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秦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房冬季室内空气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1月30日~3月3日,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开展了室内大气环境调查,同步采集了大气悬浮颗粒PM2.5和NH3样品,获得了PM2.5颗粒中的离子组成,并实时监测了SO2、NOx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陶器库中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76.1μg/m3,室外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53.9μg/m3,约为室内浓度的2倍。室内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SO42-、NO3-和NH4+组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5、5.2、5.5μg/m3,它们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9.7%、5.2%、5.8%。库内NH3平均浓度为4.8μg/m3,室外NH3平均浓度6.6μg/m3,约为室内的1.4倍。室内NO、NO2、NOx浓度日平均分别为4.8×10-9、3.2×10-9、8.0×10-9,SO2浓度日平均为0.9×10-9。研究表明,库内人为活动量对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污染气体均有一定影响,库房相对于室外对阻挡颗粒物减少外界影响方面对文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阻隔空气污染物和恒温恒湿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发布的2014—2016年细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在对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PM2.5室外浓度日均值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历年平均不保证天数"和数学归纳分析方法在确定PM2.5室外设计浓度值时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采用数学归纳分析方法拟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PM2.5室外设计浓度与年平均浓度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采用各城市的细颗粒物室外浓度年均值为参照值,可以快速确定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过滤器的PM2.5室外设计浓度。  相似文献   

3.
杭州主城区悬浮细颗粒PM_(2.5)浓度变化及其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杭州市区2006—2008年大气悬浮颗粒PM2.5和PM2.5-10的监测资料,研究它们的物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主城区PM2.5和PM2.5-103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73、0.037mg·m-3,ρ(PM2.5)/ρ(PM2.5-10)的比值为1.86。PM2.5浓度存在双峰型日变化,以9:00和18:00为峰值,日变化幅度较大,并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PM2.5化学组分分析表明:PM2.5中含量最多的是有机碳,占24.4%,其次是SO42-,不同组分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环保局一项新的数据显示,北京的雾霾浓度正在提升。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两年北京雾霾浓度大幅下降后,今年前两个月出现了雾霾浓度上升的情况。其中,1、2月北京PM2.5浓度分别为52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高于去年同期的34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的数值。北京雾霾为何加重?在其背后,是全国以及京津冀地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个城市2006年8月—2007年10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1的监测资料及同步气象因子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区域天气系统的影响,4个城市PM10、PM2.5的日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区域分布特征;PM10超标率冬季最高,PM2.5超标率冬季最高,夏季7月份也较高;PM2.5日均浓度占PM10日均浓度的比例夏季或冬季最大,春季4、5月份最小;PM10、PM2.5和PM1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PM10与风速、温度呈负相关,PM2.5和PM1与能见度、风速、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近20a来城市环境空气悬浮颗粒物变化的特征和近几年对PM10、PM2.5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TSP与PM10、PM10与PM2.5之间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由1982年的0.729mg/m3下降到1997年的0.291mg/m3。南方城市、沿海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北方城市、内陆城市。1997年,南方城市、沿海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均达到了GB3095-1996二级标准。城市空气中PM10污染很严重,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水平。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中室内PM2.5的控制策略与室内发尘、室内外浓度等参数有关。本文通过建立和简化室内PM2.5宏观质量守恒模型,提出设计过程中的空气过滤器选型方法。设计参数建议室外采用城市年不保证10天浓度值,室内采用分级限值,以75μg/m3,50μg/m3和35μg/m3为标准进行划分。引入主要尘源相对人员的当量产尘系数,进而实现选型计算。最后综合阐述当前市场中各种类型空气过滤器产品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的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冬季窗户开启、窗户关闭和空调开启三种通风形式下室内外PM2.5浓度、温湿度进行实测,研究通风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通风方式下室内外PM2.5浓度差分别为3.8±2.9μg/m3、15.6±7.2μg/m3、37.5±3.9μg/m3,室内PM2.5浓度总是低于室外。窗户开启时室内、外PM2.5浓度变化趋势相同,窗户关闭和空调开启时室内外PM2.5浓度逐时变化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室内PM2.5浓度在窗户开启状态下受室外环境的影响最大,窗户关闭时次之,空调开启状态下影响最弱。通风形式和室内外温湿度都会对室内、外PM2.5浓度和I/O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榆林市冬季PM_(10)和PM_(2.5)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粉体技术》2015,(3):84-88
为了探讨陕西省榆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2013年11月对榆林市3个采样点进行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同步观测,利用离子色谱法和热光分析法测定PM10和PM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的浓度。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2、74μg/m3,颗粒物浓度由大到小的采样点为环保旧站、实验中学和环保大厦;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与颗粒物的相同;PM2.5中有碳组分在环保旧站和实验中学的浓度接近,都大于环保大厦的;无机离子中SO42-和Ca2+浓度最大;PM10与PM2.5整体偏碱性,亏损的阴离子主要是CO32-;扬尘在PM10中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组分;PM2.5中碳组分含量较大,其次是土壤尘、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治理PM10和PM2.5污染应以加强扬尘控制和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夏季广州大气消光系数与细粒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夏季广州大气中细粒子消光特性,利用浊度仪、黑碳仪和自动气象站获得散射系数μsp、吸收系数μap以及气象要素等观测数据,并利用采样器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PM2.5和PM1.0样品获取其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散射系数μsp、吸收系数μap和大气消光系数(μext=μsp+μap)的平均值分别为(226±111)、(53±20)、(280±125)Mm-1;大气悬浮颗粒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3.7±23.2)、(46.1±21.3)μg/m3;消光系数μext与PM2.5和PM1.0的相关性系数分别达到0.96和0.93;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消光效率分别为到5.2、5.5 m2/g,表明大气中小粒径的粒子对消光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电解铝去年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排限值,今年要求进一步深度提标治理,SO_2排放浓度不高于35毫克/立方米。加快退出低效电解铝产能,积极推进10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碳素企业退出。近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发布《河南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粉体技术》2016,(6):64-68
针对常用的大气颗粒物(PM10、PM2.5)浓度计算模式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由太原市城区例行监测的PM10浓度估算出燃煤电厂导致的大气颗粒物(PM10、PM2.5)浓度推算值,使用AERMOD和CALPUFF模式计算燃煤电厂排放源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城市区域,性能较佳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计算模式是AERMOD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目前室内PM2.5及VOCs采用的控制技术效果分析,特别针对具有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大型民用建筑,提出了可以结合其空调系统控制调节PM2.5和VOCs浓度的一种技术,并对方案设计和硬件构成进行了介绍。其中,PM2.5浓度的监测控制技术以滤膜称重法为核心原理,对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和越限报警,并据此调节空调新回风比例。VOCs浓度控制技术是在空调回风箱内利用光催化技术有效降解室内空气污染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该技术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二次污染少,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4.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用于对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尘、气态污染物进行排放浓度以及其它烟气参数的连续监测。简要介绍了燃煤产生的颗粒物,尤其是PM2.5给人体造成的危害,着重分析了CEMS系统的采样方法和PM2.5的重量测定,比较其各自的特点,最后,对有关现场校准的问题及PM2.5监测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为活动对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影响程度,分析研究不同人为活动对室内颗粒物的影响,选择某高校5个代表性人为活动点为监测点,同步实时监测室内颗粒数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记录人为活动和相关通风信息。结果表明,不同人为活动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PM2.5质量浓度有所差异,其中食堂所测的平均颗粒数浓度和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2 266 cm-3、124.2μg/m3,远远高于其他室内活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在各项人为活动中,拖地时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最小;在进行室内活动时,特别是烹饪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活动,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加强通风,降低在高危污染环境中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PM2.5预报浓度范围(微克/立方米)"的表述,按国家标准GB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一、浓度(concentration)一词只指物质的量浓度(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可以理解为:只有物质的量浓度才可以简称为浓度。显然,这里所指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软测量方法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计量监测。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将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GA-BP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计量监测中,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更高的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于2006年3月—4月北京沙尘发生期间,监测了沙尘与非沙尘期间悬浮颗粒PM10和PM2.5质量浓度,分析了样品中无机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结果显示:沙尘天气导致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上升,粗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上升,细颗粒物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SO42-、NO3-和NH4+为PM10与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沙尘与非沙尘期间SO42-、NO3-和NH4+浓度变化表现出不稳定性,可能与沙尘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源有关,沙尘下来自于土壤源Ca2+和Mg2+浓度都显然提高。沙尘期间Sc、Ti、V、Cr、Mn、Co、Ni、Rb和Cs金属元素浓度高于非沙尘期间浓度,并且富集因子系数都小于10,说明主要来自于自然源,而Zn、Se、Cd、Pb和Bi这5种元素浓度随沙尘的侵入并没增加其含量,反而使浓度有所下降,富集因子和富集程度对比表明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当地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区和远郊区大气细颗粒PM_(2.5)元素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比大气悬浮颗粒PM2.5及其所含元素在北京城区与远郊区的特征,在2007年不同季节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了PM2.5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城区PM2.5和元素的浓度均高于郊区,元素浓度在城区与郊区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地壳元素浓度在城区与郊区都有所增加,在城区S元素和其它污染元素在秋、冬季最高,而郊区S元素浓度在夏季最高。污染元素的富集程度夏秋季高于春冬季,郊区高于城区,城、郊两地PM2.5中元素来源相似。雾霾天PM2.5及元素浓度在城区增加明显,奥运期间污染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奥运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种地面观测资料,研究2011年4月14—15日上海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生消机制、污染物来源以及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4、15日PM2.5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8.9、115.9μ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质量浓度的二级标准;污染过程形成于稳定天气形势下污染物的积累,结束于短时降水和冷空气南下的共同作用;污染物主要源于上海本地及其西南方的局地污染;污染天气对流层低层的消光系数远大于非污染天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