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建设智能电网,首先要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而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重点关注配电网。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对配电设备的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隐患,通过自动化故障隔离与恢复减少停电次数,通过快速定位故障缩短停电时间,通过远程遥控避免人工操作造成长时间停电,因此其建设尤为重要。现对该系统数据传输通道的建设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晟  黄杰 《制造业自动化》2012,(18):143-145
传统的低压台区的总漏电保护器还处于人工管理的落后状态,往往是某一用户的漏电故障造成整个台区大面积停电,抢修队伍有时须夜间奔波十几公里山路赶去排除故障,人工合闸送电,造成停电时间长,用户满意度下降的局面,对抢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非常不利。使用了低压电网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后,解决了传统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复电时间长,配电抢修工作人员频繁出动,疲于奔波的局面,提高了台区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郭士明  黄天衡 《机电信息》2013,(27):100-101
利用雷电波和短路点的雷电反射波到达时间间隔对雷击点和短路点距离进行计算,结合行波故障测距设备的雷击点准确定位功能,探讨了对输电线路短路点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县级供电企业中,配网自动化实施程度较低,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会出现停电范围大、复电时间长、检修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实现配网自动化能为故障的快速分析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加快事故处理速度,有效提高供电质量及可靠性,减少故障次数,缩小事故范围。现介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以及构成,为配网工作人员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些10 k V配电线路供电范围广,又处于山区地段,地形复杂,目前只能依赖于人工巡视,但人工巡视会存在反馈不足的情况,无法实时掌握巡视是否到位、设备健康度等有效信息,造成了配网运维工作被动、巡视效率低下和统一安排运维消缺工作困难等不良后果。现通过整合移动设备的GPS定位功能、GIS定位系统和资产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平台维护检修模块的功能,根据线路设备巡视的特点,通过技术应用创新,设计出配电线路设备GPS定位巡视系统。该系统投入成本低,具备普遍适用性,有利于配网线路设备巡视的开展与监测,能有效减少只依靠人工巡视导致的线路与设备少巡、漏巡等情况,提高配电线路巡视工作效率,从而使配网线路设备运行可靠性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岳立  徐淇 《机电信息》2011,(18):9-10
简述雷电定位系统的使用原理,总结2007-2009年上半年度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介绍常州供电公司输电工区使用雷电定位系统的相关情况,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辨识技术在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有的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辨识技术,探讨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采用故障原因综合辨识技术实现的贵州电网输电线路跳闸智能分析与快速定位系统:采用行波暂态信号进行雷击与非雷击故障、绕击与反击的识别,通过分析行波电磁暂态频率特征及自主学习机制进行非雷击故障的辨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输电线路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人力、物力排除故障,设计了一套基于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在线故障定位系统。系统由高速数据采集装置和系统分析软件构成,可消除输电线路隐患、缩小停电范围、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电力供应关系到国家民生的重大问题,人们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基于此,供电企业应当不断提升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切除与隔离技术。本文阐述了配电线路故障快速切除与隔离的重要性,分析了造成供电线路故障的几项主要原因,探索了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切除与隔离技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架空配电线路大都裸露在空中,极易遭受雷击产生雷电过电压,从而造成供电中断,影响生产和生活.长期以来对架空配电线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击雷上,对感应雷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幅值和波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雷电流的参数、线路高度、雷击点、大地电导率等参数对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和波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35 kV输电系统是我国电网配电的重要系统,同时也是煤矿所采用的输电系统,针对矿区供电系统的安全,研究雷电对35 kV输电线路的影响,由于输电系统本身抗雷电属性不高,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很可能导致矿区配电原件的损坏,严重者将影响矿区的正常供电。基于35 kV配电安全考虑,通过冲击放电试验研究绝缘子的绝缘水平,提出一套安全有效的煤矿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通过一系列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雷击事故而影响矿区供电安全,对其他煤矿35 kV输电线路防雷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智能配电线路故障区段定位技术,就边缘计算在具体的线路故障定位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分布式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技术,最后提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措施,为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闪电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天气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潮州市每年由于雷电引起的人身伤亡、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破坏等各种雷击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加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能够实时快速地探测和记录数百公里以内的闪电活动,并得到每一雷击的发生时间、地理位置、强度、极性等特点、本文叙述了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故障定位技术可以提高电网可靠性,使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在配网运行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故障定位的水平,供电局采用了配电线路故障在线定位系统MODS.MODS能大大提高配电网故障巡查、事故处理速度,一旦发生配电线路故障,MODS能立即判断出故障点.文中阐述了MODS检测、定位的一些基本原理,介绍了它的一些特点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10 kV线路是农村电网的主干线,跨越圩镇、山林、鱼塘、农田及村庄等,如线路出现故障,将对广大用电户,特别是一些对用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厂、养殖业用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快速定位故障点,及早隔离及抢修故障设备,尽早对用户复电十分重要。鉴于此,介绍了快速复电的常规办法和优化办法,并通过故障实例说明了优化办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出发,结合实际的调度工作,对建立快速复电支撑系统进行了相关探讨。通过整合营配一体化平台、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多个信息系统为统一平台,为调度员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以实现电网故障后快速响应、沟通和复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井下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保护装置启动,隔离故障线路。但随着配电网复杂化,人工巡检已无法快速确定故障点位置,从而造成长时间停电,威胁井下生产安全。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建立了基于RS485的煤矿井下供电监控系统,其由供电监控单元、集控中心和通信网络组成。供电监控系统利用STM32实现运行数据采集,通过RS485将数据传输至集控中心,集控中心下达控制命令,实现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远程监控。监控系统可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井下供电情况并对故障进行处理,提高了煤矿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装置构成、技术参数、装置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配电线路上的并联过电压保护装置。该并联过电压装置结构简洁,便于巡视检查,与同类保护装置比,可以更有效地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与设备进行保护,阻止雷电侵入波线对配电设备造成的危害,同时,提高配电线路雷击后的重合闸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供电企业获取客户停电信息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计量终端停电告警的客户停电信息实时推送的系统算法及相关推送规则,通过两个月的实际试运行,数据表明,对于故障停电而言,该类系统算法及相关推送规则能充分体现其实时性强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了95598话务量,同时又为配抢部门的故障定位及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便于及时恢复供电。  相似文献   

20.
刘悦相  蔡晓文 《机电信息》2020,(12):107-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0kV专变用户越来越多,用户故障出门造成10 k V公用线路跳闸或故障的情况多发频发,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如安全问题、大量用户停电问题、负荷损失问题、供电纠纷等等。如今,供电可靠性既是能源监管部门对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也体现了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更是广大用电客户共同的需求,如何管控好用户故障出门成为供电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基于供电所配电运维管理工作经验,针对用户故障出门管控,结合实际分析管控现状、造成故障出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