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变电所几种主要降温方式进行耗能分析,得出不同降温方式降温能耗比的表达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参考全国范围主要城市的气象参数,分析出了各种降温系统的耗能情况,以便于变电所降温系统设计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艳  张晓琼 《山西建筑》2015,(2):115-116
研究了汽机房不同降温通风方式(蒸发冷却、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等降温通风方式)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各降温通风方式进行了设备选型,分析了各种方案的节能及经济性,为火电厂汽机房降温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高温高速强扰动热源的狭长空间,在通风降温仍无法满足降温要求,且不允许采用冷冻降温等方式时引入细水雾降温技术进行辅助降温。选用三种不同型号的细水雾雾化喷嘴进行流量特性及降温试验研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多个喷嘴联合运行时流量特性仍与单个喷嘴样本数据吻合较好。通过试验研究了通风量、喷雾压力、喷嘴组合方式等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喷雾压力对降温效果的影响较通风量和喷嘴组合方式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剑飞  刘杰  张鹏 《山西建筑》2014,(25):178-179
基于提高新铺沥青道面降温效果的目的,采用洒水、干冰以及自然方式对机场新铺沥青道面进行了降温试验研究,并通过对各种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使用洒水降温方式效果最好,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5.
党晓社 《安徽建筑》2011,18(3):154-156
在阐述降温方式分类、实施机械制冷降温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机械制冷降温系统优缺点的比较,指出各种机械降温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6.
变配电室降温方式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变配电室降温方式,分析了各种方式的利弊,举例说明了对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变配电室,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降温设计。  相似文献   

7.
党晓社 《安徽建筑》2011,18(4):170-172
刘庄矿井系生产能力为8.0Mt/a的高温热害矿井。文章对其西区降温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认为该矿井采用通风降温方式,技术上可行性差,经济上也不合理。对该矿井应用多种降温系统分别进行了论述,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认为采用井下集中制冷降温系统最为合理、稳妥、经济。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阐述了改善高温车间室内环境的重要性。针对现代工业厂房的特点及舒适性要求,对通风降温、机械制冷降温和蒸发冷却降温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推荐采用蒸发冷却的降温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抗压试验炉对有轴压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升温、降温及冷却作用后的轴压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降温方式对经历不同温度等级的有轴压荷载钢筋混凝土短柱的高温变形特性、高温后轴压承载力、轴压刚度和延性等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温方式下轴压荷载使试件产生明显的残余压缩变形,且对高温后的极限承载力、轴压刚度和延性有显著影响;降温方式显著影响高温后钢筋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其中浇水降温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房屋建筑降温机理未考虑攀缘植物栽种方式,导致房屋建筑降温效果较差,电能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立体绿化在房屋建筑使用中的降温机理研究。首先,利用立体绿化植物构建房屋建筑的室内植物墙,种类选取布袋式垂直室内绿化植物墙。然后通过设计室内通风系统,确保房屋建筑室内空气流动,并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实现房屋建筑降温。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房屋建筑降温机理,立体绿化房屋建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房屋建筑降温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4)
为探究无水保活前不同冷胁迫方式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低温无水保活期氧化应激的影响,筛选出较适宜的冷胁迫处理方式,降低缢蛏在保活期间的氧化应激伤害,试验分别采用直接降温、梯度降温(5℃/h,保持90 min)及线性降温(5℃/h)3种冷胁迫方式,从(20.0±0.5)℃开始降温,最终降温至(4.0±0.5)℃后,放至4℃冷库中开始保活过程,检测不同冷胁迫方式下各组缢蛏鳃及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在保活期内SOD活性均低于直接降温组,且在第6天时显著低于直接降温组(P<0.05);除保活第0天外,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的CAT活性均低于直接降温组且在第6、8天时显著低于直接降温组(P<0.05),二者在第8天时有下降趋势,氧化应激状态得到明显缓解;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的POD活性均低于直接降温组且在保活第4天时降低到降温前水平;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在保活第4天时GSH含量显著低于直接降温组(P<0.05),且在保活第4、6、8天时逐渐降低,对氧化应激的抑制效果显著;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在0~8天保活期内MDA含量显著低于直接降温组(P<0.05)且增长速率缓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较轻;梯度降温组和线性降温组的H_2O_2含量在保活第2、4、8天时明显低于直接降温组(P<0.05),阻止氧化应激的进一步加深,保护机体免遭伤害。研究表明,相较于直接降温的保活前处理方式,梯度降温和线性降温的保活处理方式对缢蛏在保活期内的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状态影响较小,缓解了低温胁迫状态下缢蛏的氧化应激,有利于缢蛏保活期的延长及缢蛏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恢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防空地下室战时移动电站通风与降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防空地下室战时移动柴油电站的通风降温方式,详细分析了风冷通风降温系统的组成、特点、设计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黎珊  李琼  毛会军  孟庆林 《建筑科学》2023,(4):63-69+80
公路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常用方式,湿热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得公交候车亭的热环境问题极为突出。本文以广州地区典型候车亭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开展了不同喷雾方式的室外实验,明确了湿热地区候车亭喷雾的降温效果,拟合了降温效果与湿球温度差、喷雾压力之间的函数公式,并利用不同室外热舒适指标评价了候车亭喷雾对人体热舒适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喷雾方式的降温效果存在差异,其排序为空地侧喷>候车亭侧喷>候车亭顶喷>空地顶喷,降温范围为1.0~4.4℃;喷雾期间候车亭侧喷可使降温效果空间分布最均匀,站姿和坐姿的候车乘客在头部、腹部位置的温降几乎相等(2℃左右);喷雾稳定段降温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湿球温度差值和喷嘴压力,并且两者的相对影响随喷雾方式而变化;从降温效果角度出发,适合湿热地区公交候车亭的喷雾降温方式为候车亭内顶喷;当采取的热舒适评价指标不同时,不同喷雾方式产生的热舒适改善效果排序会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光伏组件(PV组件)和光伏光热组件(PV/T组件)所进行的相关研究都是对单一组件、单一方式进行的研究,缺少不同冷却方式系统性的研究。针对该现状建立铜管水降温PV/T系统与表面水降温PV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选择同样材质、同等规格和相同倾角固定的追踪式光伏TPV系统作为参照对象。结果表明,铜管水降温TPV系统和表面水降温PV系统与固定倾角TPV系统相比电池转换效率分别提高0.3%和3%,从而证明表面水降温PV系统不但能定期除尘且具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可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变配电室的室内环境保障重点在于降温,采用哪种降温方式更加合理更加节能,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从分析变配电室的发热量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降温方案的计算方法、选择原理和运行方式,分析了不同通风空调方案的利弊,同时结合北京地区工程实例进行具体的方案比较,选择较为经济合理且满足要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介绍矿井热害(高温高湿)的主要来源,对高温矿井降温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矿井制冷降温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高温矿井降温技术主要包括压缩空气膨胀降温、制冰降温、蒸气压缩制冷降温。无论何种降温方式都存在降温效果差、井下高温高湿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问题,制约着矿井开采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降低风流含湿量是改善井下热湿环境的关键,建议在井上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将新风分流,确保掘进头及掘进巷道内矿工的舒适环境,保证掘进工作面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姜之点  杨峰 《风景园林》2023,30(5):75-82
【目的】立体绿化方式和设计高度是影响立体绿化降温强度的潜在指标,但现有研究较少在同一时空维度下对两者进行分析。【方法】借助ENVI-met,对上海市典型单体建筑开展4种立体绿化方式和10种设计高度的多场景微气候模拟与降温潜力三维时空分析。【结果】在三维空间内,立体绿化的降温时段主要集中在午后,其降温强度在太阳辐射累积强度最大时达到峰值。其中,屋顶绿化降温强度随设计高度增加而递减,降温覆盖范围随之变化较小,并多停留在屋面空间;垂直绿化降温强度受设计高度影响微弱,但降温覆盖范围随设计高度增加明显扩大,主要作用在近地面人行空间;前者单位面积降温强度更大,后者在降温累计时长和降温覆盖范围上更优。【结论】屋顶绿化因其在单位面积内具有较高降温强度,宜先行布置;垂直绿化全覆盖模式能够最大化扩展降温覆盖范围;局部垂直绿化在低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底层空间的降温潜力甚微,应考虑其视觉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开发采用不同能源的多种供热采暖和空调降温方式,是“十五”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目标这一。而室外冷热源的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又是采用不同能源的供热和降温方式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温度变化会引起岩石内部矿物颗粒膨胀(收缩)不均匀,发生热破裂。温度变化有温度升高和降低两种作用方式,本文通过无约束花岗岩在升温和降温两种温度作用方式下的热破裂声发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花岗岩升温过程中热破裂主要表现为中高温弹塑性破裂;降温过程中热破裂主要表现为中低温脆性破裂;(2)升、降温过程岩石的热破裂机理不同,升温过程主要为压缩热应力集中形成的压剪破裂,降温过程主要为局部拉应力集中造成的拉剪破坏;(3)根据声发射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同等温度范围内,岩石降温过程的热破裂声发射事件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升温过程,约为2倍,降温过程的热破裂比升温过程剧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蒸发冷却降温技术在某工厂空冷配电室的应用,对其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燥地区采用直接蒸发冷却通风降温方式消除工业余热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