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多、工序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等特点,研究其风险发生的环节和位置尤为重要。在供应链集成系统基础上,引入界面管理思想,通过对供应链集成界面风险作用机理分析,从供应链各交互界面角度识别风险,得到主体、介质、行为和外部环境4个维度的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集成的风险因素因子体系,并采用PCA方法找出关键风险因素因子指标;然后,应用C-OWA算子赋权和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构建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找出了风险存在的环节与位置,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任一环节的风险因素都会对供应链的整体运行造成影响。基于文献研究,考虑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的风险,确定20个风险因素,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挑选出的样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将12个项目的评分作为样本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基于研究结论,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难以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的问题,基于文献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提炼出22项风险影响指标,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影响指标体系。构建AHP-DEMATEL组合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关联性,弱化单一模型权重结果的片面性问题。再运用ISM模型可以层次化展现影响因素结构关系的优势,使结合而成的AHP-DEMATEL-ISM模型对供应链风险根本因素的探究更加准确清晰。结果表明,现场管理人员水平与信息对称程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风险的关键因素,为其供应链的实际决策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装配式建筑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这种建筑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施工风险。首先,从环境、管理、作业人员、技术、材料/设备5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识别出22个施工风险因素,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客观权重,并进行组合赋权;最后,以云模型为基础,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云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识别施工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因素,验证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面临着巨大风险,而供应链在应对风险时能否及时复原取决于韧性水平的高低。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确定 18 个影响韧性的重要因素,构建 DEMATEL-ISM 综合模型,运用 Matlab 工具进行数理计算,以探讨各因素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程度和影响力大小,并将因素进行层次划分,识别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能够有效弥补恶劣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制定韧性提高决策时应重点关注采购、运输和装配环节;增进设计、制造和运输环节间的联系交流能够增强供应链韧性;注重员工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和效率提升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弹性"内涵及表现,从弹性资源、生产与研发、风险管理、供应柔性、信息化管理与协同合作等六个方面,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弹性供应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影响指标权重,识别出关键因素,希望对提升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抗风险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果直接影响后续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质量,为有效解决设计阶段风险所造成的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问题,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角度出发,对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通过文献整理方法识别出该阶段主要风险并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所获取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成本受设计阶段风险影响较为显著,且主要来自于技术风险,设计—生产—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构件划分不合理等是设计阶段率先考虑的风险因素。并提出该阶段发展建议,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采用文献梳理与实际调研结合法,贯穿全生命周期时空链,阐释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而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评价体系,采用COWA-DEMATEL法分析其自主可控力影响因素的综合中心度及其原因、结果效用,并从科技自主性、组织安全性与产业脆弱性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企业链属结构单元层面,价值链属结构目标层面,供应链属结构运行层面,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 核心技术水平、外部环境波动、信息可控能力、合作协同程度、组织应急能力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外部环境波动、资金自主水平、人员综合素质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原因因素,而产品安全水平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结果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供应链在装配式建筑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基于SCOR理论,从设计、采购、生产、运输、施工、运营和回收七个环节识别了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运用因素分解结构法,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发展四个维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云物元评价模型。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云物元模型的可行性,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进行进度风险评价是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工期效益的关键。从设计生产、运输供应、施工管理及环境 4 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构建指标关系网络并进行权重计算。同时针对传统 BP 神经网络评估精度低的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 SSA)优化 BP 神经网络,建立起基于 ANP 与 SSA-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进度风险的评价研究,通过与 ANP-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运作、建设目标和建设结果影响3个角度出发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灰色性,采用灰色聚类法构建其绩效评价模型,依据评价模型所得聚类系数进行绩效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供应链作为一种全过程环境管理模式,为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施路径。然而,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运营在复杂的社会网络环境中,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本研究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识别风险因素;然后构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的风险分析模型对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中风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接着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关系并分析风险类型特性;最后提出缓解策略并进行风险控制效果检测。本研究将利益相关者及风险对应结合分析,为评估和降低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各参与方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绿色供应链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并建立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进行全寿命分析,应用层次聚类-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识别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的关键节点问题,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针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关键环节运作问题提出建议,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全寿命周期绿色可持续管理,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识别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初步筛选出影响项目进度的12个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通过调查问卷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首先,通过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明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运用贝叶斯网络的逆向推理功能,识别装配式建筑进度风险的敏感因素和最大致因链,进行进度滞后的推理预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贝叶斯网络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装配式建筑进度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绿色建筑脆弱性,完善风险评价方法,以及提高对风险事故的可预测性,以系统的观点深入剖析脆弱性评价与风险评价、风险事故之间的关系;基于风险界面,即人—机界面、人—环界面和机—环界面,结合德尔菲法对脆弱性因素进行识别,进而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 3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建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间高度模糊、不确定的特点,将 COWA 算子客观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青岛市中德生态园被动式房屋项目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建筑供应链相比,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企业众多,其供应链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亟需建立一种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构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法G1法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基于云物元理论构建了风险预警模型。然后计算预警指标值与风险预警等级的关联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准则确定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预警等级。并将风险预警模型应用到某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警,从而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建筑物资(钢材、水泥、砂石和木材等)供应链存在的信息孤岛等种种弊端,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优化建筑物资供应链,并结合基于区块链的建筑物资供应链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清单梳理。同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以确定关键风险因素。最后给出针对关键风险因素影响的评价及发展对策建议,为区块链背景下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传统供应链采购的短板愈发凸显,运用区块链技术能使采购环节更加透明化、可持续化、标准化,从而有效地降低供应链采购的风险、整体复杂性及分散程度,提高供应链采购的效率和信任度。通过对传统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采购环节进行分析,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采购管理,建立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采购的区块链信息技术平台。在供应链绿色采购的基础上融入CPFR库存管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采购模型,并从PCSCP计划层、PCSCP运营层、PCSCP支持层三个层次阐述模型构成,为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可持续采购与促进装配式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特点构建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区间直觉模糊数量化指标,采用AHP计算属性权重,结合夹角向量余弦和障碍度方法确定供应链弹性等级和关键影响因子,为制定有效措施提升弹性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疫情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弹性等级为较弱弹性,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