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工作底图、小流域基础属性数据和山洪灾害调查成果,介绍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开展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分析评价基础工作、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沿河村落防洪现状评价、预警指标分析,以及针对玉州区山洪灾害防治情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2.
为使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成果更接近实际,须保证山洪灾害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该文从推理公式法与瞬时单位线法成果对比分析、洪峰流量和区域洪峰模数的上下游比较等3方面来论证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以广西西林县驮娘江支流上的5个沿河村落为例分析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性,该3种方法的成果一致表明,5个沿河村落的洪水计算成果合理,可供其他无资料地区沿河村落山洪灾害洪水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武口区是宁夏2014年度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县之一,通过进行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定性分析确定受山洪威胁的居民区,评价沿河村落山洪灾害现状防御能力,科学划定危险区,为进一步提高大武口区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科学设定预警范围,制定防御预案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山洪灾害分析与预警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辽宁绥中县山洪灾害分析与预警工作,选取了易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沿河村落作为防灾对象,利用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计算沿河村落的设计暴雨强度和设计洪水流量。通过测量河道断面和调查沿河村落成灾水位,分析防灾对象的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编制防灾对象的预警指标,使预警体系细化到了沿河村落,为绥中县进一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详细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5年辽宁省组织开展了绥中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完成了324个沿河村落的分析评价工作,为了验证分析评价成果的合理性,文中利用绥中县2016年暴雨洪水对分析成果进行检验复核,检验复核设计暴雨洪水、现状防洪能力以及雨量预警指标等成果,以进一步提高预警指标精准度,同时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成果的检验复核提供示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DPSIR模型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丘区沿河村落洪水预防和治理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难点之一,定量研究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程度可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保障。将DPSIR模型引入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中,对模型中各指标重新定义,对模型内部关系重新梳理,得到新的契合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DPSIR指标体系模型,以及因子度和风险度两个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威海市文登区2个小流域的5个不同特征的沿河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研究对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度和综合风险度来表征山洪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体现不同沿河村落风险状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可应用于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饮马河流域山洪灾害调查,全面、准确地查清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人口分布情况,摸清该市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并建立山洪灾害调查成果数据库;分析小流域暴雨洪水特征,提供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的沿河村落、集镇、城镇等防灾对象的现状防洪能力,危险区等级划分以及预警指标等成果,为山洪灾害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防灾意识普及、群测群防等工作进一步提供科学、全面、详细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泌阳县山洪灾害现状,分析了山洪灾害成因;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现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小流域洪水规律,综合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划分山洪灾害危险区,分析确定预警指标,绘制危险区图,为泌阳县后续山洪灾害防治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是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内容包括沿河村落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防洪现状评价与预警指标分析。文中重点介绍了采用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进行山洪灾害评价计算,结合吉林市梨树川村2社计算实例,给出了梨树川村2社不同频率的暴雨、洪峰流量、现状防洪能力与预警指标值。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肇庆市广宁县山洪灾害防治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基本特征,了解防治区现状防洪能力、危险区等级划分以及预警指标等成果,给山洪灾害预案编制、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撑,该文以评价对象利树村为例,介绍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流程,开展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现状防洪能力分析、危险区划分和预警指标分析,获得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成果,并结合广宁县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可供山洪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山洪灾害防御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预报顸警、安全转移撤离、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应是全面查清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防治区内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基础信息,调查分析发生山洪灾害的降雨、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三大要素,为分析防治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发生规律,分析评价沿河村落防洪现状,科学划定危险区、合理确定预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弥补先前建设项目调查深度的不足,进而实现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沿海山丘区小流域降水充沛,山洪灾害频发.为科学指导山丘区小流域防洪减灾,以浙江省松阴溪流域遂昌县城为研究区域,构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通过"20140820"、"19930624"两场历史洪水对模型参数率定验证,模拟不同重现期设计洪水情景下的洪水淹没过程,为山丘区小流域防洪决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玛纳斯河流域自1994年以来相继发生洪水灾害,由于上游缺乏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堤防工程数量较少、标准低,洪水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防洪规划、建设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加快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及保护河道安全行洪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暴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在流域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风险评估时,经常涉及长系列大量的暴雨和洪水要素的计算问题,由于数据量巨大,传统的根据实测降雨数据推算暴雨及洪水要素的方法效率低,难以实现。以往常用的计算方法大多根据流域面积、净雨深和汇流时长等要素试算出结果,虽然计算简单有效,但是精度差。提出了一种小流域暴雨及洪水过程要素的快速计算方法,将传统的方法和C#二次开发技术结合,不仅保证了计算精度,还大大提高了效率。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新的暴雨洪水要素计算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 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 及防治类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 强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之以工程措施综合整治的山洪灾害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汛期,黄山市徽州区积极应对超常规雨情水情,科学防御山洪灾害,全区未发生因强降雨引发的重大灾害,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本文通过对徽州区现行山洪灾害防御薄弱环节进行剖析,在分析2021年徽州区防汛抗洪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徽州区在优化体制机制、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开展智慧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新实践,并对下一步如何提升徽州区防汛抗洪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思考,可为其他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洪灾害评价是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山西省兴县张家坪村为例进行山洪灾害评价方法研究。主要改进了山洪灾害评价的计算方法,其中河道纵横断面资料由实测而得,设计洪水分别采用流域模型法、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3种方法计算,并优选出流域模型法,采用洪峰流量反推临界雨量进行雨量预警。推算出的临界雨量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无历史资料地区山洪灾害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可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依据,对山洪灾害防治及城镇防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18个基准气象站和基本气象站1984—2013年的实测暴雨资料为依据, 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法选取了各站点10,30,60,90,120 min 5 个短历时共90组的暴雨量序列,采用线性矩法分别估计了各序列的皮尔逊Ⅲ型分布(P-Ⅲ)、广义极值分布(GEV)、耿贝尔分布(Gumbel)、正态分布(N)、指数分布(EXP)和两参数伽马分布(Gamma)参数,并以确定性系数、误差平方和和概率点据相关系数分别分析各备选分布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①各站点暴雨量序列均值和线性离散系数随历时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而线性偏态系数随历时变化无统一趋势;②同历时各站点暴雨量序列均值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秦岭以北线性离散系数和线性偏态系数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秦岭以南线性离散系数和线性偏态系数则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态势;③以P-Ⅲ分布(包含Gamma分布)为最优分布的暴雨量序列为81组,占总序列组数的90.0%,可作为研究区短历时暴雨的理论频率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以及相关工程设计的雨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结合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双重胁迫因素和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总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院以来围绕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分析计算方法、防洪减灾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所完成的创新成果基础上,阐述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理论技术体系和防御模式。重点论述小流域下垫面特征及产汇流特性、缺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新一代缺资料小流域产汇流模型及分布式水文模型、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理论、小流域山洪灾害动态预报预警技术、全国山洪灾害小流域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