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成本收益模型研究了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削峰填谷作用中的电价机制。从单一容量电价、单一电度电价、两部制电价3种电价机制讨论了固定投资回报期下的储能电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量型的钠硫电池储能系统,采用单一容量电价机制来制定储能电价不太合适,而采用单一电度电价和两部制电价机制则更为合适。随着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从3 000元/kW·h降至1 000元/kW·h,采用单一电度电价和两部制电价机制制定的放电电价可控制在1元/kW·h左右,初步具备了与上海工商业高峰时段电度电价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电价是指电力生产企业的上网电价、电网间的互供电价、电网销售电价。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近几年来多轮降电价,湖南省10千伏的一般工商业电价从2017年1月1日0.842元/千瓦时降到了现在的0.6803元/千瓦时,而10千伏的大工业电价却一直稳居在0.6437元/千瓦时。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储能以其优良的系统灵活性和电力一致性,对推动电力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以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储能”为主要应用模式,以前置运行优化的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双粒度储能优化运行策略的分布式储能价值评估模型。以中国某省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用户为案例,对负荷特性、电价政策、储能成本和储能技术特性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价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判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未来发展潜力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在大连地区的应用前景及必要性,通过投资估算确定相应的电价政策以实现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示范性和可行性,提出将大连储能电站的工程规模暂定为200 MW/800 MW·h,收益按7%考虑,经营期容量电价为2 481元/kW,15年可收回固定成本。  相似文献   

5.
李刚  李峰  孔亮  宋宗勋 《中国电力》2018,51(2):125-132
为了验证不同电价下储能技术的削峰填谷及其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作用,对含有储能的微电网进行建模分析。建立了含有风机、光伏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燃料电池、燃气锅炉及储能系统的并网型微电网结构,在充分考虑电力市场分时/实时电价的条件下,优化了计及设备维护成本、售热收益和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电能交互成本等的经济模型,并采用混合杂草蝙蝠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了优化。以2种电价下不含储能系统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作为对照,通过具体的微电网实例优化了冬季典型日负荷下各微电源的最优机组出力和最佳运行成本。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储能能够在电价引导下对网内电负荷削峰填谷并降低微电网运行成本;同时,不同电价政策对微电网总运行成本及储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大量低运行成本的新能源电源参与电能量市场降低了市场电价,造成储能在电能量市场中的获利降低,甚至难以回收其固定投资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充分考虑储能参与系统运行所能产生的运行收益和规划收益,引入运行收益和规划收益补偿系数,并建立储能参与系统运行的补偿机制;增大储能的报价区间,并建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报量报价策略的双层优化模型;在改进的10机39节点系统上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讨论运行/规划收益补偿和辅助服务对储能收益的影响、储能参与市场对出清价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器工业》2002,(4):9-9
国家电力商务网消息: 2002年,云南省将投资31.88亿元进行电网建设,主要用于农村电网改造,争取2005年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使农村电价降到0.5元/kW·h左右。  相似文献   

8.
岳芬 《电气时代》2024,(1):36-37
<正>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现状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搭建了10余年的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截至2023年9月底,国内已经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含抽蓄、新型储能及熔融盐储热)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5.2 GW,同比增长5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5.3GW/53.4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和267%。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占比较2022年同期增长20多个百分点。细分技术路线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锂电成本大幅下降,锂电装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已经超过95%,比2022年同期增长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并网条件下的微网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时电价机制下的储能单元固定调度策略与可控微源动态优化调度相结合的微网运行调度方法。考虑系统功率平衡、失荷率及各种微源出力特性等主要约束,将储能蓄电池充放电折旧成本和与电网能量交换成本-收益计入运行经济成本,微网及电网侧发电污染物排放计入环境成本,建立了并网型微网多目标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Tent映射混沌种群初始化方法和NDX交叉算子产生子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系统内部可控微源出力。最后以风/光/柴/燃/储并网型微网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模型合理性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自发自用的背景下,村级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规划问题成为亟需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农村地区大规模安装屋顶光伏的村级分布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该系统最大程度减少光伏并网电量(进行自发自用)和年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村级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配置规划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研究其储能容量配置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该系统中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管理情况下的储能容量配置规划问题。设置5种情境进行算例分析。结论认为:(1)配置合理的储能装置不仅能够大幅减少村级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并网发电量,促进自发自用,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该系统的年综合收益;(2)配置合理的储能装置后,进行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储能配置容量和功率,从而减少储能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更进一步显著提高该系统的年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1.
《电器》2016,(8)
正煤改电山东2013年河北保定2015年8月补贴:0.3元/k Wh采暖季月用电量超出400度达到阶梯电价第三档的,继续执行第二档电价0.5969元/度,也就是每度电享受0.3元的优惠。补贴:3000元/户按标准要求改造为蓄热式电锅炉的,以13万元/吨(不足1吨的按1吨计算)的标准给予补助;中心城区三环内城中村居民家庭由燃煤锅炉改造为以蓄热式电散热器采暖的,按每户3000元标准给予电力企业电网改造资金补助。  相似文献   

1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为提高向大用户直供能的灵活性,解决多主体在有限理性下共建共享的非对称性行为决策问题,提出多新能源场站联合投资低碳综合微网氢储能的演化行为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异质性新能源场站发电与大用户用能的时空互补特性,提出多主体共享低碳综合微网氢储能的基本框架,使各发电主体形成“自平衡+直供电+余量上网”模式,在增强新能源友好并网能力与供用能灵活性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然后,考虑多主体在参与氢储能共建共享时的非对称行为决策,基于复制者动态方程与演化稳定定理,对多新能源场站在有限理性下的多投资策略进行演化行为分析。最后,以我国西北部新能源汇集区域为算例对发电侧在联合投资中的合作行为进行推演,结果表明政府可通过对间断性发电特征的电站给予适当补助,或细化电价设置来激励异质性新能源场站的联合投资行为,从而促进氢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新能源场站则可通过提高装机容量来保证自身定值收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作为独立的运行商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可能。本文从面向电网的储能出发,提出一种市场机制下储能系统选址定容优化方法。首先从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个方面分析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成本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规划和运行的储能优化配置多目标双层决策模型。外层以储能侧综合收益(包括投资成本、高储低放套利以及调峰辅助服务补偿)、常规机组侧运行收益、新能源侧附加并网收益以及电网侧网损收益最大为目标;内层以储能、新能源和常规机组的协调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此外,考虑充放电策略对储能循环寿命的影响,基于等效寿命损耗将储能规划和运行的相互影响引入模型。最后,在改进的39节点系统中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含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的商业型虚拟电厂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过程中功率动态平衡困难、系统投资成本高昂两大突出问题,结合国内某风储系统示范项目,提出基于商业型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的储能系统运行方式。在建立VPP经济收益的目标函数以及风力发电厂和电池储能系统的收益、成本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提供调峰和调频服务的VPP经济优化调度模型。以各时段内获得收益最大为目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得到风力发电厂和电池储能系统的出力。参考中国典型地区电价和已经投运的典型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为数据,构造算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表明采用VPP运行方式可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储能应用技术的进步,中国电力市场中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准确量化储能项目商业价值,将有利于储能产品或服务参与电力市场竞争,促进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以范围经济理论、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全要素可放电电价随机模型,来刻画和评价多功能储能项目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分析了影响可放电电价的参数属性和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项目获得经济收益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储能企业竞争策略和投资决策思路。结合算例和学习曲线,分析发现装机成本、系统利用效率、能源转化效率三个参数对可放电价格影响尤为显著,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参数对可放电价格水平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适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并优化经营策略。综合商业价值量化模型为企业投资、市场竞争、政策制定,提供了清晰思路和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储能使用需求日益增长。基于用户侧电能管理,提出一种考虑优化负荷特性的储能系统规划和调度综合优化模型。在两部制分时电价的背景下,以用户侧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总的净收益为外层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储能削峰收益、峰谷套利收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因素;以储能系统日调度周期内收益为内层目标函数,研究用户侧储能系统各时段充/放电值的优化。结合工程实际,通过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算例测试比较了锂离子和铅炭两种电池的额定容量/功率配置、削峰率和净收益,分析了负荷曲线特性、储能单位成本和能量转换效率储能成本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用户侧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对该场景下配备储能系统是解决新能源消纳、提高经济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比多种电池储能技术系统成本和度电成本,选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电池组成进行功率/容量优化配置,以弃风弃光量最少和年收益最大为目标,通过购电成本与各电站年效益关系分析经济效益,结合青海某地区储能电站数据为算例,计算出若要储能电站年回报率8%以上,且在寿命周期内回收投资,储能电站的购电价格应不大于0.4元/kWh.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大规模风电接入地区因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引起的大量弃风问题,提出采用大容量储能电池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减少弃风损失的储能充放电策略。基于所提出的储能恒功率充放电策略,建立储能电站容量和布点优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该模型以储能电站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网络损耗、调峰不足弃风及风电送出通道阻塞弃风损失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了储能电站的峰谷电价收益、计及了风力发电的碳减排效益,并满足电网的安全运行约束。最后,利用IEEE RTS79系统进行储能布局优化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应用该方法能够为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地区的弃风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时电价情况下,考虑了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系统在减少用户电费支出,减少用户配电站建设容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并建立了相关经济收益模型。同时,考虑分布式储能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建立了分布式储能年净收益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结合自适应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以两种群协同进化的方式(即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年投资利润率对分布式储能在分时电价和分布式储能仅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两种情况下经济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储能系统的成本高及收益不明确是影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建立了通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用于全面计算储能的各类成本;通过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有效降低几类用户侧电池储能成本的方法;分析用户侧电池储能的效益来源,并对不同电价机制下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计算,最后给出了用户侧电池储能在全寿命周期内的优化投资策略。结果表明,对于用户侧电池储能,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安装成本占比最大,其次为更换成本和用电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比例最小。用户侧电池储能年均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铅酸电池钠硫电池?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通过降低额定放电时间、提高循环效率并延长寿命周期,可有效降低用户侧电池储能的年均成本。在两部制电价机制下,当铅酸电池、钠硫电池、铁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的安装成本分别下降为原成本的60%、60%、50%和30%,用户侧电池储能才达到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