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接触焊电极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用热化学法开发了纳米Cu-Al2O3复合粉末.该方法利用水溶性的硝酸铜和硝酸铝为原材料,经过四个步骤制备硝酸盐水溶液;喷雾干燥此溶液制得初级粉末;然后将喷干的盐在空气中加热,热解成含CuO+Al2O3的氧化物粉末;最后氢把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工艺能制出约20nm的Al2O3簇团且氧化物粒子均匀分布的凝聚块铜粉末.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出致密的纳米晶单相SmCo7合金块体。以此纳米晶合金为初始材料,通过系列退火实验系统研究其晶格参数、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随晶粒长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纳米晶SmCo7相(1:7H)从室温至600℃都能保持很好的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通过XRD分析和TEM观察证实,纳米晶SmCo7相的失稳分解和晶粒的突发长大是伴随发生的,即在较高温度(高于600℃)条件下纳米化稳定的SmCo7相会分解为Sm2Co17相(2:17R)和SmCo5相(1:5H),同时晶粒组织会急剧粗化;其中SmCo5相会以圆形析出物的形式均匀分布于晶界处和晶粒内部;随着晶粒的长大,六方结构的纳米晶SmCo7相的晶格参数a和单胞体积均线性减小,而轴比c/a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H2S硫化的方法合成硫氧化物La3NbS2O5,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硫化条件与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固相法比较,硫化法使La3NbS2O5在更低的温度和更短的反应时间(1 h)合成;合成的La3NbS2O5粒子呈规则的盘子状,粒径为0.1?0.6μm,粒子表面光滑;在1073 K硫化1 h制得的La3NbS2O5具有极高的产氢活性,大约为固相法制得La3NbS2O5的产氢活性的1.83倍。  相似文献   

4.
粒径为20—30nm的α—Fe粒子由CWCO2激光气相热解Fe(CO);方法制备.对α一Fe纳米粒子从室温到高温的氧化研究表明,在低于150℃条件下,氧化产物为Fe3O4;200-300℃则为γ—Fe2O3;高于400℃,γ—Fe2O3转变为α—Fe2O3.高温氧化过程中无Fe3O4和FeO(浮氏体)形成用TEM和XRD分析表明,α—Fe纳米粒子氧化产物γ一Fe2O3及α一Fe2O3仍为纳米微粒,而且具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态本文还探讨了氧化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出Mg-Ni和Mg-Ni/La2O3两种镁基合金纳米粒子,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2O3对Mg-Ni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后对其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La2O3对Mg-Ni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掺杂改性后,有效地抑制了MgO和Mg(OH)2相生成。掺杂La2O3以后,Mg-Ni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它在强碱性介质中的耐蚀性能和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吴军  李树白  徐斌 《铸造技术》2015,(1):125-127
利用化学浴法制备金属锌及其氧化物,通过水热法对金属锌及其氧化物进行不同含量纳米Au的修饰,研究其微观组织与气敏特性。结果表明,纳米Au粒子修饰后,金属锌及其氧化物表面上均匀的分布着纳米Au粒子,其晶体结构并未改变。纳米Au修饰量为10%,工作温度为270℃时,金属锌及其氧化物的气敏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晶单相SmCo7合金块体为初始原料,通过系列退火系统研究了随着晶粒长大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从室温至600℃都能保持很好的相稳定性(晶粒长大十分缓慢)。而且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的失稳分解和晶粒的突发长大会同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分解形成的Sm2Co17相大部分是以显微孪晶的形式存在,而SmCo5相则是呈圆形均匀分布于合金中。另外通过对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和物相组成的纳米晶SmCo7合金的室温磁性能细致表征,发现单相SmCo7合金都具有非常优异的磁性能。而其中平均晶粒尺寸为33nm的单相SmCo7合金具有最高矫顽力,达到1164.54kA/m;平均晶粒尺寸为29nm的单相SmCo7合金具有最高的磁能积,达到95.65kJ/m3。  相似文献   

8.
Ru Ti氧化物是电化学工业中常用的阳极材料之一 ,通常是采用热分解法制备。我们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纳米级RuO2 60 % TiO2 4 0 %氧化物材料 ,并对其组织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工艺获得了金红石型Ru Ti氧化物烧结体 ,未出现金属钌和锐钛矿等副反应产物。所制备的氧化物纳米晶在 4 80℃烧结后 ,其尺寸为 3~ 6nm ;在 60 0℃烧结后 ,尺寸约为 10~2 0nm ;80 0℃烧结后 ,晶粒尺寸约为 30~ 60nm ,大颗粒呈典型的柱状形态  相似文献   

9.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钨铜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钨铜复合氧化物粉末,再用氢还原得到纳米级钨铜复合粉末,经成形和烧结得到超细弥散分布钨铜合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法结合氢还原工艺制备的W-20%Cu纳米复合粉,W颗粒粒度为30~50 nm,形状呈多边形,Cu相均匀分布在W相之间将W颗粒粘结.所制得的钨铜复合粉表现出高的烧结活性,经1250℃烧结其相对密度达到99.7%,热导率达到223.1 W/m·K,导电性、抗弯强度以及硬度等性能也比传统产品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钼合金表面红外辐射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40%Si、20%Cr、5%Ti、5%SiC、30%Mn O_2五种粉末与酒精、粘结剂按比例混合,经高能球磨6 h后制得均匀悬浮的料浆。采用浸涂工艺对预处理的钼合金试样进行料浆涂覆,在1450℃真空烧结0.5 h后制得黑色涂层试样。通过1550℃高温静态氧化试验和高温粒子薄片红外光谱综合实验系统,分别评价涂层抗氧化性能和红外辐射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氧化前后的形貌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钼合金Si-Cr-Ti-SiC-Mn O_2涂层在700、900℃的法向发射率分别达0.85、0.88,在1550℃高温有氧环境下的静态抗氧化寿命达7 h。原始涂层呈四层复合梯度结构,由外到内分别为SiO_2+Mn3O_4+M5Si3(M指Mo、Cr、Ti)、M5Si3+Mo Si2+SiC+Mn3O_4、Mo Si2、Mo5Si3。高温氧化后,涂层四层复合结构由外到内转变为SiO_2+(Cr,Ti)5Si3+Mn Cr2O_4+Mn3O_4、M5Si3+SiC+Mn Cr2O_4+Mn3O_4、Mo Si2、M5Si3。高温氧化过程中,MSi2高硅化物层逐渐转变为M5Si3低硅化物层,涂层表面形成含Mn Cr2O_4尖晶石相和复合硅化物的致密SiO_2玻璃膜。结论 Si-Cr-Ti-SiC-Mn O_2涂层可有效提高钼合金基体的红外辐射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复合硅化物与硅锰复杂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高辐射性能和自愈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