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涤纶的导电性能,以涤纶长丝纱为基材,采用基于苯胺原位聚合的连续导电方法,制备涤纶/聚苯胺(PET/PANI)复合导电纱。探讨了导电处理工艺氧化剂浓度、处理掺杂酸和苯胺的浓度及处理速度对导电纱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与分析了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导电处理后,PET纱线表面及内部包覆并填充了导电态PANI;反应液浓度及处理速度对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电导率有较大影响,制得的导电纱电导率最高可达1.5 S/cm以上;PANI的存在降低了PET的热稳定性;相比PET纱,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小幅增长,但初始模量却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并捻机将凉感纱、竹炭纱按不同捻度分别与锗纱进行合股,并通过花式捻线机将合股纱线分别与不锈钢丝进行包缠,获得10种复合导电纱线,探讨纱线并捻捻度参数对复合导电纱性能的影响,实现复合导电纱线的结构优化.选用两种最优参数的复合导电纱,以碳纤维为衬纬纱,织造两块满针1+1罗纹组织电发热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6,(3)
采用牵伸倍数2.4的桑蚕丝包覆纱、牵伸倍数2.4和2.8的锦纶包覆纱为里纱,以2×23.3dtex和3×23.3 dtex的桑蚕丝为面纱,以纬平针、1+1假罗纹、1+2假罗纹为组织结构设计试织了18块无缝针织物。对18块无缝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研究织物的里纱、面纱、组织结构与织物热湿舒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纱为里纱、2×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透湿性和透气性较好;以桑蚕丝包覆纱为里纱、3×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的无缝针织物的接触冷暖感较好;以锦纶包覆纱为里纱、3×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导热性能较好;以桑蚕丝包覆纱为里纱、2×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开发智能纺织品是传统纺织产业升级的途径之一,以导电纱线制备导电织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文章采用聚吡咯导电高分子材料进行导电纱线的制备开发。以丝/毛混纺纱为纱线原料,氯化铁为氧化剂、吡咯为导电材料,制备丝/毛/聚吡咯复合导电纱,分析不同反应温度对复合导电纱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导电纱线的电导率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反应温度为-5℃时,纱线的导电效果最好,电导率为8.32×10~(-2) S/cm,断裂强度为(35.18±0.16)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1.13%±0.83%,导电处理对纱线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金属裸丝在可穿戴设备电路中应用的不足,利用多功能细纱机纺制不锈钢丝包芯纱。以3股单根直径为0.02 mm的超细不锈钢丝为芯丝,棉短纤作为鞘层制备包芯纱,并进一步制备针织物电路,对包芯纱及针织物电路的力学及电学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丝包芯纱断裂强度接近不锈钢裸丝,且包芯纱芯丝具有与不锈钢裸丝相近的电学性能;不锈钢丝包芯纱具有较好的编织性能,可用于针织物电路的制备;由于弹性纱的引入及针织物特殊的线圈结构,织物电路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性;不锈钢丝包芯纱制备的织物电路在单向拉伸时具有优异的导电稳定性;织物电路可用于传感器的连接并传输信号。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10)
双丝包芯纱是一种新型的短纤与长丝复合纱线,为了探究棉粗纱喂入方式对双丝包芯纱包覆效果和成纱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全聚赛络纺和全聚纺纺制364 dtex/83.3 dtex/44.4 dtex棉/有色锦纶/氨纶、364 dtex/30μm/44.4 dtex和292 dtex/30μm/44.4 dtex棉/不锈钢/氨纶三种纱线,并对纱线的包覆效果和纱线质量进行测试,来寻求最适合双丝包芯纱的粗纱喂入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鞘纱喂入方式下纺制双芯纱,成纱机理不同,形成的纱体结构也不同;通过全聚赛络纺纺制的双芯纱成纱性能更优,包覆效果更好,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一种同轴导电纱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锦纶镀银丝和涤纶长丝以1∶1的比例作为芯纱,经过涤纶长丝第1次包覆后再喂入两根涤纶长丝与之作为芯纱,再经过涤纶长丝第2次包覆后形成同轴导电纱,通过对空心锭包覆纺纱机工艺参数的调试和优化,最终纺制出表面绝缘效果较好的同轴导电纱。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同轴导电纱所制织物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洗涤性。认为:研制的同轴导电纱满足了安全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PTT/毛混纺纱为基体,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研究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纱表面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关系,并用导电纱织制了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纤维表面聚苯胺含量增加,赋予纱线一定的导电性能;以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织制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抗电磁辐射性能,且随着织物中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含量的提高,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羊毛纱为基材,吡咯为单体,以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基于吡咯聚合的方式制备羊毛与聚吡咯复合导电纱,探讨氯化铁浓度对复合导电纱表面形貌、增重率、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导电处理过程中随氯化铁浓度的增加,羊毛纱表面及内部吸附更多的吡咯单体,更多单体参与了反应,纱线的电导率逐渐提高,当氯化铁浓度为0.9 mol/L时,聚吡咯基本完全覆盖到纱线表面,并形成连续的较为均匀的膜状结构,纱线的导电性能达到最好,纱线经导电处理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洪剑寒  潘志娟 《印染》2013,39(19):12-15
以PT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W(毛)混纺纱为原料,基于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W/聚苯胺(PANI,Polyaniline)复合导电纱线;探讨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导电纱电导率的影响,研究了PTT/W/PANI复合导电纱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以复合导电纱制备了数种针织物,测试其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导电纱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纱线电导率可达10-2S/cm;制成的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静电半衰期从PTT/毛织物的60 s以上,下降到0.5 s以下。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21,(4)
为提高聚苯胺(PANI)导电层的耐久性,文章在蚕丝(SF)/PANI复合导电纱线制备的反应液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共混聚合物聚乙烯醇(PVA),探讨了PVA质量分数对导电纱的导电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导电处理后,蚕丝纱线表面及纤维间包覆并填充导电态的PANI/PVA导电层,PVA的添加有助于蚕丝表面导电层结构规整性的提高,并对导电能力产生一定影响;适量PVA的添加有助于SF/PANI导电纱力学性能的提高,断裂强度相较不添加PVA的最高可提高20%左右;同时PVA的添加提高了复合导电纱线的耐水洗性能和耐摩擦性能,而且PVA质量分数越高,其耐久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聚苯胺(PANI)导电层的耐久性,文章在蚕丝(SF)/PANI复合导电纱线制备的反应液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共混聚合物聚乙烯醇(PVA),探讨了PVA质量分数对导电纱的导电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导电处理后,蚕丝纱线表面及纤维间包覆并填充导电态的PANI/PVA导电层,PVA的添加有助于蚕丝表面导电层结构规整性的提高,并对导电能力产生一定影响;适量PVA的添加有助于SF/PANI导电纱力学性能的提高,断裂强度相较不添加PVA的最高可提高20%左右;同时PVA的添加提高了复合导电纱线的耐水洗性能和耐摩擦性能,而且PVA质量分数越高,其耐久性越好。  相似文献   

13.
《丝绸》2017,(8)
结合无缝针织工艺,研究面纱规格、里纱原料、组织结构三个因素对桑蚕丝无缝针织物外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面纱为同一规格的桑蚕丝、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里纱为牵伸倍数2.8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的弹性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同一规格的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的悬垂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2×23.3 dtex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8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3×23.3 dtex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聚苯胺导电层与基材之间的黏结牢度,以聚乙烯醇为共混高聚物,通过连续原位聚合法在对位芳纶纱线表面形成聚乙烯醇/聚苯胺导电层,制备得到芳纶/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导电纱。分析了导电纱的结构与性能,并研究了聚乙烯醇对聚苯胺导电层耐水洗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聚乙烯醇有助于提高导电纱导电层的结构规整性及电导率,随着聚乙烯醇质量分数的提高,导电纱的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聚乙烯醇占苯胺的质量分数为4.30%时,制得的复合导电纱线的电导率最高,达到(1.120±0.198) S/cm;聚乙烯醇的添加和质量分数的提高,有助于聚苯胺导电层耐水洗性及在较小外力作用下的耐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出热湿性能优良的冬季针织运动面料,基于SolidWorks软件对3类蝴蝶鳞片进行几何结构三维建模,根据模型特征采用双股70 dtex(72 f)Dryarn®聚丙烯纱线作面纱,50 dtex Dryarn®聚丙烯纱线包覆17 dtex氨纶作地纱,以及150 dtex涤纶作面纱,30 dtex涤纶包覆20 dtex氨纶作地纱,在SANTONI MF8-CHN单面电子提花圆机上开发了6种仿蝴蝶鳞片结构针织面料;通过对仿生结构针织面料的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及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进行测试分析,进而运用模糊数学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面:以Dryarn®聚丙烯纱线为原料织造的蝶翅结构仿生织物不仅热湿舒适性能良好,且织造工艺简洁高效,拓宽了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开发功能纺织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桑蚕丝复合丝变形加工装置,制备了桑蚕丝与PTT、PET、PA6纤维的复合变形丝,测试并分析其表面形态结构、卷缩性和热收缩性能。结果表明:桑蚕丝/合纤复合丝的外观呈带有锯齿的扁平弯曲带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膨松性;桑蚕丝/PET复合变形丝的卷曲收缩率、卷曲模量、卷曲稳定度均高于桑蚕丝/PA6和桑蚕丝/PTT复合变形丝,具有较高的弹性回复性,弹性和膨松性最好;桑蚕丝/PTT复合变形丝手感较为柔软,热收缩率大于桑蚕丝/PET和桑蚕丝/PA6复合变形丝。  相似文献   

17.
吴玲娅  李正清  韩潇  洪剑寒  占海华 《印染》2022,(2):45-48+72
为提高纱线导电能力,以芳纶长丝纱为基材,采用一种基于原位聚合法的纱线连续导电工艺,并以石墨烯为导电增强填充材料,制备了石墨烯@聚苯胺/芳纶复合导电纱线。研究了石墨烯对复合导电纱导电能力的增强效果,并分析了复合导电纱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聚苯胺导电层内均匀分布,对提升复合导电纱的导电性能有积极作用;随着石墨烯含量的提高,聚苯胺/芳纶复合纱线的电导率逐渐提高,可达5.2 S/cm左右,较不添加石墨烯提高约400%。导电处理及石墨烯含量对复合导电纱线的强力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断裂伸长率稍有降低,初始模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莱赛尔金属复合织物的屏蔽效果。将莱赛尔粗纱在细纱工序中与金属丝复合纺出莱赛尔金属复合纱,并织造加工成平面电磁波屏蔽织物,测试了电磁波屏蔽织物的拉伸强力、表面电阻率、电磁波屏蔽效能。研究发现:捻度80捻/10 cm的S捻莱赛尔金属复合纱拉伸断裂强度较高;不锈钢丝与铜丝的添加有效降低了织物的表面电阻率,同时加入不锈钢丝与铜丝的导电织物有最低的表面电阻率;莱赛尔金属复合织物在层数、叠合角度、金属组成的匹配下,对特定波频的电磁波屏蔽率可达到99.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探讨包覆纱的芯丝构成对其织物耐切割性能的影响。制备不锈钢丝为芯丝、外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涤纶的包覆纱;分析了包覆纱及其各组分力学性能;测试了包覆纱所制织物的耐切割性能;研究了芯丝构成对其力学性能及其所制织物耐切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不锈钢丝芯丝横截面积的增加,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及所制织物的耐切割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包覆纱强力与所制织物切割力呈线性正相关。认为:在本次研究范围内,芯纱组合为0.040 mm+0.045 mm直径的不锈钢丝时耐切割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改善碳纳米管棉复合纱的耐用性能并实现碳纳米管棉复合纱的高效生产,采用一种简单浸渍烘干的方法来处理棉粗条,于环锭纺细纱机上制得碳纳米管棉复合纱,探讨了碳纳米管对复合纱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不仅附着在棉纤维表面而且分布于纱体内的纤维与纤维之间;碳纳米管分散液的质量分数、纱线的细度和捻度均影响纱线的导电性能;碳纳米管在棉纤维表面的附着使得复合纱的强力提高且随着碳纳米管浓度的升高,复合纱强力增大;在8 V电压下,复合纱的温度可达52.6℃,碳纳米管与棉纤维的复合赋予了其优良的电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