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95_(oч)合金的二次淬火B95与B95合金都是含锰与铬的Al-Zn-Mg-Cu系高强度铝合金,它们的合金元素含量(%)相同:5.0~7.0Zn,1.8~2.8Mg,1.4~2.0Cu,0.1~0.25Cr,0.2~0.6Mn。不同之处是,后者的?..  相似文献   

2.
Sm2(Fe1—xCrx)17N~2.7永磁材料的结构与磁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寿增  林毅 《金属学报》1994,30(2):B072-B076
研究了Cr部分取代Fe对Sm2(Fe1-xCrx)17N~2.7磁粉磁特性的影响。添加少量Cr(x=0-0.1),该化合物的结构不变化。随Ce含量的增加,它的Curie温度、各向异性场饱和磁化强度、平均Fe原子磁矩和平均超精细场均有所降低。材料的单相性显著改善,矫顽力提高。Sm2(Fe0.95Cr0.05)17N~2.7磁粉的矫顽力iHc达到1592kA/m。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旋风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将铸件材质由原来普通灰铸铁(HT200)改为Cr-Cu合金庆铸铁,并辅以孕育处理,在提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耐腐蚀性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加工性能。化学成分控制范围(%)为:3.2~3.4C,2.0~2.2Si,0.7~0.9Mn,<0.1S,<0.1P,0.4Cr,0.9Cu。试验证明,Cr-Cu合金灰铸铁的实际抗拉强度为267~290MPa,硬度为213~217HB;状石墨尺寸比HT200细化,分布更均匀,珠光体较致密,加工性能明显优于HT200。用φ10×20mm…  相似文献   

4.
Cu—Cr合金电极触头板铸件的熔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含0.4%~1.0%Cr的Cu-Cr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铸件经热处理强化后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近年来该合金作为一种新材料被广泛地用于制作电子工业、电器设备上的电极触头板、接触环、夹持体等零件。Cu-Cr合金存在易氧化吸气、凝固范围窄、收缩较大、易形成集中缩孔等缺陷,这些铸造特性给生产优良的Cu-Cr合金铸件带来一定的困难。以采用常规的熔炼设备和造型材料熔铸出Cu-Cr合金铸件——高压大电流电极触头板为例讨论这一熔铸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r部分取代Fe对Sm_2(Fe_(1-x)Cr_x)_17N_(~2.7)磁粉磁特性的影响.添加少量Cr(x=0-0.1),该化合物的结构不变化。随Cr含量的增加,它的Curie温度、各向异性场、饱和磁化强度、平均Fe原子磁矩和平均超精细场均有所降低.材料的单相性显著改善,矫顽力提高.Sm_2(Fe_(0.95)Cr_(0.05))_17N_(~2.7)磁粉的矫顽力_iH_c达到1592kA/m.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r部分取代Fe对Sm_2(Fe_(1-x)Cr_x)_17N_(~2.7)磁粉磁特性的影响.添加少量Cr(x=0-0.1),该化合物的结构不变化。随Cr含量的增加,它的Curie温度、各向异性场、饱和磁化强度、平均Fe原子磁矩和平均超精细场均有所降低.材料的单相性显著改善,矫顽力提高.Sm_2(Fe_(0.95)Cr_(0.05))_17N_(~2.7)磁粉的矫顽力_iH_c达到1592kA/m.  相似文献   

7.
粉末冶金银——氧化铜触头材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研制成Ag-CuO(10)触头材料。结果表明:产品密度达9.62~9.7g/cm3,硬度HB750~860,电阻率2.25~2.39μΩcm,抗弯强度370~420MPa;200万次机械寿命和7周期交变湿热试验均能满足电力机车的使用要求。此外,在低压电器CZ5接触器上可代替Ag-CdO(15)触头  相似文献   

8.
铬铝耐热合金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本茂  王执福 《铸造》1996,(7):31-34
试验研制成了一种铬铝耐热合金(含0.7~1.0%C、4~5%Cr、5~7%Al、Si≤0.5%、Mn≤1.0%、P、S均<0.05%)。该合金在1050℃高温下的氧化增重仅为0.3g/m2h以下。用该合金生产的耐热铸件,使用寿命比中硅耐热球铁提高6~8倍,因其合金总加入量在10%左右,因而生产成本较低,生产铸件可获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稀土化合物对固体N—C共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渗剂中加入稀土化合物和几种常用催渗剂,对钢的固体低温N—C共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渗剂(混合碳粉和尿素)中,加入7%的稀土化合物(混合氟化稀土),可显著提高钢件渗层厚度(38CrMoAl的化合物层厚可达27μm,扩散层为300~350μm)且可改善沙层性能(耐磨性、耐蚀性等)。  相似文献   

10.
3Cr2W8V钢粉末钛铬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Cr2W8V钢粉末钛铬共渗的渗剂、工艺参数及其对共渗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共渗层的影响遵循扩散的一般规律,1000℃保温4h条件下,能得到较佳的共渗层,3Cr2W8V钢钛铬共渗层的相结构为(Cr,Fe)7C3和Cr7C3,其表面硬度可达1682-1950HV0.1,耐磨、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共渗试样可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基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Fe50Al50二元系的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能球磨和后续热处理技术制备纳米晶Fe50Al50(摩尔分数,%)合金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元素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热处理对合金化粉体结构的影响等进行分析,讨论其机械合金化合成机制.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Al向Fe中扩散,形成Fe(Al)固溶体.机械合金化合成Fe(Al)遵循连续扩散混合机制;球磨30 h后,粉体主要由纳米晶Fe(Al)构成,晶粒尺寸5.65 nm;热处理导致Fe(Al)纳米晶粉体有序度提高,转变为有序的B2型FeAl金属间化合物,粉体的晶粒尺寸增大,但仍在纳米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过冷单相合金熔体枝晶生长过程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枝晶生长控制方式发生转变的临界过冷度ΔTc→(溶质过冷度ΔTc与热过冷度ΔTt交点对应的过冷度)。在临界过冷度两侧枝晶对生长过程中速度波动的响应不同。当ΔT〈ΔTc→t时,枝晶生长主要受溶质扩散控制,任何波动引起生长速度提高,都将引起枝晶尖端ΔTc增大,导致生长速度回落。当ΔT〈ΔTc→t时,枝晶生长的控制性环节是热扩散,生长速度提高,溶质截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马明臻  张新宇  刘日平 《金属学报》2008,44(12):1415-1418
利用静电悬浮设备成功地实现了Zr50Cu50合金熔体的深过冷与凝固, 并测得了在近200 K的过冷度范围内的晶体生长速度. 随过冷度的增加, 初生ZrCu相的晶体生长速度几乎呈线性增大, 但在整个测量的过冷度范围之内, 其生长速度极低, 比一般的金属、Si和Ge等的生长速度低两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喷嘴扫描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大规格50Si50Al电子封装材料的锭坯,经热等静压后尺寸达到φ400 mm×700 mm.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利用热膨胀仪及万能拉伸试验机检测了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抗弯强度、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利用喷射成形及热等静压制取的Si-Al合金,得到硅相呈均匀弥散分布的组织,部分为骨架状,部分为颗粒状,富Al相围绕Si相间隙呈网络分布.沉积态由于气体滞留及凝固收缩存在三类孔洞,分别为气体滞留型、凝固收缩型及间质性孔洞.50Si50Al合金的这种特殊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室温至200℃的实测值与Turner模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深过冷Cu50Ni50合金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过冷Cu50Ni50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过冷区间,合金力学性能取决于快速凝固阶段枝晶的重熔程度。中等过冷区间,过冷度越大,力学性能越高,△T=192K时的伸长率δ、屈服强度σ0.2和极限抗拉强度σb分别是△T=66K时的5.9倍、1.67倍和3.26倍。当△T>192K后,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过冷度对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凝固组织成分均匀性的影响,过冷度越大,抗腐蚀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Cu underlayer on the structure of Fe50 Mn50 films were studied. Samples with a structure of Fe50 Mn50 (200 nm)/Cu(tcu) were prepared by rnagnetron sputtering on thermally oxidized silicon subst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thickness of Cu underlayer varied from 0 to 60 nm in the intervals of 10 nm. High-vacuum annealing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200, 300 and 400℃ for 1 h, respectively, on the Fe50Mn50 (200 nm)/Cu(20 nm) thin films were performed.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textures of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 electronic microscope (FE-S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and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al distribution. It is found that Cu underlayer has an obvious induce effect on (111) orientation of Fe50 Mn50 thin films. The induce effects of Cu on (111) orientation of Fe50 Mn50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u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best effect was obtained at the Cu layer thickness of 20 nm. High-vacuum annealing treatments cause the migration of Mn atoms towards surface of the film and interface between Cu layer and substrate. With the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migration of Mn atoms is more obvious, which leads to a Fe-riched Fe-Mn alloy film.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机械球磨Ti50 Al50 复合粉的组织与压制特性。结果表明 ,球磨导致粉末硬度增加 ,压制特性变差 ,这是由于球磨使层片结构细化 ,Ti和Al组元晶体缺陷增加和晶粒细化造成的 ;但球磨 3h形成纳米晶复合粉后 ,尤其是在球磨 7.5h开始发生非晶转变后 ,进一步球磨 ,粉末压制特性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电悬浮设备成功地实现了Zr50Cu50合金熔体的深过冷与凝固,并测得了在近200K的过冷度范围内的晶体生长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初生ZrCu相的晶体生长速度几乎呈线性增大,但在整个测量的过冷度范围之内,其生长速度极低,比一般的金属、Si和Ge等的生长速度低两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深过冷Cu50Ni50熔体凝固的定向枝晶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真空度下,采用熔融玻璃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在宽的过冷度范围内,研究了Cu50Ni50合金凝固组织开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增大,凝固组织发生了3次转变。其中,当120K(ΔT^*2)〈ΔT〈192K(ΔT^*3)时,凝固组织发生第2次转变,由粒状晶演变为定向生长的深过冷枝晶。通过组织观察和过冷熔体枝晶生长过程的计算发现,快速凝固形成的枝晶在再辉和再辉结束后枝晶熟化过程被高度抑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固体中的弹性波理论,通过测量M50NiL及M50钢中超声横波、纵波声速及材料密度,评定了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及M50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结果表明,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差别很小,泊松比几乎相同;M50钢回火态比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大2.3%.声学法测得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与拉伸试验测定值及文献中的参考值相近,表明声学法评估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