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以三氟甲磺酸(CF3SO3H)为催化剂, 1-己烯、1-癸烯、1-十二碳烯为原料进行齐聚反应合成低黏度PAO,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烯烃原料对PAO收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为0.36的条件下,合成PAO的100 ℃运动黏度为4.83 mm2/s、凝点为-30 ℃、黏度指数为140,PAO收率在70 %以上,其性能能够满足高质量的PAO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废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与补充精制两段加氢组合工艺再生润滑油基础油技术。以废润滑油小于510℃馏分油为原料,在小型加氢反应装置上进行试验,在最大限度保留废润滑油中大部分优质基础油组分的同时脱除杂质和芳烃饱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基准+5)MPa、加氢处理/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基准+20)℃/(基准+10)℃、加氢处理/补充精制体积空速为基准/(基准+1.0)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废润滑油可再生为润滑油基础油,生成油色度达到+30号,分馏得到大于400℃馏分的倾点为-18℃,100℃黏度为6.856mm~2/s,黏度指数为100,可生产HVIⅡ6号基础油产品;320~400℃馏分的倾点为-23℃,100℃黏度为3.218mm~2/s,可作为HVIⅡ3号基础油产品或3号工业白油;280~320℃馏分的40℃黏度为6.725mm~2/s,倾点为-45℃,可作为40号通用变压器油;大于320℃基础油的收率在80%以上,总液体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3.
回转窑托轮轴瓦工况恶劣,研制了一种润滑油以解决回转窑托轮轴瓦的润滑问题。研制的托轮轴瓦润滑油由光亮油70%,聚α-烯烃10%,聚异丁烯黏度指数改进剂20%,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1.0%和氯系极压抗磨剂2.0%组成。该托轮轴瓦润滑油40℃运动黏度约1500 mm2/s,黏度指数约110,凝点-15℃,常温下最大无卡咬负荷为1472 N,高温下(70℃)最大无卡咬负荷为932 N。经过半年的实际使用,研制的托轮轴瓦润滑油能够满足回转窑托轮轴瓦的润滑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书杰  刘英  杨建湘 《润滑油》2009,24(3):57-64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SH/T0725方法的改进,改进内容为使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密度,采用ASTM D2501方法代替SH/T0725引用的公式计算VGC.实验结果表明,40℃粘度大于10 mm2/s和100℃粘度小于15 mm2/s的油,改进前后碳型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对于40℃粘度小于10 mm2/s和100℃粘度大于15 mm2/s的油,进行碳型分析数据修正,修正后消除了改进前后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研制的以干粉PHP(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增稠剂的压井液,是以铬盐为交联剂的凝胶液。密度为1.00~1.25g/cm3。以清水为基液的配方20℃时运动粘度为6.5~35.1mm2/s,失水量为1~3ml/30min;以卤水为基液的配方20℃时运动粘度为5.2~10.2mm2/s,失水量为2.2~8ml/30min。在剪切速率为179.9s-1情况下,以清水为基液的配方正测粘度为23.4×10-3Pa·s,反测粘度为18.8×10-3Pa·s,由此看出,抗剪切性能良好。热稳定性好,现场使用温度可高达140℃以上。其成本和同类产品相比,1m3压井液可降低75%。现场施工成功率达94%。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研制的以干粉PHP(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增稠剂的压井液,是以铬盐为交联剂的凝胶液。密度为1.00~1.25g/cm3。以清水为基液的配方20℃时运动粘度为6.5~35.1mm2/s,失水量为1~3ml/30min;以卤水为基液的配方20℃时运动粘度为5.2~10.2mm2/s,失水量为2.2~8ml/30min。在剪切速率为179.9s-1情况下,以清水为基液的配方正测粘度为23.4×10-3Pa·s,反测粘度为18.8×10-3Pa·s,由此看出,抗剪切性能良好。热稳定性好,现场使用温度可高达140℃以上。其成本和同类产品相比,1m3压井液可降低75%。现场施工成功率达94%。  相似文献   

7.
以中海油特有的秦皇岛32-6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丙烷脱沥青—加氢—异构脱蜡—补充精制组合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烷脱沥青萃取温度为60/68/77℃,加氢反应温度为(基准+30)℃,异构脱蜡反应温度为(基准+5)℃,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基准+30)℃的适宜条件下,可制得氧化安定性时长为264 min,运动黏度(100℃)为29.01 mm2/s,黏度指数为87,倾点为-12℃的150 BS基础油。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了椰油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盐的合成工艺条件,结果为n(烷醇酰胺):n (NaOH):n(氯乙酸钠)=1:3.5:1.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酰胺的转化率达81.37。对产物表面活性进行了分析测定,其γ_(cmc)为2.697 2×10~(-3)N/m,CMC为1.407×10~(-3)mol/L,罗氏泡沫高度为115 mm,润湿性(0.1%溶液)42.576 s,分散性LSDP 16%,去污性R 50.61。  相似文献   

9.
采用rac-Et(Ind)_2ZrCl_2/MAO(MAO:甲基铝氧烷)体系催化1-癸烯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反应温度、n(Al)∶n(Zr)、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运动黏度的影响,利用GC,~(13)C NMR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倾点、运动黏度等。实验结果表明,当1-癸烯用量为40 m L、催化剂用量为10μmol、n(Al)∶n(Zr)=30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时,催化剂活性为1 150 kg/(mol·h),产物的综合性能较好,100℃时的运动黏度为65.1mm2/s、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781、倾点为-52℃,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黏度指数,高低温性能较好的聚α-烯烃合成油。  相似文献   

10.
给出不含金属添加剂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润滑油组成如下:(a)基础油,主要是由(i)质量分数至少约为50%(以润滑油总量计,下同)、100 ℃时粘度为5~25 mm2/s 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油;(ii) 5%~40% 100 ℃时粘度在4~40 mm2/s 聚烯烃液体组成的混合物;(b)至少约3%的无灰聚异丁烯琥珀酸酐/多胺(PIBSA/PAM)分散剂及(c)一种或多种选自抗磨剂、极压剂、金属减活剂及抗氧剂组的有效量无灰添加剂。 US 6191078,2001-02-20  相似文献   

11.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配套材料,现阶段主要发展方向是更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高温结焦性能。参照SAE AS5780D性能规范,研发了RIPP 4058高性能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简称4058 润滑油)。研究过程中紧紧围绕关键技术,从关键原材料的研究入手,先后完成了新型多元醇酯基础油、胺类高温抗氧剂的研究,进而优选配方体系,着重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抗高温结焦性能,兼具优良的润滑性能和理化性能。性能试验数据表明,研制的4058润滑油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润滑性能、理化性能和材料相容性,总体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当。建立了过程工艺控制体系,从而确保4058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沼气的腐蚀性强,润滑性差,沼气发动机需要专用的发动机油润滑.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研制的沼气发动机油能够满足W12V190ZD沼气发动机500h换油周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要求和种类,讨论了未来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的指标制订、制备方案确定、样品制备、均匀性检验、定值研究、稳定性检验、台架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项目产品的成功研制为我国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解决了统一的参比燃料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有效规范市场,提高发动机检测及技术仲裁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多级发动机油的性能、特点、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说明多级发动机油不仅具有广泛的使用温度范围、良好的低温启动性、高温润滑性以及节能等特点,而且随着发动机油质量级别的提高,多级油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成为发动机油发展的主流。但随着发动机功率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剪切安定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综合叙述了改进多级油高温抗氧化性、低温流动性和剪切安定性的部分方法和措施,以及多级油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军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美国军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酯类油的使用温度已接近其极限值。为了满足未来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的要求,需开发研制新型高温润滑油。  相似文献   

17.
合成发动机油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挥发性能.使用合成发动机油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消费者和发动机制造商正逐渐认识到合成发动机油的优点,并开始接受合成发动机油.介绍了合成发动机油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地质勘探用的高压钻井泵多为往复式活塞泵 ,钻井液直接进入缸套 ,其中的泥砂对缸套和活塞的磨粒磨损相当严重。针对这种状况 ,开发了地质勘探用隔离泥砂的囊式钻井泵 ,它采用一种改进的泥砂不进入活塞和缸套的结构 ,即在缸头位置安装塑胶隔砂囊 ,隔离泥砂 ,隔砂囊内充满机油或液压油 ,使活塞和缸套处于全润滑状态 ,高压密封性改善 ,不会被钻井液中的砂粒损伤 ,不必频繁更换缸套和活塞 ,使用寿命增加几十倍 ,甚至百倍以上 ;动力机组功率显著降低 ,试验和应用中动力节省 40 %~ 5 5 %。  相似文献   

19.
抽油机减速箱的润滑和漏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抽油机的正常运转,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应用了由燕化集团生产的半流体润滑脂,先后应用于20台抽油机减速箱的润滑保养,通过6个月应用与监测,发现该半流体脂的润滑及防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刘建新 《润滑油》2006,21(5):58-61
介绍利用TEOST试验装置模拟评定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与高档柴油机油台架试验相关联,为添加剂和柴油机油的开发和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