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近年来,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已应用到多种生命科学领域中,但在放射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背景、进展、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着重阐述了在放射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基因组学是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应用到辐射生物效应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基因组学是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应用到辐射生物效应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疾病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为寻找辐射致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指标,以及在辐射防护领域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辐射致肺癌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平台,以及蛋白质组学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预测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筛选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血清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的优缺点,其在放射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与辐射技术在医学检查、诊断和治疗领域运用的增加,世界范围受照人群不断增多,医源性辐射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人工辐射来源之一。医疗机构和个人在选择利用放射手段获取诊断和治疗利益的同时,需要注意和防护伴随的辐射损伤效应。本文介绍了医源性辐射及其危害、机体组织的辐射损伤特性和类型、辐射生物效应分子及效应调节研究的进展,简要概述目前临床已经使用或最具应用潜力的辐射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辐射毒理基因组学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采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体内和体外系统的测试,发现与毒性表型相对应的代表性基因表达谱或蛋白质表达谱,用于辐射损伤和辐射致癌机制的探索。本文介绍了辐射毒理基因组学在放射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在辐射危害评价和辐射防护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常规辐射流行病学在评价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辐射人群远后健康效应是目前辐射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对DNA甲基化、生物学意义、应用及其与电离辐射的关系进行综述,介绍了其在钚辐射损伤中的机制。从DNA甲基化方面对辐射致癌流行病学进展进行研究,为我国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先进核分析技术在金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蛋白质组学旨在研究生物体系内金属蛋白质的分布、组成、结构、特征、功能、金属结合环境及其在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各种先进核分析技术在金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评述了分子活化分析、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同位素示踪等在金属蛋白质种态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穆斯堡尔谱学、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和中子散射等在金属蛋白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作了简单说明。基于大科学装置的中子散射和同步辐射技术的联用, 有望在金属蛋白质组学中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雯  徐仲杰  罗勇 《同位素》2018,31(6):390-398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避免了基质效应和分析条件的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准确度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在生物分子定量分析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作为重要内标试剂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定量及食品过敏原检测。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稳定同位素标签技术在新药研发、临床病理、蛋白质组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本文从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方面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的合成,并分别对细胞代谢标记法、高等真核生物标记法、酶催化标记法、乙酰化标记、标记氨基酸缩合法等合成方法进行了评述;同时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在乳制品检测、生物蛋白定量、蛋白测序及药物代谢、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均是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可对辐射生物学样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是系统辐射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及其技术平台,以及代谢组学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骨髓移植预处理及核与辐射事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介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着重介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辐射诱发哺乳类损伤中染色体畸变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氚有较强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本文介绍了氚的毒理学特性,以及氚水对哺乳动物、细胞系及人离体细胞的辐射损伤导致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选编了三十多年来,核工业生产中部分过量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医学随访观察的临床案例。介绍了核工业系统中在防治内照射辐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及小剂量外照射辐射效应等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复合伤是平时核事故、战时核爆炸、贫铀武器损害以及核恐怖袭击等条件下发生的主要伤类,因伤情重、发展快、诊治难,已成为医学救治的重点难题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放射性复合伤的造血、免疫、创面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旨在为其救治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WR—2721药对放烧复合伤预防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WR-2721对放烧复合伤的预防效果及其对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证明,WR-2721能明显提高放烧小鼠的活存率,并延长死亡动物的活存时间。用WR-2721预防后,放烧小鼠的LD50由对照组的5.19Gy增大到0.53Gy,DRF为1.84,WR-2721对放烧小鼠的预防作用以200mg/kg照射前立即给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核能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损伤发生率逐渐增加。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之一,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溃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放疗进程。本文介绍了放射性皮炎的分类、发病机制,对各种中药制剂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后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减轻放射损伤。本文主要介绍营养干预在急性放射损伤病人救治中的治疗原则,营养干预的种类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放射损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法,观察5Gy照射对基质细胞支持小鼠CFU-G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Gy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的能力明显下降,以伤后3-5d最为显著,伤后10d仍未恢复至正常;当骨髓基质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均受到致伤因素作用时,照射组的CFU-GM形成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至正常对照组的10%以下。说明放射损伤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序的损伤,因此,在治疗由此所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同时,应加强促进基质细胞修复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少突胶质细胞电离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柱  田野  包仕尧 《辐射防护》2006,26(1):24-28,34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电离辐射的重要靶细胞。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辐射损伤机制,对增强CNS对辐射耐受性、防护和治疗CNS的辐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电离辐射对少突胶质细胞膜的直接损伤、凋亡、氧化应激、诱导一系列基因表达、兴奋毒性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胶质细胞产物的作用等细胞机制,以及辐射诱导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等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