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PAMAM树枝状聚合物阻硅垢的性能。对不同代数、不同端基的PAMAM的阻硅垢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带有-NH2端基的PAMAM树枝状聚合物能使初始溶解性SiO2质量浓度为500ms/L的水溶液在12h后保持在380mg/L,  相似文献   

2.
将自行合成的超支化和不同代数(1.0G,2.0G,3.0G)的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作为防老剂加入丁腈橡胶(NBR)胶料中,考察其对NBR胶料物理性能和紫外线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几种防老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3.0G树枝状PAMAM的NBR耐紫外线老化性能最佳,树枝状PAMAM是一种潜在的环保高效的NBR防老剂。  相似文献   

3.
从树状聚酰胺-胺(PAMAM)化合物对水溶性SiO2的助溶作用出发,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代数的PAM-AM(G1.0~G4.0)对水中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硅垢的抑制作用与PAMAM的代数、浓度以及溶液的pH有关.在pH6~8的范围内,PAMAM(G1.0~G4.0)对硅垢均有抑制作用,pH为6时,抑制作用最明显.使用浓度相同时,PAMAMG2.0的抑制效果最佳.各代数PAMAM在40mg/L时表现出最高抑制率.PAMAM(G3.0与G4.0)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共存时,对硅垢的抑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为6时,混合药剂比单独PAMAMG3.0或PAMAMG4.0的阻垢效率提高近40%.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不同p H条件下硅垢的形成以及树枝状大分子(PAMAM)对硅垢的抑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p H9时,硅垢主要以胶体形式存在,当p H9时,主要以硅酸钙垢存在。不同代数的树枝状大分子中,1G PAMAM对硅垢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PAMAM0.5-4.5代),考察了不同分子代数、不同载体浓度的PAMAM对水杨酸的包载和增溶作用,结果表明:PAMAM分子对此类药物有着良好的增溶作用,其效果高代优于低代,整代优于半代,而半代的PAMAM有着单分子胶束的性质和载药量稳定的特点。结果表明PAMAM树枝状高分子作为弱酸性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发散法合成出1.0~3.0 G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PAMAM),利用氨基与醛的脱水缩合反应,用水杨醛修饰树状高分子合成出PAMAM-水杨醛席夫碱(PAMAM-SA),并采用荧光光谱法以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为介质,研究不同代数PAMAM及PAMAM-SA与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PAMAM-SA都能引起乳酸左氧氟沙星(LFL)荧光强度降低,且PAMAM-SA对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猝灭属静态猝灭。与修饰前的PAMAM比较,经水杨醛修饰的PAMAM的树状大分子与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相互作用均表现出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GEBA)用低代端氨基聚(酯-胺)树枝状大分子G1.0(NH2)3、G1.5(NH2)8和聚(胺-酰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1.0(NH2)4作为固化剂的等温固化动力学,得到了不同温度下转化率与固化时间及反应速率与固化时间的关系.与小分子固化剂相比,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作固化剂时环氧基转化率在反应开始时增长得更快,较高代树枝状大分子在高温下固化环氧树脂时尤其如此.在相同温度和时间下,PAMAM1.0(NH2)4/DGEBA、G1.0(NH2)3/DGEBA、G1.5(NH2)8/DGEBA体系的转化率依次增大.进一步估算了3个体系在一定转化率下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在相同转化率时,用G1.5(NH2)8、PAMAM1.0(NH2)4、G1.0(NH2)3作固化剂的体系表观活化能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药物输送载体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对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负载和释放行为。构建了PAMAM树状大分子的粗粒化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地重现树状大分子的构象性质。考察了PAMAM树状大分子代数(G)对DOX负载以及pH环境对DOX释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PAMAM树状大分子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将DOX包封于内部空腔,G6和G7 PAMAM树状大分子的负载能力较强,因为其孔隙率较高,内部有更多的疏水空腔。在低pH环境下,PAMAM树状大分子结构发生变化,DOX分子能快速地从其中释放,主要原因是PAMAM的伯胺、叔胺和DOX伯胺发生质子化,质子化基团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PAMAM树状大分子发生溶胀,导致其内部空腔暴露,促进了DOX的释放。本工作可以为基于树状大分子的药物输送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药物输送载体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对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负载和释放行为。构建了PAMAM树状大分子的粗粒化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地重现树状大分子的构象性质。考察了PAMAM树状大分子代数(G)对DOX负载以及pH环境对DOX释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PAMAM树状大分子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将DOX包封于内部空腔,G6和G7 PAMAM树状大分子的负载能力较强,因为其孔隙率较高,内部有更多的疏水空腔。在低pH环境下,PAMAM树状大分子结构发生变化,DOX分子能快速地从其中释放,主要原因是PAMAM的伯胺、叔胺和DOX伯胺发生质子化,质子化基团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PAMAM树状大分子发生溶胀,导致其内部空腔暴露,促进了DOX的释放。本工作可以为基于树状大分子的药物输送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对布洛芬的增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系列以乙二胺为核的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 胺(PAMAM)和三羟基氨基甲烷改性的聚酰胺 胺,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树枝状大分子对布洛芬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两类树枝状大分子对布洛芬的增溶量均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SDS,而且增溶能力均随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引入羟基后,PAMAM增溶能力明显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剂,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法将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接枝在T700碳纤维(CFs)表面,对比了不同代数PAMAM分子接枝前后CFs表面的微观形貌,并对CFs/环氧微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进行测试及材料拉脱断口处形貌观察。与未处理纤维相比,经过G1.0代PAMAM接枝处理后的复合材料IFSS值提高了30.37%。采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包,建立碳纤维、环氧树脂及两者间界面的结构模型并进行优化,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并计算了界面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引入PAMAM分子会提高CFs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结合能,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PAMAM)对水杨酸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PAMAM 0.5-4.5代),考察了不同分子代数、不同载体浓度的PAMAM对水杨酸的包载和增溶作用,结果表明:PAMAM分子对此类药物有着良好的增溶作用,其效果高代优于低代,整代优于半代,而半代的PAMAM有着单分子胶束的性质和载药量稳定的特点。结果表明PAMAM树枝状高分子作为弱酸性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硅垢是工业水系统中最难处理的无机盐垢,一般的无机盐垢抑制剂不能抑制它的形成,且该类垢很难化学清洗。作者进行了树枝状聚合物和线型聚合物抑制硅垢的台式试验,研究了脱盐系统硅垢的形成和对其的抑制机理。同时对0.5、1、1.5、2代PAMAM(polyaminoamide,聚酰胺胺类)树枝状聚合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阻垢性能受PAMAM的结构(例如:PAMAM的代数和端基的性质等),以及投加剂量的影响。对不同分子质量的聚(2-乙基-2-口恶唑啉)抑制硅垢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对脱盐系统硅垢的形成机理及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聚酰胺-胺的合成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作为一类三维的、分子尺寸和构型高度可控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无毒高效、易于修饰等优点,已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PAMAM的主要合成路线及工艺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PAMAM及其改性衍生物在工业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PAMAM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典型的树枝状聚合物结构,其分子结构高度几何对称,分子结构可控,表面带有大量的氨基,内部含有空腔,同时表面官能团易修饰,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外刺激应答、纳米材料、光电器件、催化、生物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在分离膜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综述了PAMAM近年来在分离膜领域各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醇胺为初始核的扇形树枝状化合物PAMAM,用核磁共振法(^1H NMR和^13C NMR)对G1.0—NH2,G1.0-SH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其结构;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PAMAM对CdTe量子点水溶液的荧光性质的影响。发现PAMAM树形分子可增强CdTe—TGA量子点的荧光,不同浓度的PAMAM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采用1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树枝状大分子季铵盐。采用单因素法确立了制备树枝状季铵盐的最优反应条件:1.0G PAMAM与GTA摩尔比为1∶7,混合溶剂中水的质量分数为6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制备的树枝状季铵盐用FTIR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枝状大分子季铵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的抑菌浓度最小,为8.5μg/m L,抑菌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聚酰胺-胺(PAMAM)为模板制备了粒度可控的聚酰胺-胺/硫化铋(PAMAM/Bi2S3)复合纳米粒子,所得复合纳米粒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酯基为端基的半代树形聚合物(Gn.5)制备的PAMAM/BizSa复合纳米粒子分散比较均匀,粒度很小,并且粒径可通过调节实验条件(如铋源种类、PAMAM的端基性质、硫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PAMAM的代数等)进行调控。细胞培养实验表明,G5.5PAMAM/Bi2S3复合纳米粒子无细胞毒性,可以应用于CT造影荆等生物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DMF溶剂中使用不同代数的整代树枝形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与1,8-萘二甲酸酐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了1,8-萘酰亚胺修饰的3.0G以及5.0G的树枝形聚合物D3、D5。对产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激发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的表征,产物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在氯仿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由于PAMAM对萘环的固定作用,在萘环浓度相同的情况下,1,8-萘二甲酸酐不形成激发态萘环与基态萘环的激基缔合物,而聚合物D形成了分子内萘环的激基缔合物,在471 nm处产生萘环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PAMAM树形分子在油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处理油墨废水,研究了树形分子的代数、溶液的酸度以及树形分子的加药量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PAMAM树形分子对油墨废水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在pH值为5.0左右,PAMAM投加量为20mg/L的条件下色度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6%和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