组t1/2及ke与剂量无关(P>0.05);口服生物利用度<6%。结论: 静脉及灌胃给药后,9-硝基喜树碱在犬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在本实验所用的剂量范围内为线性动力学过程。9-硝基喜树碱灌胃给药后吸收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15.
杜冰  朱道银  唐恩洁 《金属学报》2004,9(6):695-697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rh-LIF) 诱导HL-60 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不同剂量(10 ~ 4 000 U·ml-1) 的rh-LIF 作用HL-60 细胞3 d 后,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率, 用TUNEL 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rh-LIF 作用2、4、6 d 后P53 蛋白及p53 mRNA、bcl-2 mRNA 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rh-LIF (10 ~ 4 000 U·ml-1) 作用d 3, 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其中以1 000 U·ml-1组的作用最强;rh-LIF (800 U·ml-1) 作用2 ~ 6 d,P53 蛋白和p53 mRNA 表达也同步增高,而bcl-2 mRNA 表达显著降低(P <0.01)。 结论 rh-LIF 能诱导HL-60 细胞凋亡, 该作用与P53 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 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 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0 mg 阿尼西坦胶囊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三乐喜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阿尼西坦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ABA) 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情况, 使用3p87 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试药(T) 与参比药(R) 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 分别为(781.0 ±169.5) 和(792.3 ±156.6) μg·min ·ml-1, 实测达峰时间(tmax) 分别为(40.9 ±9.7) 和(37.3 ±11.5) min, 实测峰浓度(cmax) 分别为(10.4 ±3.0) 和(10.5 ±3.0) μg·ml-1。配对t 检验结果表明, 两制剂的AUC0~t、cmax及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 两制剂的A UC0~t、cmax有显著性差异(P <0.05)。阿尼西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 为(99.4 ±14.4) %。结论 阿尼西坦胶囊和三乐喜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头孢克罗泡腾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双交叉试验,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头孢克罗泡腾片和胶囊两种制剂0.75g,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罗浓度,药-时数据用ATPK拟合,按一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泡腾片和胶囊Tmax分别为(0.58±0.12)和(0.73±0.17)h,Cmax分别为(31.27±5.81)和(30.56±5.25)μg·ml-1,AUC0~4分别为(35.5±4.65)和(35.9±2.90)μg·h·ml-1。试验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6±7.5)%。结论 头孢克罗泡腾片与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辅酶Q10 的血药浓度,进行两种辅酶Q10 片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方法 10 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交叉试验口服两种辅酶Q10 片,每天3 次,每次20 mg,连服7 d,于d 8 晨服药60 mg 。在d 8 晨于服药前、服药后1、2 、3 、4 、6 、8 、12h 各采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辅酶Q10 浓度。2 w k 后进行第2 次试验,交叉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或试验品。结果 试验品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 =(5.9±1.78)μg·h·ml-1,Cmax =(0.66±0.17)μg·ml-1,Tpeak =(4.00±1.25)h;对照品的参数分别为AUC =(6.30±2.09)μg·h·ml-1,Cmax=(0.70±0.20)μg·ml-1,Tpeak =(4.60±1.58)h 。两制剂的AUC 、Cmax 及Tpeak 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辅酶Q10 试验片与对照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9%,经等效性分析表明这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安才  成蓓  谢晓竟  徐浩 《金属学报》2004,9(8):880-88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HR 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50mg·kg-1·d-1)、阿托伐他汀10mg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组(20mg·kg-1·d-1);6只Wistar-Kyoto 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共6 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并检测心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和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用药前SHR 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 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后第4、6 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 周,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50 mg 组TC、TG 及LDL-C水平较SHR 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仅LDL-C 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浓度与WKY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 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给药6 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浓度显著高于SHR 对照组(P<0.01),而心肌Ang Ⅱ 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和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SHR 对照组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WKY 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6 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 组较SHR 对照组降低(P<0.05)。SHR组HW、LVM和LVMI与WKY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却低于SHR 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显示,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缬沙坦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核膜较完整,肌原纤维清晰,排列较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SHR 的心室重构,降低血压和心肌Ang Ⅱ浓度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