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夏志俭 《中国能源》1993,(11):36-37
<正> 工厂企业在生产和生活中供水都要使用供水设备,保持一定的供水压力和流量,大多采用离心式水泵机组,如空调室喷淋供水泵、锅炉给水泵、厂区管网加压水泵等。由于工厂供水管网系统用户分散、管网较长,在用水量经常变化的情况下,往往难以保持稳定的供水压力。白天用水量多时,出现压力不足造成供水管网系统的末端部位缺水;到晚间用水量少时,供水量偏高,水泵在非经济工况下工作,甚至会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西省古县供水工程长期存在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在对该县2000~2018年间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数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工程特点,从供水工程水源状况、供水工程数量、供水率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设计供水规模与实际供水量显著正相关,但实际供水量均小于设计供水规模,且日实际供水量与日实际供水损失量亦正相关。在客观评价供水量影响因素,深入分析造成此现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完善措施,可为山西省供水工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鉴于水库群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水库来水、需水和供水决策等在内的诸多方面,考虑水库群之间的库容调节特点,将水库群等效为一个聚合水库,以聚合水库调度图和供水任务分配原则作为调度模型供水决策变量,引入动态供水分配因子作为成员水库间供水分配原则,确定逐时段不同来水情况下水库群的最优供水方案及成员水库之间供水任务优化分配,建立基于合理供配水原则的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模型可使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满足用水户设计保证率要求的同时,增大了水库群供水能力,减少了无效弃水量,并实现了供水任务在各成员水库之间的合理分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应急供水水源地是维持城市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供水保障能力的有利措施,探讨了应急供水水源地相关概念、特征及选取原则,并以沈阳市新城子区长河羊肠河流域为例,论证了建设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应急供水方案建立后备水源地或应急供水水源地均行之有效,为该区域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清辉 《江西能源》1996,(2):15-16,45
采取何种技术措施,既能做到恒压供水,又能减少电能的浪费呢?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分析,研究了变频调速控制器恒压变量供水及新型的HC-L中级调速恒压变量供不两种供水方式,对供水设备的更新改造,供水工艺的进步和供水泵的节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种节能的供水运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友坤 《节能》2006,25(3):42-43
分析了我院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性问题,根据节能的需要,提出供水方式的改进方法—把完全二次供水方式改为复合供水方式,并根据运行期的情况进行分析,证明复合供水方式是一种节能的供水方式,既能达到供水的恒压性,又可达到供水的经济性,降低供水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外调水源的库群联合供水调度中共同供水任务分水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大伙房—英那河—碧流河水库联合供水的工程实例,建立了有外调水源的库群联合供水并行调节模型,并对库群联合供水常规分水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附加调节系数的动态分水方法,即以成员水库可供水量占总可供水量的比例为基数,在其前附加一个以水库蓄满率为决策变量的调节系数,通过调节系数对共同供水任务进行"二次分配"。与常规分水方法相比,此方法供水任务分配更合理,调度结果更优,可为大伙房—英那河—碧流河水库联合供水工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建筑供水节能的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利用市政供水管网余压叠压供水,基于PLC、变频器、触摸屏及GPRS开发了叠压供水节能监控装置;在应用层面上,利用开发的节能监控装置对叠压供水节能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为建筑供水节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概述我国现行分质供水的供水模式、处理技术、消毒技术.分析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从技术、经济方面指出管道分质供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浅议福州市城市分质供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州市城市供水现状的介绍,结合国内外城市供水发展趋势,对福州市实行城市分质供水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