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大声展”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设计力量和自由艺术的一次“视觉合唱”。在这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性作品将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观众,从独特的角度诠释当代视觉文化与媒体艺术的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清末时期,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主张“自强救国”。人们认为:自强的重要举措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一些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科学杂志,借此来传播宗教思想。随后,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开始创办杂志。这些杂志的创刊与发行,为传播数学是知识与数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佳 《互联网周刊》2008,(24):38-38
在西方文化中,“Luxury(奢侈)”源于拉丁单词“Luxus”,它意味着“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在这个Online贵族兴起的年代,那些有头脑的奢侈品商家们,已经迈出了网络营销的步伐,积极投身于这一片奢侈品营销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4.
“我是82年的”,当赵炎坦白说起自己的年龄时,我们不禁惊叹他竟然如此年轻。然而他的独立、他的踏实、他对待朋友的真诚,他喜欢顶着压力去做事情的特点,却让我们丝毫不敢小看这个80年代生人。与被某些批评人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同龄人相比,赵炎自省而不骄纵、自信而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而又富有主见。这个80年代生人不一般。  相似文献   

5.
通过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传承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靳埭强通过“设计”这一媒介,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完美地融合,而非简单地叠加。从早期对西方设计文化的痴迷、到后期东方水墨的回归,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的道路上以实验性的态度积极的尝试与创新,稳健的平面构图、精雅的画面色泽、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为特点,形成独树一帜的“靳式设计风格”。寓意酣畅的东方笔墨宣泄出对现代西方视觉艺术与哲学的理解,极富生命力的视觉语言,如同声声问道,传达独特的精神内涵,指引心灵通向梦寐以求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这个在西方文化中略带伤感的年份里,IT界丝毫没有因此而放慢“折腾”的动作。2012年开年,IT巨头纷纷伸开胳臂“拉拢”那些跟自己“投缘”的软件企业,帮助其完善产品线或扩大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7.
童话 《微型计算机》2020,(11):52-57
不骄纵、不打骂就能使孩子拥有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的品格,近年来风靡国内的正面管教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它所推崇的各种育儿“工具”又是否放诸四海而皆准呢?要命的亲子问题原本就生长于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年代的80、90后,在成为新一代的年轻家长后,越来越排斥老一辈“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理念,而更乐于学习西方文化中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国家,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国家,那里也是诞生列宾、苏里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果戈里等众多伟大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圣地。经历了“苏联“的倒塌,俄罗斯艺术不再闪耀于世界主流舞台,逐渐被西方文化边缘化,但俄罗斯人从吉至今崇尚艺术的情操始终没有改变,以玛莎克拉斯诺娃【Masha Krasnova】为代表的新一代俄罗斯艺术家,坚持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融中,肩负起俄罗斯文化复兴的使命,他们像曾经的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一样,踏出国门,重新走向世界舞台,昂酋阔步地寻找并开创着独树一帜的艺术新风格。  相似文献   

9.
以媒体技术快速更迭作为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开始的标志之一,新媒体艺术是以一种以“升级文化”(upgrade-culture)形态存在的艺术形式,它随着数字科技,电脑科技的不断升级实践着自身艺术可能性和社会文化内涵的“升级”,与那些经过完善发展,已趋于稳定的传统媒体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可乐、雪碧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从内到外透着西方文化的霸气和商业营销的榜样力量。然而,在中国一批批先后从本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饮料企业却在“洋汽水”中融入了民族文化精髓。在一个微利行业,后进入的本土企业以什么搏得竞争中的胜利——“龙”文化也是一种商业利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2日晚20点,一场关于足球与足球文化的视觉盛宴:“从街道到赛场”,在北京47号画廊盛大开幕,这是耐克公司对足球运动和艺术文化的又一次倾情投入,“从街道到赛场”向大家展示了这项运动的深厚文化根基,从里约热内卢到南非,从东京到柏林,  相似文献   

12.
网络"恶搞"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搞”是当前在网络中比较流行的一个名词,从图片到视频,从文字到软件,从人物到事件,几乎都会成为被“恶搞”的对象:一段时间以来,“恶搞”的对象指向了一些“红色经典”和英雄人物,也由此引发了诸多关于“恶搞”的争论。那什么是“恶搞”呢?有资料称,“恶搞”又称作Kuso,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播,其用途在于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的游戏时,如何可以玩得更开心,“恶搞”后来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网络文化的代名词j还有资料解释说,“恶搞”即为恶劣的搞笑,在这类作品中,主角的性格会变得有些扭曲,或是故事情节逗笑: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笔者认为,“恶搞”应包括三个基本的要件,首先,在内容上,“恶搞”是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亚文化,其次,在形式上,“恶搞”可以借助于各种生活题材.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再者,在本质上,“恶搞”表达了一种“颠覆”或“批判”式的思维方式,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种解构具体到目前网络中“恶搞”的盛行,本文试对“恶搞”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当今.动漫文化正风靡世界,“加菲猫”、“蜡笔小新”、“流氓兔”等动漫形象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狂热喜爱。动漫文化不仅是一种时尚娱乐,更是一种时尚文化,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得美轮美奂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黄菊 《软件世界》1995,(1):40-42
一、发展简史 宋代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成为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雕版印刷在中国沿续了几千年,本世纪20年代,西文的铅活字印刷引进中国,实现了中国印刷工业的革命。 但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世界计算机已起步,并由科学殿堂进入应用领域。60年代中期,西方印刷业从铅字排版转为照像制版和胶版印刷。70年代,使用计算机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输出的第三代照排版系统也开始普及。计算机作为文化载体开始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码世界》2005,4(6A):56-57
“劳模”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最时髦的词汇之一,随着年代的变迁,这个词仍然有着其独有的光芒。劳模是这个美丽社会里锐意进取的典范,或是默默奉献的坚实力量他们或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又或是老而弥坚的老兵新传。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乡村一直是个精神场所。是家、国、天下的缩影,是与自我休戚相关的家园与故土。不管是主张以传统文化来改造贫病乡村的粱漱溟。还是希望以西方管理模式来建设新农村的晏阳初,或者试图以乡村教育重构村民意识的陶行知。无一例外的以“一生心血、全副肝胆”躬亲力行,让乡村建设与自我完善密切相关,以心传心,修己以安人。 一个百年的议题 在中国,“乡村建设”是一个延续百年的议题。从清朝末年起,就有知识分子开始了乡村改良的尝试。河北米氏父子在定县翟城村开展“村治”实践,他们教村民识字、尝试公民教育和地方自治。这一思想后来影响了阎锡山的乡建模式,阎式在山西建起了乡村建设的“模范村”。  相似文献   

17.
人物     
“大唐与华平的纠纷已上升到法律层面,该事件反应出国内企业对西方商业文化认识存在不足,国内企业需在法律风险管理上提升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经历过文革,又受过专业的学院教育,对一切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渴望。年轻艺术家讨厌那些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这些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精华的年轻艺术家逐渐对当时流行的陈旧写实主义路线感到不满,同时也对官僚的美展机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熏陶     
《数码精品世界》2011,(11):29-29
乔布斯和我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成长于三藩市港湾区,并共处于一个”不安于世”的时代。和我一样(我比乔布斯小1岁),无论是60年代海特街道当年发生的种种,还是去围观Fillmore大巴士的嬉皮士秀.对于我们来说那时都太年轻,无法亲身体会,但仍能够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黄宇  游宇 《微型计算机》2006,(32):12-13
数字家庭赋予了电视机新的生命,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彩色盒子,拥有大尺寸,高清晰度,超薄何种的平板电视机已俨然成为数字家庭“炫生活”的中心,倡导“炫生活”的TCL认为,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年轻一代,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使他们有着既传统又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