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皖南上溪群中的虫牙类和疑源类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南古陆"东北端上溪群中,发现了虫牙类化石和疑源类化石组合,为这套地层的准确定时,提供了直接证据.经鉴定,这一化石及化石组合的时代为寒武-奥陶纪,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中元古代.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依据岩体同位素年龄确定围岩年龄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这一发现对研究该区的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中三叠世碎屑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成陆棚与弧后盆地分界之贵州中三叠世礁型大陆边缘,在其礁缘斜坡上发育了碳酸盐岩碎屑流,该碎屑流为滑塌沉积,而非滑坡沉积。滑塌的原因与礁的快速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鄯善照壁山晚二叠世瓣鳃动物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首次发现于新缰鄯善照壁山上芨芨槽群上部的瓣鳃动物化石,讨论了化石组合特点及地质时代。根据化石组合特点、岩性和沉积特证,以及剖面结构,重新厘定了博格达山南缘晚二叠世地层层序。认为这里的晚二叠世地层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二叠统完全可以对比,应采用统一的地层名称,这对于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特别是把上二叠统作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向更深层次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20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可划分为依希伯拉组和化石沟组。前者时代依植物群归入占新世,后者据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应为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北缘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景明  童永生 《石油学报》1992,13(2):116-120
根据近20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可划分为依希伯拉组和化石沟组.前者时代依植物群归入占新世,后者据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应为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虑生  钟碧珍 《石油学报》1992,13(2):170-177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泰国半岛地区董里至甲米之间收集的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认为含叶肢介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因此,迄今在泰国境内发现的叶肢介层很可能有两个层位,一为小林贞一发现的上三叠统中部,一为我们发现的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泰国半岛地区董里至甲米之间收集的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认为含叶肢介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因此,迄今在泰国境内发现的叶肢介层很可能有两个层位,一为小林贞一发现的上三叠统中部,一为我们发现的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拉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 sp.Profusulinella sp.和Fusulinella 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虫化石发现于托什罕河上游的哈拉道克剖面,主要包括Albaillell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aff.A.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A.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p,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Kito and Imoto(?),Belowea variabilis(Ormiston et Lane),Callella cf.C.parvispinosa Won,Entactinia cf.E.tortispina Ormiston et Lane,Entactinia aff.E.tortispina Ormiston et Lane,En-tactinia variospina Won,Entactinia sp,Eostylodictya rota(Won),Latentifistula impella(Ormistone et Lane)(?),La-tentifistula turgida Omiston et Lane,Latentifistulidae gen.et.sp.indet。和Polyentactinia cf.aranea Gourmelon。其中,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Kito and Imoto(?)的时代为晚二叠世(存疑),其余可以划分出早石炭世早期和晚期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前者以Albaillella 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和Albaillella sp.cf.A.deflan-drei Gourmelon为代表,后者以Eostylodictya rota(Won)为代表。这是艾克拉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同时是在中国南天山首次发现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也是中国南天山最西部的放射虫化石点,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在浙江省江山杨柳岗剖面中所发现的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石,划分为三个化石带,所建立的化石带可与国内外牙形石带对比,并可与大化石带相对比,所确定的地层界线,与国际寒武—奥陶系界线工作组投票决定的界限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在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单井埋藏史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热史和生烃史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1)凹陷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奥陶纪中期Ro就达到0.5%,开始成熟生烃,生烃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就已进入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海西晚期达到过成熟。2)东西缘斜坡区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海西期—印支期。3)库尔勒鼻凸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在海西晚期大幅抬升,停止生烃,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燕山晚期—喜山期持续沉降,但埋深有限,几乎无二次生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城台缘带寒武系丘滩体风险勘探首次发现气层,开拓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基于风险探井——城探1井钻探成果,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对古城台缘带发育的4期寒武系丘滩体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寒武系丘滩体中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的原油裂解气,原油成藏时间在加里东中、晚期,天然气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期;丘滩体储层发育,主要由风化淋滤或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形成,一般核部主体部位储集条件优于翼部;第一,二期丘滩体顶部发育直接盖层,分布稳定,储盖组合配置好,具有独立成藏条件。第三,四期丘滩体顶部具有不整合暴露剥蚀特征,直接盖层封盖能力较差,需要在寒武系上部区域盖层配合下规模成藏;古城台缘带断裂主要形成于寒武纪、中奥陶世、晚奥陶世3个时期,后期构造活动弱,有利于气藏保存。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简称塔西南坳陷)罗斯2井在奥陶系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成为麦盖提斜坡近20年来最重大的油气发现。为了明确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根据麦盖提斜坡及周缘的油气发现历程,分析了奥陶系已钻井的成功、失利因素,研究了奥陶系石灰岩风化壳和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特征,厘清了油气成藏与构造圈闭形成、演化的关系,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讨论了油气分布与新元古代裂谷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白云岩比石灰岩储层更发育,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石灰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储层空间主要为高角度未充填裂缝,下奥陶统鹰山组下段和蓬莱坝组内幕白云岩储层横向分布稳定,储层空间主要为小型溶蚀孔洞,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②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断裂带,构造围斜部位奥陶系白云岩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③寒武系烃源岩的分布状况是决定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受塔西南坳陷新元古代裂谷控制,坳陷中段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发育奥陶系—上寒武统白云岩与石炭系泥岩、下寒武统白云岩与中寒武统膏盐层等多套油气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5.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 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度压力分析,分析认为,第Ⅱ期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源于中上奥陶统的正常油得以保存;第Ⅳ期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由寒武系原油分解的凝析油气大量充注,使整个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上奥陶统源油和寒武系原油混源特征;第Ⅳ期凝析油气的大规模充注,是塔中地区油气藏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的原因,也是塔中地区凝析油气藏的重要贡献者;第Ⅲ期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源于寒武系高成熟油只在塔中东部地区的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充注,这就是只在塔中地区东部发现油藏,而在其他地区主要为凝析油气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奥陶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出露于盆地周缘并在覆盖区主要构造单元钻遇。覆盖区奥陶系包括台地相、斜坡相和槽盆相三大类型;含有冷水型和暖水型牙形石化石及珊瑚、笔石、三叶虫和几丁虫等化石,共划分出57个带或组合。根据多门类化石将盆地奥陶系诸多岩石地层单元的时代、中-上奥陶统和寒武系界线进行标定;分别对各构造单元内部及全盆地奥陶系各地层单元进行对比;指出盆地内存在相带变化、奥陶系内部地层间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贵州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硅质岩中存在一种微型的硅化管状生物化石。该化石残片以管壁多孔为特征,管体直径仅有470 nm左右。该化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海绵动物的一些特征,是一种新的物种类型。烃源岩的发育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所发现的可疑管状化石可能揭示出当时水体中富含生物,这有助于解释硅质岩中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值。遵义牛蹄塘组底部硅质岩形成于受热水影响的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这是烃源岩形成的有利沉积相。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古隆起的厘定、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隆起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沉积盆地边缘的古隆起是探讨盆地构造-沉积分异与造山带演化的重要窗口。基于新的二维、三维地震与深钻井资料,从不整合面解析与古构造复原的角度,发现与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的马家滩古隆起,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在浅层(石炭系之上)冲断滑脱构造变形系统之下的原地系统中发育古隆起,为基底凸起之上的同沉积隆起,与之相关的不整合主要发育在长城系与蓟县系、蓟县系与中-下寒武统、寒武系与中-下奥陶统、奥陶系与上石炭统之间。马家滩古隆起发生了3次较大幅度的隆升剥蚀,缺失青白口系、震旦系、上寒武统、上奥陶统、志留系-下石炭统。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时间间隔分别约为94.0 Ma、18.7 Ma与152.9 Ma。长城纪以来,马家滩古隆起经历了3期伸展-聚敛旋回,但拉张与挤压程度不大。长城纪中期正断层活动形成古隆起雏形,蓟县系向其超覆,蓟县纪末期隆升剥蚀并定型;古生代下沉与隆升幕式发展;上石炭统-二叠系的稳定沉积使其埋藏,表现为继承性古隆起。马家滩古隆起对寒武系-奥陶系高能相带及白云岩、岩溶等储集体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中元古界油气成藏组合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组合为有利的远景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等,储层品质一般较差;纵向上,洗象池群具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下奥陶统泥质岩类可分别作为洗象池群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优质储层是洗象池群油气成藏的必要前提,源—储配置样式及其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尽管研究区洗象池群具有上、下2套烃源岩供烃的可能,但受中寒武统膏盐岩层的阻隔,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难以向上运移到洗象池群聚集成藏,而盐上层系发育的一系列断背斜空间上易于构造出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与洗象池群储层有效的源—储配置形式,有利于洗象池群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孔雀河斜坡油气形成与加里东晚期古构造密切相关,古构造背景是成藏的必要条件,烃源岩生排烃高峰与圈闭形成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孔雀河斜坡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具有古构造背景的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该区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其在加里东中晚期演化达到成熟—过成熟,在后期的演化中不具有二次生烃能力,圈闭形成期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及燕山中期。成藏期次分析、勘探实践、原油裂解气形成条件等进一步支持孔雀河斜坡所发现的油气可能为早期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