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莹  金国红  李昂 《城市住宅》2021,28(9):41-46
北京老城区传统四合院更新与保护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所处环境及状态从建筑的"此时此地"出发采取相应的更新模式.结合南锣鼓巷雨儿胡同的四合院改造更新实例,总结非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历史风貌建筑更新的相关设计经验,探讨现代生活影响下老城区四合院居住环境更新模式,以期为类似传统院落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知敬:早在1982年确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四合院保护就被提了出来.在市文物局的文件中曾说过,保护四合院与保护故宫同等重要.我赞成这个观点.四合院是中国人独有的居住方式,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而且四合院有南北差异.南方的四合院院子比较小,北方的四合院开阔大气.四合院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不仅它的历史性、稀缺性、文化性、保险性和特殊性,是京味文化的标志之一,而且其建筑风水理念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学,它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了北京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人们对幸福、美好、高贵、吉祥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传统北京四合院数字模型和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总结了这一类型建筑的自然通风状况和四合院居住环境的优势与缺陷,并就其对于现代化社会的适应性改造提出了观点与建议,从而促进更多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阎少华 《世界建筑》2005,(9):112-116
北京四合院,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冲击下,正在一片呼吁保护声中渐渐地淹没消失在新北京城中.但在北京人的心里,它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将永远成为北京城市和文化的根源与经典.人们最终一定会将其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及其载体——建筑中去,使北京本土居住文化得以传承。易郡力求通过对北京地方气候及其相关的居住心理和材料应用的研究来传承人们记忆中的四合院,创造全新的赋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新北京四合院。易郡对本土气候的关注不仅唤起了过去的记忆,而且使建筑更加低排放和低消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广西土木建筑》2010,(5):125-125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  相似文献   

7.
冯雨乔 《山西建筑》2011,37(23):25-26
结合北京四合院改造、保护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了北京四合院保护中的问题,总结了保护取得的进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四合院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保持老北京的建筑风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京四合院作为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构成北京旧城城市肌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疾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压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造成四合院内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紧张、生活环境恶劣,许多四合院甚至整片传统街区目渐消弭随着一系列保护规划措施的出台和旧城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的划定,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提高居住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创造适应当前居民生活需求的四合院空间成为一项亟待探索的新课题作者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大栅栏文化保护区四合院改造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延寿街6个传统院落,发现经历了多次人口变迁和所有制变更后四合院肌理遭到严重破坏、院内私搭乱建严重、通道细长狭小、建筑残损不堪、原有空间格局和庭院绿化完全丧失等普遍问题本文依照历史文化保护区原则,根据“有机更新”理论,采取“渐进式”改造模式,给出在不同居住密度下的多种改造方案。结合院落性质和特点,采取对现存建筑拆除、修缮、重建,协调建筑形式、材质、色彩,梳理空间结构、流线、布局,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加建以及加入单元“模块”灵活增减居住单元和功能空间等新的手段,达到保护城市文脉同时改善居住条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这里附带谈一些关于保留四合院令人困惑的几个问题。 关于老百姓对四合院的态度问题.即老百姓喜欢不喜欢住北京的四合院建筑。这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居住在拥挤不堪的四合院,虽然建筑尚好但是院内乱搭的小房、棚子、遗留的抗震棚等造成环境恶劣(见图9),住在这里的居民就热切盼望改建,以改善居住与生活环境.因为他们目前惟一的希望是增加居住面积.提高住房水平。又如现在已经居住在一个安静、整洁、宽敞的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四合院形制的住宅历史久远,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在居住建筑类型中北京的四合院可称为典型的形式。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家族制、宗法观念的自然产物,同时随着地区的自然条件与风俗习惯而发展起来的。那时人们生活起居既要有尊卑上下,又要内外有别,主从分明,这种设计主导思想也是我国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居住建筑普遍的原则。因此可以说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形制是我国自古以来居住建筑的延续。早在《殷墟书契》中就有类似四合院形体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临沂市费县自由路洪沟河大桥[1](独塔中间双索面斜拉桥[2]),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3]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分析斜拉索破损时其余斜拉索索力值的变化,为以后的斜拉桥拉索破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祁彦青  郝晓忠 《山西建筑》2003,29(12):122-123
压煮器是氧化铝生产的重要设备,通过对现场存在的焊接缺陷类型的总结、分析,介绍了压煮器管排发生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在焊接时改进质量控制的方法,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子系统界面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子系统界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