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铮生 《中国园林》1995,11(1):45-47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风景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深圳特区依山傍海,生态特点复杂多样,环境空间奇异纷呈,具有“山—海—河—城—绿”的景观优势,有发展为国际性滨海花园城市的潜力。近几年来,深圳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其中城市发展与绿地系统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章丹音  朱钟炎 《城市建筑》2014,(15):359-360
基于景观图像的统计,外滩、南京东路、陆家嘴、人民广场、城隍庙-豫园、新天地是当代上海城市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扁平化”城市界面、“奇观化”城市建筑、“主题化”城市空间暗示了“视觉表象化”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3.
提倡城市景观山水并重;分析“山“与“城“形成的景观特质;惠州高榜山规划设计中探讨对“山“的处理方法;提出景观设计的第六元素;探讨带有文化基因的城市景观塑造.  相似文献   

4.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出了城市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景观联系城市的各个要素并成为城市发展基本单元。景观都市主义的思考途径与设计方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的都市环境,而且可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古都南京自两千多年前初建时就是典型的“山水城市”,曾经有非常了不起的规划例如“首都计划”,根据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独特的“山、水、城、林”风貌和悠久的文化遗产,是实践城市景观复兴与发展的宝贵资源与良好前提。文章试图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分析和探讨,解读南京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索适宜南京城市景观复兴和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可行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山西建筑》2010,36(2):23-24
在大量调研国内外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相关概念内涵的挖掘,以及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的起源、进展,提出了未来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万艳华  许亚萍 《规划师》2003,19(8):28-32
城市景观概念规划强调塑造可感知的城市环境形象。将当阳市城区的景观特色定位于“绿、水、山、城”,在当阳沮河滨水地段塑造“沮水文化长廊”,有利于当阳未来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和城市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张思英  王国光 《华中建筑》2022,(11):158-162
永州八景作为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湘地区八景景观美学特点,具有重要的风景园林美学意义。通过运用91卫图助手工具,分别定位永州八景经纬度坐标点,测量八景高程数值。从山水格局、纵向高程、空间组合和关联意境等四个方面分析永州八景大尺度城市景观空间审美特征,归纳以古城为中心的永州山水地貌格局,阐述潇水沿岸八景纵向空间序列,梳理“山—水—城—山”的城市组合空间构成,剖析多元素运用下八景景观审美偏好,定性定量挖掘永州八景审美文化内涵,以期为八景景观集称文化与当代特色城市建设提供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8.
禹舜尧  陈崇贤 《园林》2024,(1):101-109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准确把握公众对不同地域海岸带景观的偏好和风貌认知,更好地为滨海城市形象提升和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与支持。以中国12个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对百度、必应、图虫网、新浪微博和携程网5大网络平台的海岸带景观图像进行爬取,借助ADE20K数据集预训练的FCN模型对图像进行语义分割,通过对150种景观要素分割结果进行聚类与量化分析,探寻公众感知视角下中国海岸带景观感知意象类型、空间分异及视觉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景观意象类型感知高于城市空间、生活游憩和文化风貌景观意象类型;(2)各城市海岸带景观意象感知的空间分异现象显著,南海与黄海海域城市的海岸带景观感知意象独特性较高,渤海与东海较低;多样性总体呈现中部滨海城市高,南北两端滨海城市低的特点;(3)中国海岸带城市视觉特征为整体蓝视率适中,绿视率、空间围合度和设施配备度偏低。研究有助于不同海域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各地海岸带景观多样性的挖掘,为基于大数据图片探索大众感知层面的滨海城市风貌和海岸带景观偏好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叶蔡翔 《浙江建筑》2006,23(12):1-3
历史上的杭州,其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打造出一座独特的“御砚形”景观效果城。享誉中外的西湖是“御砚”上的一方“瑶池”,景色迷人,文化内涵丰富;堪与长城齐名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杭州的溪流线形景观;滔滔的钱江景观。无不显示杭州的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0.
陈李波 《华中建筑》2008,26(3):169-171
城市景观依感知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城市视觉号观和城市非视觉景观。较之城市视觉景观主要注重城市景观所呈现的外在形式美而言,非视觉景观则更加重视城市景观所蕴含的内在的生活美以及市民个人的亲身体验。因此城市视觉景现和非视觉景观应视作城市蒂观互为彰显的两个层面,两者在我们对城市景观的欣赏与体验中处于同等地位,甚至在某些层面而言,后者更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1.
南京城市山水景观状况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汤 《规划师》2003,19(4):88-90
通过问卷调查,人们认为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是“山、水、城、林”,但保护状况不佳:山体被大面积破坏,水域范围日益缩小,景观轴被无序规划截断。提出南京城市山水景观保护规划必须遵循整体保护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以及自然存真性原则、景观连续性原则、自然人文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人们游赏自然风景的感知、感受和感应之间的影响关系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方法】从风景旷奥理论出发,应用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探究城市郊野公园景观旷奥视觉感知对游人行为意向的影响关系,并选取福州的9个城市郊野公园作为研究样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发现:1)旷奥空间特征对旷奥感受的影响作用最显著,旷奥景观要素对恢复性知觉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最显著,而旷奥空间特征对恢复性知觉和游人行为意向不产生显著影响;2)恢复性知觉和旷奥景观要素对游人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结论】旷奥视觉感知对游人行为意向的驱动机制有“旷奥视觉感知—旷奥感受—行为意向”“旷奥视觉感知—恢复性知觉—行为意向”和“旷奥视觉感知—旷奥感受—恢复性知觉—行为意向”3条路径。揭示了旷奥直觉、知觉和意向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为城市郊野公园景观建设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视觉控制已成为城市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欧美发达国家对城市景观视觉控制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对历史保护地区或地标建筑进行了严格的规划控制。本文针对伦敦城市视觉景观控制方法进行解析,希望有益于我国城市景观视觉管理与控制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3,39(11):6-14
高层建筑群的兴起为人类景观感知带来了新问题——高层景观,主要是指城市高空的聚居者由建筑或场所之内向外部周围观看引发的景观空间感知。高层景观为人类身心健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聚居者“一览众山晓”的积极作用与远离绿化、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的负面影响并存。然而,迄今关于这种高层景观的人类身心影响研究尚未开展。作为起步性研究,尝试从揭示基本规律着手,选取上海地区相对120m高度上的高层景观,研究面对城市空间、绿地和水景的景观时,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影响:基于阶段性视觉刺激,借助脑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皮肤电导测量了20名被试者的压力水平,并使用改进的语义差异问卷评估了其心理反应。结果显示,面对绿色空间和水景的高层景观,会引起α相对波活动增加,使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加,相比面对城市建筑的高层景观,被试者的放松程度更高。此外,相比于面对城市建筑景观,被试者在高层观看绿色景观和水景图像时表现出了更大的舒适感和放松感。这些发现初步揭示了居聚于城市高层建筑中的人类个体关于高层景观感受的基本规律,凸显了为高层聚居个体提供自然景观视觉刺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该文从风景园林视角,研究桂林城市历史发展中山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其景观空间建设特征及智慧启示。桂林历史城市建设通过对其中心、节点、轴线及景观视角控制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体现出一种"山—水—城—人"融为一体的协同共生的规律特征。从桂林城风景建设的人居环境智慧经验着手,总结出自然山水空间环境具有引导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生长、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形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作用。对历史城市风景空间营建智慧"古为今用"的研究,对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岛是我国典型的近代殖民城市,滨海山城的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突出,目前这一特色在旧城得到了较大面积的保存,这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是难能可贵的.笔者从城市设计角度系统梳理岛城的风貌特色,重点分析其城市形态、空间景观、城市建筑、历史人文方面特色,以求对城市风貌建设与旧城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人本身作为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梳理了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人、城市景观与景观视觉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视觉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人的外在形象设计和人的内在气质分析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研究,提出了具有寒地城市景观视觉特征的人本景观视觉设计方法,丰富了寒地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内容,为寒地城市景观视觉审美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城市的景观问题,提出了“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实质,分析了目前城市景观发展的挑战及深层原因,指出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是展现城市景观的舞台。通过道路来塑造独特的城市景观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云阳县城道路现状与规划的分析,提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将道路网络、道路线形和道路横断面与景观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道路交通规划来重塑山地城市独特的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20.
规范城市之光--"城市照明规划与设计国际研讨会"专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中国城市照明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的良性发展,建设部指定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城市景观灯光设施规划规范》的主编单位。为此,清华城规院于近日举办了“城市照明规划与设计国际研讨会”。本刊将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