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酸奶直投式发酵剂(direct vat set,DVS)发酵产酸、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酸奶黏度、口感、后酸化、乳清析出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可影响酸奶发酵剂发酵产酸、明显改变酸奶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导致产品黏度降低、口感变差、乳清析出及后酸化严重,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DVS 生产酸奶有着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EPS产量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后,在一定保藏期内对酸奶酸度、黏度、保水力、乳清析出量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胞外多糖乳酸菌混合培养得到酸奶的黏度越高,酸奶的保水性越强,乳清析出越少。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发酵乳,酸奶是经过保加利亚杆菌发酵产酸而形成的一种乳制品。在众多乳制品中,酸奶具有最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稳定剂来保持稳定发酵环境。稳定剂能起到增稠、防止脂肪上浮、防乳清析出的作用,并可以延长保质期。本文针对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酸奶生产工艺水平。酸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稳定剂来保证适宜制作环境,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稳定剂的要求不同,生产者应合理选择稳定剂的种类,并注意稳  相似文献   

4.
羊奶酸奶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选育适合羊奶酸奶发酵的优良菌株。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羊乳中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b-800菌株产酸速度较快,后酸化能力较弱,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4株嗜热链球菌中,S.t-499菌株产酸速度较快,产粘能力较强,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优良菌株L.b-800和S.t-499配比为2:1~1:2时,羊奶酸奶发酵酸度适中,粘度适宜,无乳清析出,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109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5.
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subsp. kefiranofaciens ZW3)与常用的酸奶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共同发酵,旨在制备酸奶时,不添加任何增稠剂和乳化剂,而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增加酸奶的黏度和适口性。结果表明,ZW3可以缩短酸奶发酵时间,提高持水力,减少乳清析出,增加黏度,改善流变学特性,增加酸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内聚性和恢复性,电子鼻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ZW3可提高酸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酸奶风味及口感。  相似文献   

6.
不同胞外多糖产生特性的乳酸菌菌种对酸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EPS产生量的两种乳酸菌,用于酸乳的生产,在4种不同菌株组合形成的发酵乳中,球、杆菌比例和乳糖消耗基本一致,但是在粘度、EPS产生、EPS的单糖组成、对乳清析出的影响,以及感官等方面,均有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在酸乳生产中,以产EPS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不产EPS的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到两株分离自开菲尔粒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菌株,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12.23和94.50 mg/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两株菌分别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研究菌株发酵乳的乳清析出、黏度、回复性等重要发酵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与不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相比可以增加发酵乳的黏度,减少乳清析出,使发酵乳具有较好的回复性.  相似文献   

8.
酸奶生产的菌种保藏、活化及其扩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前言乳品发酵剂的制备是酸奶生产的重要环节,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感官质量与风昧适口性。目前国内某些乳品厂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制备发酵剂的技术,致使发酵剂污染了杂菌,导致乳凝固不结实,乳清析出过多,并有鼓盖和异味出现;或者不注重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在数量上的平衡趋势,即1:1比例,以致发酵时间延长,出现产酸不足,乳凝固性状差,缺乏诱人的芳香酸味,口感发涩等现象。笔者介绍有关酸奶菌种的保藏、活化与发酵剂的制备技术,并指出制备过程中易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发酵剂品质的鉴定方法。2.材料…  相似文献   

9.
乳清蛋白的热变性及其在酸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程 《食品科学》1997,18(2):14-16
介绍了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热缔合过程的模型,乳清蛋白热变性的动力学以及热变性作用对酸奶质构的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度与酸奶最终质量存在密度的关系。应用β-乳球蛋白的等变性度曲线可以选择酸奶生产中的最适热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卫  林捷  郑华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824-825,906
以原料乳中脂肪含量的差异,对搅拌型酸奶的粘度、滴定酸度及pH值、感官指标、乳清析出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低于0.8%,酸奶粘度低于0.2Pa.s,且伴有乳清的析出、口感粗糙、缺乏乳香味。原料乳中脂肪含量的增加,酸奶粘度呈现上升趋势,且酸奶的品质得到较好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