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困扰电力企业的窃电、漏电等供电线路损耗问题,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执行的过程中,要借助先进技术开展线损异常检测,实现互联、互动、互通的检测模式.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台区线损管理的不足和电力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的应用优势,探讨了电力大数据在台区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防治煤矿低压电网漏电故障,以STM32F103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一种煤矿低压电网漏电保护装置.介绍了该装置选择性漏电故障原理,设计了该漏电保护装置的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该漏电保护装置可通过控制器,对漏电故障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能发出切断漏电故障线路的指令,及时切断漏电故障线路.对设计的漏电保...  相似文献   

3.
海上石油平台低压系统与陆地电力系统有很大区别,其属于中性点绝缘系统,在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允许带故障正常运行2 h,保证海上重要电气设备不会立即关停。现以渤海某海上平台为例,其原有的绝缘监视仪只能发出故障报警,并不能监测出到底是系统中哪一路负载出现了绝缘故障,需要平台电气专业人员将现场低压负载回路逐个断电进行故障排查,给接地故障查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当低压母排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为了能第一时间锁定故障点并方便现场电气人员及时对接地故障进行排查、解决,提高低压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增加一套在线绝缘监测与定位系统,实现了绝缘故障回路的精确定位。现就绝缘监测及定位系统的实施方案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罗佳 《机电信息》2013,(36):12-13
线损存在于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2种。现对中低压配网线损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由于电网设施薄弱、家用电器老化及人为用电陋习等原因,低压供电线路漏电故障经常发生,不但造成了能源浪费,而且会导致用电设备损坏,甚至会发生人体触电、引发电器火灾,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现设计一种智能低压配网巡检仪,能实时监测线路中的漏电流大小,具备漏电流数据记录、漏电流报警阈值设置等功能;当监测到漏电流超限时能主动上报到用户APP,用户也可查询当前、历史漏电流大小;该装置同时具备定位功能,可导航用户到达故障点,及时排查出故障线路,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6.
论文介绍了低压电网漏电故障特征,通过对漏电发生时人身触电电流的分析,设计了一种附加直流电源检测漏电保护方法,并确定了漏电闭锁和漏电保护的动作值。  相似文献   

7.
线损是电力部门重要的管理内容,综合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以某电力网线损自动化管理系统为研究背景,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系统,实现了电量统计、线损自动生成、线损分析、自动化管理、电量和线损预测、配变运行监测等功能,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低压电网系统常见的漏电故障及当前漏电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漏电事故发生时各支路中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等电信号的参数特征,然后对基于广域信息处理的漏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区域层级划分方法以及漏电保护流程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域信息处理的故障识别和故障区域定位方法,由此可提高煤矿生产的稳定性,降低漏电事故影响范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性点高阻接地即在变压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串入一个阻值数百至数千欧姆的电阻,以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通常小于10 A,系统可在接地故障条件下持续运行,不中断供电,但为防止事故扩大,需尽快将故障排除。现设计了一套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的故障快速定位装置,蓬莱某海上油田低压400 V高阻接地系统通过加装该故障检测装置,实现了故障回路快速定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问题,实现对整个低压电力系统的有效监控,从而保证整个油田群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漏电故障原因,提出电网漏电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提高漏电保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先进性,在终端安装率、低压集抄安装率100%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线损在线管理方法,转变了以往线损管理模式,由过去的每月一抄表、一统计,变为实时、在线管理,随时掌握电网损耗大小。  相似文献   

12.
陈晟  黄杰 《制造业自动化》2012,(18):143-145
传统的低压台区的总漏电保护器还处于人工管理的落后状态,往往是某一用户的漏电故障造成整个台区大面积停电,抢修队伍有时须夜间奔波十几公里山路赶去排除故障,人工合闸送电,造成停电时间长,用户满意度下降的局面,对抢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非常不利。使用了低压电网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后,解决了传统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复电时间长,配电抢修工作人员频繁出动,疲于奔波的局面,提高了台区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3.
陈亚 《机电信息》2013,(6):119-120
根据现有低压馈电开关保护系统原理,采用基于AT89C52单片机控制实现对低压电网的漏电保护、短路保护、断相保护、过载保护及过压、欠压保护,保护系统可准确、快速地检测电网运行状态,并对其执行相应操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村低压配网接地型式存在的问题,根据《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对是否安装总保的要求,提出将TT系统改造为TN-C系统;分析了TN-C系统在不同故障类型下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对TN-C系统进行多点重复接地的解决措施;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所提出的解决措施能有效提高TN-C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直流系统——复杂多分支供电网络,易发生接地故障。该装置采用了隔离、判断、定位的思路,增加一附加备用电源,以MSP430F149为核心构成控制模块,使各支路能在两相互独立电源之间切换,实现故障支路的隔离(即"不断电拉回")。系统能独立判断各支路接地电阻,特别在多点接地故障发生时,能更有效地实现接地故障地查找、定位。能共享现有直流屏的漏电流监测功能,同时能实现动态、自动远程监视和远程诊断。  相似文献   

16.
常规海上平台400V低压配电盘原有在线绝缘监测设备只对整段母线系统绝缘进行监测,并不能反映出到底是哪一路负载出现的绝缘故障。为了提升低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当低压母排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锁定故障点并方便于现场电气人员及时对接地故障进行排查、解决,增加一套在线绝缘监测与定位系统,实现绝缘故障回路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但受传统抄表手段制约,长期以来供售电量发行不同步,月度线损率"大月大、小月小",波动剧烈,失真掩盖了线损异动的真实原因,降低了线损率指标在电网管理中应发挥的指导、监控作用。为全面完成同期系统建设目标,强化系统实施管控,介绍了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情况,以期实现同期线损管理,归真线损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井供电过程中出现的漏电故障问题,将成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供电过程的漏电故障监测及安全保护中,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为此,在漏电监控保护系统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开展了井下供电过程漏电监控保护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分系统研究,并对该监控系统进行了实际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多次切断电网通电的自动化控制,对提高矿井供电漏电故障的自动化监测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矿井下电网系统漏电故障的监测和排除等问题,首先对比分析了传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和基于无线网络的漏电保护系统的优缺点,然后阐述了煤矿配电系统三级防护网络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总线和分支线路上的漏电防护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随后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构建方法。该研究成果对煤矿井下漏电故障的发现和排除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的数字化馈电综合保护器。该仪表以ARM7微处理器为核心,结合工业控制的需要移植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主要运用于额定电压为380 V、660 V、1 140 V的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的供配电系统中,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状态,遇到故障迅速动作保护电网。保护器研制成功后,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该低压综合保护器保护方案可行,参数选择合理,动作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